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十年代隆福寺街的店铺 ——东四,抹不去的记忆(二)

 老阿工作室 2020-08-24

六十年代隆福寺街的店铺

——东四,抹不去的记忆(二)

记得我小时候,爸爸妈妈晚上带着我遛弯,到了东四人民市场门口,怕带我去逛商场又要嚷嚷买东西,所以经常不进东四人民市场了,而是从神路街南口往东走猪市大街再从四牌楼转到北大街回家。除了隆福寺街里的店铺记忆深刻,猪市大街上的铺面也还能记住几个。

咱先从隆福寺东口数吧,在我的印象里往西一进口南边旯第一家是个镶牙的医馆,第二家就是“中国书店”,书店往西是个杂货铺,杂货铺西边旯是益茂大院,大院旁边是高台阶,台阶上有家小餐厅,餐厅往西是“丰年灌肠”的老店,丰年灌肠往西就是广汇大院,因为益茂大院和广汇大院里面曲里拐弯,所以小时候喜欢在里面捉迷藏,一边玩一边穿过大院去猪市大街。

隆福寺丰年老店的灌肠给我留下的记忆是极其深刻的,一个高台阶上不大的小门脸,只有十几个平米,煎灌肠的炉子就摆在门口,总见排起很长的队伍,后来隆福寺改建就搬到中段去了。广汇大院西边旯是家小酒馆,后来改为了住家,我有个中学同学就住在这里,74年我还去他家卜占过卦。

从小酒馆再往西是一家国营粮店,搬到轿子胡同后,我家买米面都去这个粮店。粮店往西又是两个门脸的“中国书店”,一个大门脸,一个小门脸,小门脸是收购旧书的,我小时候时不常的偷着把老爸的古书掖去卖一两本。书店西边旯是一家国营副食店,叫第22副食店。再往西就是盐店大院了。

盐店大院西边旯是家餐厅,大跃进的时候是家食堂。再往西就是服装店、小百货店、餐馆、副食店,再往西是一家自行车修理铺,然后就到了大沟巷了,大沟巷对着孙家坑南口,直通猪市大街,那会儿去动物园要到美术馆坐103,所以经常是从钱粮胡同穿孙家坑再走大沟巷,到猪市大街往西从美术馆上车。

从大沟巷往西是一家修鞋店,修鞋店西边旯是百货店,百货店再往西就是吃饭的了,有隆盛号(灶温)饭馆,隆庆堂饭庄,隆福寺小吃店、白魁清真羊肉馆等。白魁1780年在隆福寺开了这家羊肉铺,他自创的烧羊肉,是把羊肉炖熟后再过油炸,吃起来外焦里嫩,香酥可口。再往西就是神路街,也就是市场前街了。

说完南边旯再说北边旯,隆福寺东口往西路北了,第一家是明星电影院南门,是散场用的,第二家是天星理发馆,第三家是个浴池,浴池往西是住户,再往西有个杂货店,杂货店西边旯是家修理钢笔的,修笔店往西有家小人书店,后来改成了钟表店,再往西就到轿子胡同南口了。轿子胡同西边旯第一家是家首饰店,第二家是国营的菜店7店,菜店西边旯有个二层楼的小照相馆。

轿子胡同旁边的菜店对我印象很深,菜店的后院是副食总店。六七十年代一到过年过节,家家户户就端着副食本小脸盆,去胡同里菜店的旁门排队,等着买半斤花生三两瓜子,那会儿好像一两花生六分钱,一两瓜子四分钱。钱多钱少不说,那会儿平时哪能吃得上呀,顶多了吃完了西瓜把子儿晒了,来客儿招待客人用。

照相馆西边旯就是“东四工人俱乐部”了,再往西又是家杂货铺。杂货店西边旯是家食品店,食品店往西孙家坑胡同口上是家卖花的店。孙家坑南口西边第一家是修理钢笔的,再往西又是个杂货店。杂货店西边就到了蟾宫电影院了。六十年代隆福寺街里有三家电影院一家剧场,隆福寺街把口的明星电影院、孙家坑南口西边旯的蟾宫电影院,还有东四工人俱乐部。

剧场就是人民市场东边旯叫东廊下的死胡同里的小剧场,收票的经常把着胡同口,所以想溜进去瞜一眼,没门儿。东四工人俱乐部,前身是北京著名大饭店"福全馆"。蟾宫电影院在清同治年间名字叫景泰茶园,1921年改称隆福寺电影院,1925年改称来福戏院,在1921到1925年间一度恢复景泰园原名,主要演出的是曲艺杂耍、清唱,到了1942年改建后才正式叫做蟾宫电影院。

我记得小时候一路过蟾宫电影院,总有一位瘦瘦高个子的工作人员打扫影院门前的一片空地,前两天和王志明好友联系上了,他父亲就是蟾宫电影院的这位工作人员,老人叫王志华,从1944年工作直至退休,今年已经90岁了,现在依然健在,祝老爷子身体硬硬朗朗的健康长寿。

蟾宫电影院西边旯有家照相馆,原来叫兄弟照相馆,后来改过一阵儿“光陆”照相馆,蟾宫电影院改名叫“长虹”以后,照相馆又改名叫“艺虹”照相馆了。照相馆西边旯是家商店,再往西就是人民市场派出所了。

隆福寺街,因有隆福寺而得名,元代为东崇国寺。明景泰三年(1452年)景帝下诏在东崇国寺址兴建大隆福寺,为朝廷香火院。是一座有三世佛殿、三大处士殿、藏经殿、转轮殿、毗卢殿、大法堂和僧房等五层大寺院,时称京师巨刹。雍正、乾隆都为这座寺庙写过碑文和匾额。每逢庙市,百货骈阗,与护国寺并称东西两大庙会。

在1901年隆福寺发生大火之前,隆福寺街非常热闹。尤其隆福寺庙会,隆福寺庙会每旬九日、十日定期举办,一直延续了三、四百年。1929年起,隆福寺庙会日由每旬两天改为四天,即公历每旬九、十、一、二日。由此,每月有十二到十三天为庙会日,且与护国寺庙会日错开,京城几乎形成天天有庙会的局面。

据清《燕京岁时记》中记述隆福寺庙会:开庙之日,百货云集,凡珠玉、绫罗、衣服、饮食、古玩、字画、花鸟、虫鱼以及寻常日用之物,星卜、杂技之流,无所不有,乃都城内之一大市会也。春日以果木为胜,夏日以茉莉为胜,秋日以桂菊为胜,冬日以水仙为胜。

20年代,像仲元湖笔徽墨庄及一些古玩店、鲜花店、玉器作、锦匣铺、裱画铺、小器作等都在隆福寺街开设店堂或作坊。照相馆有鸿记、源记、文顺、玉昌等十余家;钟表店、古玩铺有天泰亨、毓华斋、德信成等五家;裱画铺有瑞明阁、成古斋等十余家;小器作有永和斋、永利斋等十余家;花店有万盛、德盛源等十余家。

1901年大火烧毁了隆福寺第一层大殿,虽然寺院香火从此断绝。但庙市却依然存在,珠宝古玩、日常用品、蔬菜水果、花鸟鱼虫、服装鞋帽,样样俱全。并有各种杂耍、小吃食铺,热闹非凡。1952年在原庙市空场上建成一座总面积为6800平方米的大型摊贩市场,命名为“东四人民市场”。

东四人民市场由董必武题匾,建在隆福寺庙的前门到第二道大殿之间,第三道大殿还放着菩萨,第三大殿的北门就是钱粮胡同里了。东四人民市场从东单、德胜门及隆福寺迁入摊贩一千余户,设四个简易货场。东、西货场各有五条街,东北、西北货场各有两条街。

1988年在东四人民市场原址上建成了当时北京最大的百货商场,共有十个营业大厅,营业面积一万六千多平方米,有商品三万多种并更名为“隆福大厦”,大厦里安装了当时还是稀罕物的电动扶梯,没事的时候就带着孩子去坐滚梯玩。整个大厦年销售额达五亿元,在京城确实为数不多。

1993年8月12日晚上十点多,隆福大厦因电器专柜下班后忘关电源而引起火灾,大火整整烧了八个小时,把隆福大厦烧了个精光。更想不到的是大火不但烧掉了大厦,似乎也烧掉了隆福寺地区的人气儿。从此,隆福寺地区不论是改成小吃街,还是电子市场,始终聚不起人气儿来了。 

据东城区大事记描述,市消防局出动了十七个中队八十六部消防车,13日清晨五时许才把大火扑灭,造成经济损失两千多万元。这次大火在老百姓中议论纷纷,因为大火焚烧了整个隆福大厦,烧毁了数千万的财产,却没有烧死一个人。而且大厦前后左右都是普通民房,大火却未动一丝一毫。

咱们再说说猪市大街,也就是四牌楼西边旯的街,曾改名五四大街。明朝年间曾经分散着数十家猪店和猪肉铺,猪市大街上买卖兴隆,据记载从四牌楼路北向西依次有谱云楼、合盛公,卖自行车零件的晋记行、宝文祥,制作铜锅的通盛合铜铺,还有文具店、汪元昌茶叶店等。

汪元昌茶庄位于大沟巷的南口,大沟巷北口直通孙家坑,汪元昌茶庄是当时北京茶叶行的六大家之一,是由安徽汪姓茶商于清同治年间开设的茶庄,有一百多年历史。汪元昌茶庄所以生意兴旺,主要是由于它在福建自办茶场,自己用茉莉花薰制拼配。茶叶质量高,但成本低价格便宜。

在二三十年代,猪市大街曾经店铺林立,招幌高悬,人流如织。历史上以这条大街为轴,两边分布着许多小商业街,在后来都成了地名,如美术馆后街的“马市”,礼士胡同的“驴市”,米市大街得“米市”,还有小羊市、鹁鸽市等等。后来猪市大街上还出现过“人市”(劳务市场),直到1956年才被取缔消失。

据《复原东四街景》一文中介绍,在这条街上除汪元昌茶庄以外还有许多知名的老字号买卖,如芙蓉斋糕点铺、和兴公油盐店、一品斋帽店、聚兴斋古玩铺、追古斋挂货铺、荆华鞋铺及铁铺、电料行、粉房、酒铺、鱼店、牛羊肉铺、海味店及饭馆等。其中街口的汇丰饭馆一直经营到六七十年代。

北京形容街市繁华有“东四、西单、鼓楼前”之说,其中东四除隆福寺街外还包括猪市大街。《北京晚报》报道,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猪市大街的南侧还曾建有一个集购物、餐饮、娱乐为一体的商场,与王府井东安市场、西四西安市场三足鼎立,市场内容和形式一样,称“东四商场”。

据查,东四商场内最有名的是春庆电影院,1930年改称中国电影院,1933年院主看到街对面来福戏院组织票友演出业务很兴旺,于是改建为荣华戏院,平时以上演曲艺杂耍为主,京城的许多曲艺演员都曾在此献艺。

东四商场1949年前关闭了,成了居民大院,但其建筑一直保留到2009年才被拆除。如今猪市大街已经更名为东四西大街,原来繁华的猪市大街上的店铺也被地铁公司围挡裹得严严实实。究竟何时能再现昔日热闹景象只能拭目以待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