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欧阳安:《寻找雷锋》 是因为时代需要雷锋精神

 九天揽月v6ruyz 2020-08-24

陆水湖畔

欧阳安

 作者简介
    欧阳安,又名欧阳永安,笔名讴歌,野溪。男性公民,1963年出生,大学文化程度。原湖北蒲圻起重机械总厂下岗职工,做过销售,行政,县级文艺期刊编辑。八十年代开始痴迷文字断断续续有作品散见于《未名诗人》、《诗中国》、《咸宁日报》、《香城都市报》、《家在赤壁》、《赤壁文学》、《云梦泽》、《湖北政工报》并中国作家网等杂志报刋网络。联系方式:手机18727800779  qq1044794667  微信ou630326

《寻找雷锋》
是因为时代需要雷锋精神   

 知情者含泪细诉心底往事  红笔杆倾情还原草根英雄

   《寻找雷锋》,余玮先生发现:在雷锋成长的见证人眼里,雷锋是个有血有肉的青年,他很普通,很平凡。雷锋的同乡、工友、好朋友易秀珍说,雷锋是人,不是神,作为普通人,雷锋也有自己的情感世界。工友乔安山视雷锋为“楷模”。他说:“几分钟、几秒钟可以成就一个英雄,而楷模却需要时间的打磨。雷锋就是一辈子做好事的楷模,雷锋的一辈子仅有22年。他做的好事也没有一件是惊天伟业,都是小小不言,你我他能学能做的平凡事。所以雷锋伟大而平凡,是可以效仿的。”在摄影宣传员张峻眼里,雷锋在部队里面没有什么特殊,就是一个普通的兵,也是有缺点、有错误。在摄影员季增眼里,“雷锋”不单纯是个名字,他已成为一种精神。雷锋辅导过的少先队员孙桂琴印象中的雷锋叔叔十分平易近人,就像一个“大朋友”一样……

        这群人今天忆及与雷锋的接触,无不激动不已。打开记忆的闸门,他们无不眼噙热泪。余玮先生说:一位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雷锋在他们的思绪中得到了还原,一个有血有肉、立体的、多姿多彩的真实雷锋形象浮现在自己的眼前,让自己看到了真实中的伟大、平凡中的崇高。

        当年那些雷锋事迹的见证者与雷锋相遇的那一刻,便成了雷锋精神的传播者、践行者。雷锋带给你什么?几乎所有与雷锋有过接触的受访者,都给出了相似答案:他让人思考,活着是为了什么。几乎所有接受余玮先生采访的人都坚信:时代需要雷锋精神。

         采访归来,余玮先生带回沉甸甸的细节。那些历史特殊的见证者,带其穿越时空的界限,寻找雷锋,鲜活了他的记忆,从而慢慢拼凑出了一个不一样的雷锋。真实的故事,感人的传奇,《寻找雷锋》中,一个热爱美、热爱生活、有时代气息的“潮男”形象跃然纸上,一个勤奋上进、助人为乐的榜样形象力透纸背。余玮先生说,《寻找雷锋》意在探寻真实,摈弃传闻,还原真相,真切地展示一个平凡而伟大的传奇;
同时呼唤道德的回归、精神的永恒。

         雷锋“一辈子”的奉献精神、“一颗心”的“傻子”精神、“一块砖”的敬业精神、“一颗钉”的学习精神、“一团火”的助人精神、“一滴水”的团结精神、“一把油”的奋进精神、“一线光”的磊落精神、“一家人”的鱼水精神、“一分钱”的节约精神,成就了真善美的象征。《寻找雷锋》用文字塑造了一个鲜活、立体的雷锋,塑造了一个不朽的灵魂。翻阅《寻找雷锋》,就是与伟大的生命、高尚的灵魂进行跨越时空对话,接受情操的陶冶和精神的洗礼。

         有那么一群人,50多年前,他们曾走近雷锋。他们是雷锋生前的亲属、玩伴、同事、领导、工友、战友、摄影员或雷锋辅导过的学生。多年来,他们默默无闻无比深情地在心中将雷锋珍藏着,任岁月风霜侵蚀而无怨无悔。50年以后,“中国红笔杆”、红墙余玮先生无数次深入长沙、望城、抚顺、鞍山、辽阳、咸宁、南京、深圳等地,无数次寻访着这群特殊的知情者,考察遗迹,查看遗物,察看加密档案,翻阅大量文献,终寻得真实的雷锋,多视角地在《寻找雷锋》再现出了雷锋平凡而伟大的人生历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