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陆水行吟 | 三人行:皂潭采风

 九天揽月v6ruyz 2020-08-24

题记:2015年12月10日赤壁市文联组织18名文艺志愿者到车埠镇毕家村开展写作、摄影写生等送文化下乡工作。文学社社长聂松彬、副社长申鸣、马国庆有幸参加了文联组织的这次活动。

给你一轮冬阳

聂松彬

是冬的脚步

惊扰了你的芬芳

金黄的稻草堆成期盼

静候阡陌交错的苍凉

河水画不出一抹波浪

风宛垂柳   渔船收桨  

迎来一行文艺志愿者

立德扶志  翰墨飘香

含苞的茶蕾

等候蛰伏的力量

积蓄在千亩丹牡茶园

伫立人工夯筑的堤坝

极目之处翠竹苍山  碧水荷塘

依偎   连绵舒展成画廊

留恋你的怀抱

给你一轮冬阳

我在你的河面追波戏浪

当阳光潋滟你的春天

此岸是你

彼岸更是你我的故园

临水人家

申鸣

      沿陆水河而下,约十余公里,有一个村庄,座落河之左畔,靠山临水,山清水秀,名曰毕家畈村。有山有水的地方,总是可以激发人们对大自然的向往,萌动心中沉寂的热情。所以,在市文联的组织下,我们这些爱好文艺的志愿者们,决定去看看。

      下得车来,目之所及,是一望无际的田野。田野中的庄稼已经收割完毕,枯黄的稻草显得有些萧瑟。但迎上来的毕家村的卢书记介绍说,这一片稻田,每年可以收获稻子六百多万斤。对数字一向没什么概念的我们,也被这个硕大的数字惊得目瞪口呆,对眼前的这一片田野也禁不住一阵喝彩。

      说起村庄,我的眼前总是会莫名地浮现一些场景:三两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冬日的阳光下坐在躺椅上,有一搭没一搭地闲扯着。几只土狗依偎在他们的脚下,给他们做着伴,生动着这一道人间烟火。这大概是现今乡村的普遍场景吧。我走过很多的乡村,每一个都差不多是这个样子。村子里年轻力壮的人都外出谋生了,留下的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们在家里,守望着日渐荒凉的田野,也守望着为数不多的岁月。

      但在毕家村,每一个转身都可以看到一些健壮的身影在忙碌。据卢书记介绍,村子里以前也是只有一些留守的老人。但近年来,村子在村委一班人的部署下,也在各级政府的关照下,利用村里本身所具备的优势,招商引资的同时,也鼓励村里外出的人员回乡创业。在这些举措下,村里有了茶叶基地、有了粮油深加工、有了莲子产业园……于是,村子里开始热闹起来,不再是老人们等待、期盼的眼神了。

       听着卢书记的介绍,我们一路向前行走着,摄影爱好者们也一路用他们手中的相机,记录着每一处感动。当行进到茶叶基地,望着满山顶着寒冬而绽放的茶花,随行的市文联主席丁鹤葆先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现场赋诗以赞:

        天真烂漫绽芳容,

        堪比梅兰露艳踪。

        万点嫩黄撩沃野,

        为寻春讯闹寒冬。

      真个是“一花引来百花香”,有了丁主席的即兴诗作,一下子引发了随行的书画爱好者们的豪情。他们不惧严寒,一个个选景取材,在北风呼呼的滩地上,河堤边,支开画架,挥毫泼墨。不多时,一幅幅生动的水乡人家便跃然纸上,博得众人阵阵喝彩。

        站在陆水河的堤岸上,望着河中清清的流水,和岸边随波轻摇的渔舟,这沉静人心的景致,是什么让它生动起来的呢?难道是我们这一群文艺志愿者们的发现才使得它生动么?不会,绝对不会是这样。能够使得它生动的,应该是毕家村的人们,是他们对故乡的热爱、对家园的眷恋。更有他们对自我的信心、对未来信心、面对挑战时,他们无畏无惧的决心。是他们发现了家园的魅力,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睿智的头脑,敢作敢为的勇气,使得它生动,欣欣向荣的。

       用自己的脚走自己的路,并将这条路走宽,走远,走成阳光大道。

       望着不同于大多数乡村的毕家村,我想,这句话应该是他们的注脚。

       在来年再相邀的约定中,我们共同祝福着毕家村:来年,你肯定更生动。

皂潭组诗

国庆

皂潭王爷庙

门对朝霞万丈光,

东风惠我耀湖乡。

千年古寺传薪火,

十里花茶溢謦香。

袅袅梵音无俗韵,

悠悠圣号寄亲王。

且将祝福随云雨,

散入神潭世代昌。

山 茶 花

 不慕寒梅不怕凉,

花开绝世吐新黄。

生来傲骨欺霜露,

敢与西风论短长。

戏  水 

天生一个护花郎,

蜜语湖中两处扬。

为报倾城图一笑,

纵然落水又何妨。

临江仙---皂潭冬韵

雁过寒潭影远, 初冬草木新黄。 烟湖飘袅尽轻狂, 晓风虽不起, 陆水入长江。

三五小舟轻漾, 蓬莱此去茫茫。 无边清景动诗肠。 丹青有妙手, 蘸墨韵山乡。

陆水湖畔投稿须知

1、作品体裁不限,请随作品附上本人生活照片、作者简介、联系方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