分享

西汉明君比例是真的高,就连被称为昏君的他都曾胸怀大志

 海曲上人 2020-08-24
西汉明君比例是真的高,就连被称为昏君的他都曾胸怀大志

西汉皇帝世系图(含汉哀帝刘欣)

根据史书记载,西汉共有15位皇帝(包括末代太子刘婴),即汉高祖刘邦、 汉惠帝刘盈、汉(前)少帝刘恭、汉(后)少帝刘弘、汉文帝刘恒、 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汉昭帝刘弗陵、汉废帝刘贺、汉宣帝刘询、汉元帝刘奭、汉成帝刘骜、汉哀帝刘欣、汉平帝刘衎、汉孺子刘婴。

除了4个未成年皇帝:(前)少帝刘恭、汉(后)少帝刘弘、汉平帝刘衎、汉孺子刘婴及仅当了27天皇帝的汉废帝刘贺之外,还剩10个皇帝。在这10个皇帝中,可以称得上明君的有汉高祖刘邦、 汉文帝刘恒、 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汉宣帝刘询,就连早逝的汉惠帝刘盈、汉昭帝刘弗陵表现都可圈可点,即便他俩的皇帝生涯分别由吕后及霍光掌权。

板上钉钉的昏君有汉元帝刘奭、汉成帝刘骜这父子俩

汉元帝刘奭接收的可是汉宣帝刘询开创的“孝宣中兴”,是整个西汉王朝的极盛时代。但是他在位期间,因为宠信宦官,导致皇权式微,朝政混乱不堪,西汉由此走向衰落。

而汉成帝刘骜更加不堪,他即位后,荒于酒色,外戚擅政,朝政几乎全部为太后一族王氏掌握,为王莽篡汉埋下了祸根,各地相继爆发农民起义。他虽然有四个儿子,却皆夭折,令人发指的是他还亲手掐死自己的亲生儿子,导致皇统绝嗣。

而今天我们要说的是西汉的倒数第三位皇帝:汉哀帝刘欣。

西汉明君比例是真的高,就连被称为昏君的他都曾胸怀大志

汉哀帝刘欣

虽然在历史上他留下的主要印象也是昏君,但他继位之初也确实曾有施展抱负、中兴汉室的大志,只是在后期确实因王朝衰落、施政困难、力不从心而自暴自弃,贪色纵情,因而身体亏空,不幸早逝。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他在短暂的7年皇帝生涯中,做了哪些让人眼前一亮的政事。

刘欣是汉元帝刘奭的孙子,定陶恭王刘康之子。因伯父汉成帝无子嗣,刘欣在与叔父中山王刘兴经过一年的激烈争夺后,于前8年被立为太子,前7年,汉成帝病逝,19岁的刘欣即位为帝。

史书记载,刘欣少年时原本不好声色,熟读经书,文辞博敏,且在继位之前就已经对外戚干政深恶痛绝,有心整治,是个有抱负的好青年。

哀帝即位之初,西汉国家面临的社会和政治问题非常严峻,“孝成皇帝时,外亲持权,人人牵引所私以充塞朝廷,妨贤人路,浊乱天下,奢泰亡度,穷困百姓,是以日食且十,彗星四起。

面对这样的局面,继位之初的汉哀帝是个想有一番作为的年轻皇帝,以尽自己奉汉家大宗的责任和实现自己在政治上的抱负。史载:“上少在国,见成帝委政外家,王氏僭盛,常内邑邑。即位,多欲有所匡正。”

哀帝清醒地意识到,身为皇帝,必须政由己出,决不能像汉成帝那样大权旁落,任人摆布。此时,专擅朝政的外戚王氏是他强化皇权的最大障碍 。在面对强大的王氏势力时,汉哀帝自然将自己的祖母傅氏和母亲丁氏两族作为最倚重的力量。

因此哀帝一面打击王氏势力,一面对傅 、丁族人晋官加爵,从而抗衡并削弱外戚王氏的权利。但在进行人事调动时,汉哀帝还是很注意策略及手腕的,傅 、丁两族也只是他抗衡王氏的工具,他也适时的对傅 、丁两族进行打压,使其处在自己的有效控制下,以免养虎为患,重蹈覆辙。

哀帝登基之初,在用人方面大展手脚,频繁改易大臣,以期恢复盛汉时期的君主权威,重新巩固皇权。尤其是对王氏的打压,让以太皇太后王政君及大司马王莽为首的王氏族人大为紧张,不愿束手就范的王氏软硬兼施,一方面限制傅氏、丁氏与哀帝频繁来往,另一方面以退为进,主动辞官,利用手中的权利向哀帝施压,哀帝羽翼未丰,不得不暂时避免与王氏决裂,使王氏更加骄横。

但哀帝决心已定,继续寻求策略、制造机会向王氏挑战。一是对自己的祖母及母亲进行加封,封祖母傅氏为皇太太后,与太皇太后王政君平起平坐,封自己的母亲丁氏为帝太后,与皇太后赵飞燕平起平坐,这样西汉皇室就罕见的出现了“四后同宫”的离奇局面,这还不含第五个“后”即哀帝的皇后傅氏。在这一点上,汉哀帝的出手是果决的、大胆的,也确实起到了制衡王氏的效果。

随着统治的逐渐稳固 , 哀帝的态度也日渐强硬 。在朝堂之上,汉哀帝继续对王氏进行打压。借司隶校尉解光上书弹劾原大司马王根、成都侯王况之机,哀帝马上下诏,被夺王况爵位,贬为平民百姓,罢免王根、王商、王况等人推荐的官员等,一系列的行动使王氏的带头人王莽深感不安。在一次宴会上,哀帝的两个祖母太皇太后王政君、皇太太后傅氏出现地位之争,事情还未平息,王莽再次以辞官归隐要挟哀帝,但这次王莽失算了,根基已逐渐稳固的哀帝趁机乐呵呵的同意了他的辞呈,将王氏的最大头目赶出了朝堂。

但王莽也不简单,他不会甘于失败和平庸,他坚信只要他的姑母太皇太后王政君还在,王氏家族还会东山再起。他卧薪尝胆、收买人心,很快又树起了礼贤下士、高风亮节的好名声,在朝堂内外处处有人为他说情鸣冤。迫于舆论压力和朝堂政治需要,哀帝只得又将王莽召回,为后来王莽的东山再起创造了机会。

在保持社会、政局大体稳定的前提下 ,哀帝比较顺利 、灵活地清除了强化皇权的最大障碍,显示出一定的统治才能。哀帝对王氏的打压是坚决的,如果他不早逝,持续对王氏进行打压,就不会发生后来的王莽篡汉了,历史的走向也会改变。

除了打压王氏,巩固皇权,面对继位之初西汉王朝所面临的社会和政治问题,他任命师丹代王莽为大司马辅政,师丹向哀帝建言献策,要进行限田、限奴,并制定政策:诸侯王、列侯皆得名田国中。列侯在长安,公主名田县道,及关内侯、吏民名田皆毋过三十顷。诸侯王奴婢二百人,列侯、公主百人,关内侯、吏民三十人。期尽三年,犯者没入官。

在当时的社会危机背景下,这种具体的限田限奴婢之法应该是十分必要和切实可行的。然而,由于这种策略损害了贵族官僚的既得利益,在其施行过程中受到了很大阻碍,且由于哀帝自身也没有坚持强硬的执行态度,导致这项新政逐渐沦为一纸空文。但是,就这项政策的本身,我们应该看到,哀帝是有雄心抱负和改革志向的,但是由于政策脱离当时的社会生产实际,他没能克服所遇到的现实阻力,最终失败,这也说明,古代帝王推行某项政策也是非常困难的,就像后世的清朝雍正皇帝,对经济制度进行改革,施行清查亏空、耗羡归公、摊丁入地等政策也是困难重重。

汉哀帝的另一项重要为政举措,就是他即位后两个月,即下诏罢乐府,有学者指出,乐府是奢靡的象征,哀帝罢黜乐府也是为加强统治,哀帝罢黜乐府是由于纠正世俗奢靡之风,兴雅乐、强王权,以及振兴经济的需要,也就表明了哀帝起初确曾竭力振新汉室、励精图治,想中兴汉室,成为一个好皇帝。

哀帝在位期间,还实施过若干省减诸用、利国惠民的措施。当时的名臣杜邺称赞汉哀帝“行不偏之政,每事约简,非礼不动,诚欲正身与天下更始也”。也算是比较高的评价了。

面对西汉晚期社会和政治双重危机的严峻局势,汉哀帝即位之初的确想有所作为。他通过颁行限田限奴婢令、罢黜乐府等一系列政策,展现出了一番雄心壮志。他又频繁更换大臣,压制王氏势力,其核心还是使各种势力处在自己的有效控制之下,表现出了一定的政治才能。

但是由于社会矛盾的根深蒂固,他的执政政策效果并不好,他也逐渐认识到自己并非能逆转天下大势的天选之子,因而逐渐对国事丧失信息,自暴自弃,逐渐沉迷于美色及男宠,“断袖之癖”的典故就是来源于汉哀帝刘欣,在历史上留下了非常不堪的记录,被后世所不齿,被列为昏君之列。

西汉明君比例是真的高,就连被称为昏君的他都曾胸怀大志

汉哀帝“断袖之癖”

公元前1年8月15日,在位仅七年的刘欣驾崩,时年二十五岁,谥号孝哀皇帝,葬于义陵。

他死后,王莽等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动的宫廷政变, 哀帝男宠董贤等竟仓皇无措,束手待毙,权力转瞬易手,哀帝为挽救西汉统治而付出的诸多努力随之付诸东流 ,何其哀哉!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