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陆水听潮 || 丁纬:遍布山野的紫荆花 ——八十年代蒲圻文学社团掠影

 九天揽月v6ruyz 2020-08-24


遍布山野的紫荆花

       ——八十年代蒲圻文学社团掠影                                                 

        图 | 文:丁    纬        

编   辑:杜小妩

一种紫荆,遍布山野。因极富韧性,常常被采割后用于造纸或编制矿窑煤折。夏秋之际,紫荆花开遍山野,迎风招展,灾年的籽粒是个宝,灾民采撷集中晒干,碾成粉沫做成苦粑粑充饥。

80年代,一批文学青年从社会各个层面涌现出来,虽然像紫荆花一样在山野不停摇曳,自由生长,那高涨的热情,燃烧的激情却从未消减。1982年,诗人叶文福老师回故乡休养,自己写下有关柳林、有关夏夜等名篇的同时,也引导和带动了一大批文学青年。蒲圻县官塘驿(北)有《冬笋》诗社,车埠(西)有《二月兰》诗社(胡南方、张东海),赵李桥(南)有《弯月》诗社(饶红亚、李三林),蒲纺有《织女星》文学社(王建渐)。这些诗社似乎时刻回荡叶老师的宏厚的声音,他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诗的旗帜、文化导师和精神领袖。 

著名诗人叶文福                  图 | 网络*

1983年和1984年由县文化局牵头分别组织了两场大型“蒲圻诗会”。主会场在蒲圻县大礼堂,赤壁镇、官塘驿镇及蒲纺也先后自发举办了诗会(见图片)。在每个分会场,其实也是全县文学青年云集。

在蒲纺“荆泉之夏”诗歌音乐会上,一些受邀的外省诗人,看到叶文福老师受尽了委屈,抱着叶老师痛苦流泪,宣泄心中的不平。在官塘驿会场,一些农民诗友刚刚爬上田埂,来不及洗净双脚,卷起的裤腿一只高一只低,就走上讲台即兴朗诵。在赤壁会场,我结识一位郑姓农民诗友,后来保留了好些年的书信往来。在那种热烈的氛围和激情燃烧的环境中,似乎全县的年轻人都在晃动诗的摇篮,都在谱写诗的序曲;似乎满山满岭和田间地头都长满了诗。饶庆年、梁必文等著名诗人,叶向阳、李隽、周勤、欧阳明等一批有影响的诗人都应运而生。叶向阳为“二月兰”写了一篇通讯《亲吻土地的诗情》,在《农民日报》获征文一等奖。湖北电视台拍了一个《悠悠二月兰-----记胡南方和他的诗友们》的专题片,在中央及省电视台播出。

赤壁诗会入场券        

80年代初,我在官塘驿镇工作,和周勤一起负责编纂《冬笋》诗刊(见图片)。

秉烛编写,挑灯夜刻。当时单位还没有打字机,只能用刻笔在钢板上刻写一行行诗。创刊号上,收录了饶庆年、梁必文、叶向阳等一大批本土诗人诗稿。先后借助几场诗会,结识了著名诗人韩作荣、陈松叶、李老乡几位贵宾,请叶文福老师和他们分别为《冬笋》诗刊题辞(见图片)。后来在武汉参加几次诗会,结识了著名诗人骆文、曾卓、莎蕻以及邓澍、邓一光,分别请他们为《冬笋》诗刊题辞(见图片)。为了将《冬笋》办成有影响、有质量的诗刊,第二期刊录了这些题辞。我们还聘请饶庆年、梁必文定期指导,请陶发美、程东林、彭耀青、陈忠苏、张冲、张欣艳、廖耀林一大批文学青年分类审稿,请罗通华题图插图。力求办成一流诗刊。期间,陶发美在《人民日报》发表了一首诗,极大地调动了我们的创作和投稿热情,诗社的诗友们陆续在各大小报刊发表了一些诗作。三年内办了三期油印和两期铅印的期刊,后来由于工作变动,《冬笋》诗刊停刊,咸宁地区(官塘)化工厂厂报《化工周报》副刊接替相关工作。

《冬笋》创刊号

▲著名诗人叶文福题辞

☞著名诗人、《飞天》杂志诗歌编辑部主任李老乡题辞

▲著名诗人《人民文学》诗歌编辑部主任韩作荣题辞

叶文福老师不仅根在官塘驿叶公二,他的哥哥等亲人也在官塘驿工作。闲赋在老家的那段日子里,他常食宿在咸宁地区(官塘驿)化工厂。并在官塘驿带了一批弟子,极大地推动了《冬笋》诗社的成长。他不仅辅导弟子、提笔改诗,还通过散步的方式言传身教。1983年的一个秋夜,叶老师率着我和周勤、陈忠苏、彭耀青等一群弟子,在“七七五”处和“六六四”糖库的山间小道沐浴秋风,寻找明月,帮我们理清思路,开拓视野。对一群文学青年而言,叶老师极大地提升了我们的文学素养和文学风格,深远地影响了我们的文学气质和处世方法。

八十年代后期,我调蒲圻师范任教。以《千只鹤》期刊为载体,在羊楼洞山坳里创建了“千只鹤”文学社,培养了一批新人。其中三期油印期刊,两期铅字报纸,与省诗歌学会合办一期《诗中国》(见图片)。

▲《千只鹤》期刊

师范学校搭建平台,向师生们伸出了橄榄枝。不仅列支专项经费支持办刊,还鼓励任课老师联系《湖北教育报》、《中师生报》等副刊,推荐刊发了一批学生习作,并配发了辅导老师诗评。王义顺、庞军良是华师的高材生,辅导学生发表了一些有力度的习作。我为学生余树林的《中师生宿舍》写的诗评,附诗一并在《中师生报》刊发,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

这一时期,城区以冯晓光牵头,一批文学青年以《星河报》为载体,创办了星河文学社。同时赵李桥、神山等乡镇也有一些文学青年,表现十分活跃。


▲著名诗人、武汉文联,文协副主席曾卓题辞

☞《人生咨询》杂志社陈松叶题辞

当时的蒲圻,文学土壤十分肥沃。在全省范围内,京山、天门、蒲圻等县市的文学社团发展最为迅速,文学氛围最为浓烈。这些县市在推动全省文学事业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杠杆作用。

这些文学社大多没有扶持,没有经费,没有支撑,不带丝毫功利。就像一株山野的紫荆花,兀自生长,自生自灭,同时又是苦粑粑,滋养和提升了许多文学青年。

数年后,这些诗社的主力,仍像紫荆花一样绽放在省内外工、商、政、教的坡地,开着花,播着种子,将诗歌的灵魂植于中华大地------

作者简介

        丁纬,男,赤壁市人,毕业于武汉科技大学,在职研究生学历。先后在市安监、经信、教育部门供职,现在市政协工作。作品散文见于《诗刊》、《中华儿女》、《中国安全生产》、《中国审计报》、《长江文艺》、《长江》丛刊、《芳草潮》丛刊、《北方文学》、《湖北日报》等报刊。曾出版诗集《长江黄河之恋》、散文集《指间流沙》。系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


陆水湖畔

友情链接

湖北一起玩国际旅行社报名电话:

15971560781 江山如画

15872060972 默       然

赤壁市重庆小天鹅火锅城:

胡小英总经理联系电话:

15872810506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