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安村落】——引镇街道屈家斜村

 在长安 2020-11-03

谨以此文,献给大西安建设中,即将消失的长安村落文化!

南邻引库公路、少陵渠,北接东庄、姚家寨村,西有高村和西康铁路,东邻常沟村。可耕地无沟、无坎,一片平整。有3个村民小组,217多户,720人。耕地600余亩。

一说,原名何家庄,因韦兆何氏家族在此购买田地置办家业而得名。后陆续迁来屈、蒋、鲁、周、赵等姓氏家族。因屈氏家族经济实力略逊其余家族,只好在一处老坟场盖房、置业、娶妻生子。但由于屈门注重耕读传家之事,在经济方面不景气的情况下,人口及文化修养却发展得异常迅速,甚至有“屈门十三进士”之说,而在何家庄倍受村人尊重和信服,于是有了屈家穴之名。但在中国几千年文化历史中,穴字不太文雅,后改为斜字,就有了今天的屈家斜村;二说,北宋太平兴国年间,因屈姓居多并以地形为斜坡得名。清嘉庆《咸宁县志》记为屈家斜。

该村始建于道光年间(1821—1850),当初,八大家,四小家、二十四个货郎的三十六家。

关于村内房屋,仍有八旬老人滔滔不绝提起。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还有许许多多的清代建筑保留完好,如四合头、三合头、三川庵,后因日晒风化,年久失修,不复存在,现大多数已经翻盖为砖混结构的二层楼及布局合理的平房。

该村技术类工人众多,砖瓦工、水电工、木工、钳工、焊工、车工、司机等,基本都在外打工,供给后代读书。20世纪70年代就出过全国劳模屈清华、何世武等村人引以为傲的人,何世武曾任长庆油田副总职务。

自古就有耕读传家的祖训,所以村人供给后代读书不遗余力,每个年代都有不同层次的高等学府录取通知书发来。新中国成立初期,屈宏才考入兰州民族学院,现已75岁。至今,公务、新闻、教育、经济、地质、师范等专业学校都有屈家斜村人被录取。

近几年来,村里有很大变化。应区教育局要求,将村中遗留几代的太伯庙,修建成一所屈家斜村、常沟村、甫江村、高村、赵家坡村五联小学。对20世纪60年代至今的村内涝池及村内一些沟都进行平整,并种植庄稼。西康铁路开工在村里征地70多亩。

因为距引库公路较远,市财政局帮扶资金,村里筹资投劳,硬化村内及与周边村的道路,极大缓解出行难问题。2012年供电局领导又计划为村里增容变压器。

投稿、闲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