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陆水听潮:云南之旅 /张剑

 九天揽月v6ruyz 2020-08-24

云南之旅 :张 剑

       暑假,我一家三人,随团乘飞机空降云南。云南地势高,山多,林多,民族众多,地理复杂,南北东西,气候差别大,风俗各异。优美自然风光,让人心旷神怡!

一,走进大理

       走进大理,东赏崇圣寺三塔、九龙女池、清碧寺三潭。南观十九峰,十八溪流,西望洱海,北有千倾良田,中有古城,四周苍山风花雪月四大名景,游乐无穷!

         大理位滇中部,白族居多,进入古城,街深巷幽,小桥流水,青瓦白墙,街道横平竖直,南北东西走向,犹如棋盘。道两侧,鳞次栉比的建筑,古朴、别致。

     走进老街,游客云集,两侧铺店,手工银器满目,白族银匠,素裹艳装,笑脸相迎,制作真货,游客蜂涌,谈货论真,疯狂抢购,来者不亦乐乎!

        踏上石板,仄平路面,烙满唐宋茶马印迹。移步观店,商铺排立,极为讲究,雕梁画栋,飞檐翘角,白墙画物,花草鸟兽,古意盎然。无重复画也。线条明显造型优美,令人赞绝。

         近看古城古建筑,门、窗、墙、楼精致美观,端庄大气,古香古色。门前小溪淙淙,花木扶疏,鸟鸣声声,户户门前,人影穿梭,热闹非凡,来者乐之

      往东走,大理崇圣寺三塔,一大二小佛塔,相互对视,高耸入云。是南诏国佛教寺庙,造型最精美,历经千年,三塔伫立,高约百米,千年不倒,千年不朽。外形八角,空心直立,规模辉煌,气势雄伟壮观,古朴典型民族风格,前来烧香拜佛者,络绎不绝。

        大理寺庙,史上十位皇帝在此出家。历遵佛祖教诲,研习佛法、静心修禅,任凭风云变幻,抛开尘世纷扰,远离喧嚣,寻找一份宁静,方丈净土,禅师禅武修学。

     寺庙院内,随处可见,一草一木,一禅一意。环境清幽,花木繁茂,鸟语花香,人至此,宁静和善,静谧悠然,清幽飘逸,真是佛家之圣地。

       往西游,一览洱海,形状如耳,浅海水草,轻摇婀娜身姿,海映柳影,缠绵悱恻,相偎相依,绕海一圈,一百公里有余,海水清澈,微风拂过,泛起涟漪。飞鸟嬉戏,时而翱翔,远方一叶扁舟,水面飘荡。站在洱海,胸怀宽厚,情怀温柔,游者依偎在它的怀里,感受母亲的温暖。

         相传帝王女儿嫁君,丈夫征战,十岁未归,战死沙场。公主日想夜思,长夜难眠,泪流成海,寿命殆尽。一夫归来,痛不欲生,对海发誓,自化山守海,一生依山水,海枯石烂,山海相恋。

       海岸小楼,围海而筑,石板小道,穿插街心,街道白族,身背竹篓, 男头缠白巾,上穿白衣,外套黑褂,下穿蓝裤。腰系花兜。身背挂包,佩挂长刀,满街常见

     女子头缠彩带,上穿蓝衣,红坎肩,外套黑丝褂,右衬系银饰,腰绣花围腰,下穿蓝裤,足鞋绣花。

      客进小店,特注称呼,女称金花,男称啊鹏哥。若喊金花,金花笑脸回眸,煨上水壶,烹茶待客,表演音乐、让游客闻香茶、品其味,其乐无穷!

     夜深人静,夜宿海楼,掀开窗帘,灯火辉煌,探头望海,街道五彩斑斓,风凉扑面。晨曦初露,片片翠绿,缕缕兰香,扑鼻而来,似乎穿越了千年,领略白族风俗人情。

二,沙溪古镇

      随着旅行车,离开大理,车行三千米高峰,沿茶马古道,夕阳西下,终至沙溪古镇。初至此,若进世外桃源。

     沙溪古镇,位于西南,一河穿镇,历史久远,以白族为主,汉、彝、僳族共居地。大理国古道。曲径通幽,宁谧悠闲。一条红砂石道,穿越古今,通往西方必经之路。

        古街建筑,风韵犹存,双歇飞檐,气势如虹,门楣彩绘,描金漆蓝,古庙、戏台、商铺、古巷、小桥、古寨门、小吃店、随处可见。楼台依旧,保留完整,物是人非,过于遥远,少有外人打扰。

         喜夫古道,挑战自已,初出茅庐,跃上俊马,心惊胆寒,怕人仰马翻,庆幸马乖,顺古道而行,平仄石板,穿古巷,过小桥,跨东街,绕西墙。

         便刻,马夫教导,马走狭道,爬坡扑身,下坡人仰,马奋躬身,心稍紧张,畏惧马疯。捏紧马绳,绝不乱来。铜铃摇响,穿乐之,庆幸安全越古道。侧身下马,汗流浃背,腰胀股痛,休息片刻,安然无恙

       夕阳西下,入室登店,闭目沉思,静听琴声,品绿茶,尝小吃店,回味无穷!

三,走进香格里拉

        离开沙溪,踏进香格里拉,这里雪山众多,峡谷纵横,江河奔流、白云缭绕。头顶绝壁,脚临激流,江水汹涌,浪花迸射,如千鼓齐鸣 。民族众多,风俗奇持。人移景换,处处如画,幅幅精彩,简直人天堂!

      炎热夏天,随组团车翻越高峰,开进香格里拉,望峡谷两侧,山崖耸峙,缝夹蓝天,眯眼俯视,千丈崖,峡谷万丈,曲道连天,心惊胆寒。因高原海拔约四千米,游客高原反应,头昏脑胀,望而生畏。

      几小时候,车爬上高原。侧耳而听,远处,马蹄声,诵经声,牧歌声,久久在心里回荡。

      极目远眺,雪山、冰川、峡谷、森林、草甸、湖泊、尽收眼前。一会儿,云雾散去,一会儿暖日当空,一会儿山雨朦胧,一会儿彩虹飞度真是云南十八怪东边下雨西边晒。自然风光,造化神妙,气象万千。

     晌午,休息片刻,参观松赞林寺,林寺依山而建,犹如古堡,称小布达拉宫。藏传佛教、神秘地域、民族文化、淳朴民风,精神追求的王国传佛教寺院。

     进寺院,过门槛,千万莫踏槛,随风入俗,听僧人话。院,只见身穿紫红袈裟的僧人,年龄不等,最小僧人少年出身,他们把安然、闲逸、知足、宁静、和谐等当作人类最美好理想归宿。

       入庙听高僧讲,自古一位活佛,号称神通,圣人信以为真,扶老携幼,爬悬崖、滑溜索、趟急流,通天门,安营扎寨,白天对山高喊,嗓喊哑了,无人应之,夜对门磕头,满头血流。数月神门未开,饥饿粮尽,衣帽磨破,寻野菜止饿,食物中毒,后打野味充饥,又被毒伤。领头叫天不应,叫地无门,趁天黑溜之。在荒无人烟的山谷,有的饿死,有的病死,有的就地搭楼,开荒种地,繁衍后代,保持藏族习俗。

旧社会,藏族钱多妻多,想娶任意,男人干大事,放牧,羊牦牛,砍树。女人可以和兄弟同房,今配老大,明配老二,时间安好,轮流上阵。生下孩子,不论长像是谁,老大喊阿爸,其余喊阿叔。现在,遗传风俗, 允许佩刀,实现一妻多夫制一夫多妻制的民族,吃大块肉,喝大碗喝风俗奇异。

那里没有贫穷,没有困苦,没有疾病,没有仇恨与死亡,团结和睦,亲如一家。人们寻找香格里拉的精神,却远未尘埃落定。香格里拉在哪里?我还在寻觅。

四,走进丽江古城

        离开香格里拉夜幕降临走进丽江古城古城小雨润街,小桥流水,排柳穿城,清风徐徐,灯火闪烁,游人蜂拥,摩肩接踵,入室听歌尝酒,人影绰约。游乐无疆。

      丽江古城,一川相连,三河穿城、小巷深远,纵横交错,小铺门前,溪流涓涓,水声悦耳,两旁繁花,清香扑鼻,绿树掩映、花木扶疏,两边商铺排立,客栈密布,空档拐角,饭店飘香,颇有一番风趣。

        街道民宅,始于宋朝,古典文字,石壁可见,一半古道,一半桥,屋舍建筑,小楼叠起,飞檐翘角,檐牙吐翠,斗拱挑角;楹户流丹,画栋雕梁。木刻龟文,两边回廊。题咏书法,凤舞龙翔。桥水玲珑照影。八方游客,文人雅士,购物观光,夜不归宿。

     青龙桥畔,河水喧闹,烟柳拂波,古宅民居,粉墙青瓦,层层叠起,依势而筑,临水而居,偶见酒朋诗侣,临风飞觞吟咏,听歌尝酒,其乐无穷。

     古街文化悠久,街道两旁,处处可见,东巴文字、东巴绘画、东巴音乐、东巴舞蹈、东巴法器。纳西煎饺,鸡豆凉皮,吸引百客,悠悠乎,饱览人世之沧桑。

      古城四通八达,恍如迷宫,密如蛛网八卦布局,初去不知归返。时光短暂,难略全城,若有下次,重返古城,定居熟览千年文化。

五,走进泸沽湖

   离开丽江,次日清晨,又乘车起程,沿盘山公路,向泸沽湖出发,远眺前方,峰峦重叠,丘壑纵横,蜿蜒曲折,山高路陡。车盘山,行""字路线,好似人在天堂落入峡谷,高峰俯视,万丈深渊,心惊胆寒。

  客车行五小时,终泸沽湖,远望湖,似玉盘,被群山环抱,高峰倒影,碧波荡漾,天光与云影徘徊,清澈透明,胜似矿泉也。水深百米,湖半百平方公里。此湖一半属滇,一半属蜀。两省共同产业。公路绕湖,游客不断。

  沿湖一周,尽是格瓦古屋,对湖相望,村舍香烟袅袅,似云缭绕。夜观湖面,湖光晓月 ,湖面银光闪烁。摩梭木房,错落有致,翠绿岛屿,与山峦相隔,实有灵妙风水之色。

  远眺湖心,摩梭猪槽,穿梭其间,渔夫笑语惊仙。近看湖畔,草海连岸,阡陌纵横,田园万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鸡啼犬鸣,水鸟腾空,夜静篝火照天,阿夏阿注,结伴而行,歌声飘扬,清幽飘逸,盖人间之天堂也。

  湖畔多居摩梭人,婚俗有异,男称阿注,女称阿夏。女人当家,男无主权,母系作主,特为女造花房,花房设置前堂,则表尊重。男傻耕苦做,摩梭童年得志,结婚为走婚,与汉族风俗有差,成年必参跳舞,若眼对视有意,含情暗笑,眉挑对方,点手心三次,表示情深有恋。阿注则可登花房夜宿,同梦花烛夜。鸡啼之前,男必逃花房,侧门溜之。 若阿注生三娃,阿注管养,男方无责,夫妻白日莫想见,夜可同床共枕,等娃成人,阿注必送娃银碗银筷一套,终算完结。

  摩梭屋舍建筑有异,依山而居,圆木垒墙,木板覆顶,四栋二层合院,内设正房、花楼、经堂、门楼。建筑似宗教,正房称依咪,屋后设夹壁,直通后院,分隔内外两间,一侧储粮,一侧储肉,外侧储杂物。

  房中两圆木柱对立,一根树对截,左柱为男,右柱为女。树杆上半节为男,下半节为女。意同根生,团结一体。不离不弃,同心永结。

  一远游,游景区二十三个,获知天下风貌,地方风俗,人若封存故土,只做井底之蛙,若游天下,其乐无穷也!何乐而不为之?再见吧云南!,我会在梦中回忆你。

     作家档案:张卫星,网名张剑,茅庐隐仕。大专学历,湖北赤壁市中教一级教师。中华诗词会员,咸宁市作家协会会员,咸宁市诗歌理事。曾经在《湖北文学社》《江汉时报》《咸宁日报》《星星诗刊》《江山文学》《杨柳青文学》《乡土作家》《中国诗歌网》《教育报》《香城都市报》《咸宁周刊》《赤壁文学》发表过散文、诗歌若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