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征文156号作品】陈小平:一条小河,十里花黄(散文)

 新用户89134deQ 2020-08-24

一条小河,十里花黄

/陈小平

      几天来,我的心情很沉重,好累好累。我负责的乡土文学,每天我要编辑16篇文章,安排征文,还要和编辑部的人员对接。今天,忙完了手头的工作,我觉得应该放松一下,就想出去走走。其实现在的形势到处都很紧张,外面的广播一直在播报冠状病毒的情况。社区的管理人员,三天两日的上门叮嘱不要出门。

  不过,从疫情发生以来,除了近两天没出去,我几乎天天出去过。我女儿家与我的住处大约一公里左右。我每天都要去她那边吃饭。我的办公室在另外一个方向,女儿家,办公室,我的家,恰好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就这样在这个三角形的边边上不停地旋转。

      在这种时期出门,要特别谨慎小心,一定要戴好口罩,路上碰见人,尽量保持两米以上的距离。形势越来越紧张,以前我们这里没有发生过疫情,可是最近发生过十几次了。现在已经在限制众人出行,还特地下发了通行证,规定一家只能允许一人出去采买,菜市场开放的时间,一天也只能营业两三个小时。而且,公安机关发布了一些禁令,众人不可以聚集,三个人以上聚在一起聊天警察就会出面干预。

  对于疫情,我以前没有认真关注。由于我的乡土文学平台工作比较忙,新闻也顾不上看,没有引起我的注意。直到旧历年前腊月二十九,女儿打电话要我去买口罩,可是突然间,全城的药店都没有口罩了。从这一刻起,我还真有点恐慌,只好去熟人那里买,口罩已经涨价了,我没有顾及钱不钱的,一下子就买下来100只。第二天是大年三十,我老婆感冒了,其实她感冒好久了,但她有个习惯,不愿意打针吃药,所以就拖得严重了。当时,我儿子他们在长沙,还没有回来,需要到初一才能到家;我的女婿去了老家,晚上才能回家过年。除夕的中午,我们草草的吃了一些便饭。到了五点,我爱人咳得太厉害,不得了。我要她去看医生吃药,她坚持不去,非要把年饭做好,等大家吃过团圆饭,再去打针用药。我真的发脾气了。这时候,我女婿回来了,我交待女婿做饭菜,自己就带着爱人去诊所。结果,私人医院多数都关了门。于是我们回到老家旁边的一家私人诊所打针。这时候,我们接到了儿子从长沙打来的电话,他叮嘱我们不要去我女儿家,因为我的一个孙子和两个外孙都在女儿家,怕我老婆是新冠肺炎,传染给孩子。我真的恐慌了。大年三十了,我们没有准备一点年货,所有东西都在我女儿那边,我和爱人就被隔离起来了。就这样,大年三十我们在恐慌中度过,连年夜饭都没吃,随便儿吃了点儿东西充饥。大年初一,我儿子一家从长沙回来了,我的儿媳妇是医生,她知道我爱人只是一般普通的感冒,没有发烧,虚惊一场。

     非常时期,医生最辛苦,是不能休息的。我儿子媳妇初四就回长沙上班去了,老婆也跟到那边去带孙子。不久女儿也回乡下去了,就我一个人在空荡荡的老家,一旦闲下来,还是有点儿恐慌。有一天,我睡着了,出了一身的汗,我担心自己是不是感染上了病毒呢?其实,这段时间我的心态还是比较好的,我把一天的工作安排的满满的。精心地管理乡土文学平台,而且正在做抗疫情的征文活动,一天基本上没有休息时间。现在,不是不能与外界人接触吗?可是我曾经和我的内弟内兄在一起吃过饭,而他们两家人直接或间接地接触过相关的人,所以,我就有点儿担心自己会不会感染到这个病毒。还是有点恐慌。我不停地给自己测量体温,有时会有点儿咳嗽,但很快好了。在疫情的非常时期,恐慌的情绪,每个人都会有的。我担心,如果我被感染了,我的乡土文学怎么办呢?交给谁去做呢?隔离期间允不允许我带一部电脑啊。总之很紧张,于是我想去外面走一走,透透气。     

  我的家住在城乡结合处,有两条美丽的河流,一条是洣江河 ,一条是马江河。洣江河发源于酃县,就是现在的炎陵县。这两条河在我的家乡交汇,但上游经过的地方不一样,一边是大森林,一边是红壤土地。两条河在城区交汇的时候,形成了一道奇观“泾渭分明”!洣江河是清澈的,鱼也多。童年的时候,我记得,河面漂浮着好多木排,那些放排的人脱光了衣服,站在排上猜拳行令,看到河边洗衣服的姑娘们,他们就吼叫吆喝,羞得姑娘们把脸遮挡起来。听老人们讲,他们在河里摸鱼的时候,走着走着就踩到鱼了。捉住一条鱼 ,再去抓另外一条的时候,手里的鱼就逃走了。马江河,还有一个名字叫“马伏江”,她有一个神话,相传在乾隆皇帝出巡来的时候,马突然跪地不走了,后来经过询问,发现当地有一桩冤案,平了案后,就叫“马伏江”了。马江的上游叫“马伏河”,下游是文江。文江这个地方就有我们茶陵的一个书院,叫洣江书院,书院培养了很多人才,也是我们茶陵的一个骄傲。茶陵是一个出人才的地方。在科举制度时期出现过127位进士,两名状元。有句诗这样说:一州形胜雄三楚,四相文章冠两朝!就是说,我们茶陵这个地方好,美,在湖南里面是翘楚,是排在前面的。大学士比较多,有著名的李东阳,他做了几朝的宰相;还有刘三吾,也做过几朝的宰相。所以说“四相文章冠两朝”在明清两朝很有名气。李东阳还创立了一个文学流派,叫茶陵诗派。我们县搞文化旅游,也是借助了李东阳的光环,本人曾获得过东阳文艺终身贡献奖。    

   近几年建了很多水库,马江河俩岸建设了新城,岸边种植了树木,修建了堤坝,河水也变清了。这里是城乡结合处,既有城市的繁华,又能享受乡村的宁静。说起来,我对我们的洣江河感情更深一些,经常漫步在她的河畔,走一走,看一看,拍下她美丽的风光。但是,马江河,这条小河我忽视了她,没有多少机会亲近她。小的时候,采猪草,捡野粪,偶尔也走过几趟,对她不甚了解。这么一条美丽的河,这么一条有文化底蕴的河,我对她竟好像一知半解,甚至是一无所知!觉得非常遗憾。想不到是这样的情势下,给了我一个亲近这条我久久装在梦里小河的机会!     

  山下就是农村,我们住在山上。一下山就是马江河,就是我在梦中都条想亲近的小河,就是我以前疏忽了的小河。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从没有真正走近她,用心灵去探究她!今天,我想阳光这么好,这么灿烂,去到她岸边走一走吧,补偿一下对她疏忽的亏欠。我择路而行。从山下过了一个坡,山不太高,只有30多米。下山后就有一座小桥,过了桥,我没有在大路上走,而是钻进了一望无际金黄灿灿的油菜花地里。如果往左边去,就是通往县城的方向了,就是洣江河与马江河相汇的地方。我往右拐,向上游走去,途经几个村庄,再直达我童年少年读书的学校下东中学。我的视野充满花了的世界。

  一条小河,十里花黄,赏心悦目,感慨万端,我们真的不该亏待大自然。尽管我们虐待大自然,当我们一旦要亲近她的时候,她还是敞开胸怀接纳了我们。油菜花地,又是一片黄色的花海。远处是村庄的小路,还有一排排高大的樟树。右手边是马江河岸,走了几步,看见也听到有人打电话,在对人说,一天都没有钓到鱼了。于是,我想钓鱼实在是一件好事,既亲近了大自然,又没有去和别人接触,岂不是两全其美呢。此时此刻,人人自危,新冠肺炎的传染,大部分是家庭型的传染,朋友与朋友之间的传染。可以说,你走在大街上,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是传染源,只有大自然是可以亲近的,它是干净的,是你慰藉心灵的一方净土。

     我想,我今天就要沿着这条河往前走。洣江河我已经熟知,这条马江河,马伏河,文江河,我只断断续续走过的。所以 ,我今天一定要走远一点,多花点时间。看,多美的阳光呀,我的心情立马晴朗起来了。向前走,我看到前面有几只野鸭子啪啪的飞过,还有一些水鸟在捉小鱼。我很开心,很兴奋,很欣慰,有些树枝婆娑,在那里招手,树荫倒映在水中,很安静,净化着我的心灵,愉悦着我的心情。走着走着,又路过一座桥,是我今天走过的第二座桥。第一座桥是我家旁边的狮子桥。过了这个桥,我就向右拐了,溯流而上。一边是油菜花地,一边是马江河,河边立有一块庄碑。桩界,是对农田基本保护的一个桩碑。国家对农田进行了保护,这非常好,可实施起来,给人的感觉像是一个玩笑,其实这里并不是良田,而是荒地,县里为了将那良田置换出来,扩大城市面积,才把这块荒地画作良田,上了卫星地图,这大概也算得中国式的幽默吧!

      这座桥是我们光辉村的主桥。我家乡就在光辉村,桥原来是木板搭建的,发大水的时候,经常把木板冲走了。现在好了,建的是石梁桥,大水冲不走。离得很远,我就看到好多人站在桥上,我想这个桥是村子通向外面县城的必经之地?是不是也被封闭啦?我边走边想边拍照。走近一看,没有被封,人们都在那聊天儿。我觉得农村与城市真的不同,城市里特别紧张,而农村还是有点儿悠闲。沿途田地里人影幢幢,庄稼人往土里种豆,点瓜,我忙用手机拍了照。继续向前走。

  一路风光,一路花黄。大片的油菜花丛,蝴蝶飞舞,蜜蜂在嗡嗡地唱着,我在感叹,这些小动物,它们就没有危机感,它们生活得多么自由自在呵!可见,我们有时候还不如这些小生灵。我羡慕它们,拿手机抓拍它们在落向花的画面。我的眼睛近视看不清。非常不好拍,抓拍不准,好不容易拍到了一只蜜蜂落在花上,花与蜂同时拍下了。我有些激动了,马上发给了金翅鸟。金翅鸟是我乡土文学平台的一名编辑,我写文章喜欢自己口述,让她给记录整理。所以就发给了她。她立刻回信息说:主编,什么事啊?我兴奋地说,回去我跟你讲!

     我继续向前走,路,在脚下延伸,风在轻轻地吹着,天气还算很暖和。我把上衣脱下,放在臂弯里,一会又觉得有点儿凉意,这时候是不能感冒的啊!我只好把衣服又穿得起来。人,真的好累,能够变成一只小生灵,小蜜蜂和蝴蝶,那样该多好啊。再往前走,前面是我们城市的延伸。我是沿着河岸走的。过了河,就是一座20多米高的山。山上就是我们的城区,山下就是我梦中都能梦到的那条热情奔放自由的小河。今天,我来到了她的身旁。迎面又到了一座“陈家湾桥”,到了这里,就从我们村走出来了,进入了另一个村,“小车村”了。这座桥要比我们那里的桥大,因为从这座桥上过去,直通我们的县城,新开发的一个区,叫“热窝里”。桥,很高大,很结实,桥面也很宽阔,和右边的小区热窝里连在一起。

这里叫小车村,我们那个村叫光辉村,光辉村,先前叫下洲。“下”村名是有故事来历的,相传,刘邦追张良追到了我们那里。他是坐船来的,到这里下船,这里就叫“下舟”,后来改为下洲。追到小车,他的四匹马拉的大车过不去,就换成两匹马拉的小车,所以这里就叫“小车村”了。光辉这个村名,是解放后才取的。

这时,我看到一对夫妻。一个站在桥上,一个站在桥下,不知在做什么,他们在那里对话。不远处有人在钓鱼,这是我第三次看见人钓鱼。

我继续沿着小河走着,寻找着,找什么呢?我在找童年的那条路?记忆中的那座桥?我的家在光辉村,从村里出来就是小车村,再过李家湾桥,向前再走一段路,爬过一座山,就到了我少年读书的学校。我十二、三岁的时候,在那里读书,学校叫“下东中学”。那时候叫公社,现在已经规划为城区了。全称是“下东街道办事处”,就是以前的下东公社。我今天的任务,就是想走过李家湾桥,眺望下东中学。我想,从我现在处的方位来讲,已超过了下东中学的位置,尽管我没有到中学去,但我到达了河边的这个位置与下东中学是平行的,我的行程近十里。我一直在问,一直在找,旁边几乎没有人,所以一直没在结果。

我出来的目的并不是想见人,可这时特别想碰见人。我想找个人问问,刚才的桥是不是李家湾桥?若不是,那么,李家湾桥一定是在上游了。还要继续走。大约走了二、三十分钟的样子,又见一个钓鱼的人,我就问他,前面还有桥吗?他说,有呀,就在前面。

我猛然一抬头,真的又看到一座大桥。我连忙问他,那叫什么桥?是李家湾桥吗?他是新来的居民,从东阳湖移民过来的。他对茶陵城的情况不太了解,说来说去还是说不清楚。

我只好向前面的桥走去。刚跨上桥,抬头一看在这座桥上游五、六十米处,又出现了一座大桥,那就是新城区东环线大桥。那座桥,桥身很高大,大致可以并排过四、五辆车。我想,那么脚下这座应该就是李家湾桥无疑了。但猜测归猜测,如果不印证一下,我这段路就白跑了,晚上睡都睡不着。正在这时,我看到小河边几个孩子赶着一群狗跑过来,正要去问,瞅见这边桥上站着一个人,头发是白的,戴着口罩儿。我靠了过去打招呼,问他,李家湾桥在哪里?就是那座以前从光辉到小车再到下东中学的那个桥?他说这就是。我说老桥在哪里?他指着前面不远处。随他一看,前面十多米的地方有一个老桥基,在水中清晰可见。指给我看的这个人,看着我了一阵愣,啊地一声喊出了我的名字。我说,你怎么知道我的名字?他说,我们是同学啊,下东中学20班的同学,我是李清云啊!我在读书的时候,个子非常小,十二、三岁吧。过去40多年了,一直没有见过,怎么他就认出我来了呢?而我却没有认出他。他初中毕业后,没有读高中,一直在农村;我进了单位,出了几本书,参加的活动多,认识的人就多些。

     我们很激动,我拿出手机要和他拍照。他离我离得很远,第一次只拍了他半边脸。我把他拉到近前,我们拍了一张合影。

我们聊了许多分别后的话题,和一些同学们的情况,似有恍如隔世的感觉。讲起同学们,竟有几个同学已经不在世了。无限感慨:时光的流逝,世事的无常,带走了我们的青春,也带走了那些难忘的美好时光……此时此刻,居然有点儿世外桃源的味道。从桥上走下来,我的脚步轻快多了。今天完成了多时的夙愿,心里自然特别高兴。

我想按原路返回,路不太好走,陈家湾过桥那边有一个地方需越过一道坎坷,来的时候就是爬过来的,那回去自然也要爬过去的。天有些晚了,我想还是走大路吧。

我走的很快,走进小车村的时候,一些孩子在那里玩耍,好像什么事情没有一样,还有一个女孩子戴着口罩在看手机。不知哪里窜出来了几条狗,汪汪地叫着追赶我,直到它们的主人把他们吆喝回去,才给我解了围。来到小车村村口,“利民办事处小车村”的招牌很是醒目。进入小车村口,立有一块牌牌。内容写着,禁止外地人员通行,落款是利民办事处小车村。小车村本来与我是一个乡的,现在行政划归利民办事处了,我们划归云阳办事处了。过去都是下东乡,是相邻的两个村,现在就规划到了城区,我们村归云阳街道办事处管辖,他们归利民办事处管辖。我觉得很惊讶,就去问他们,他们开玩笑的说:你怎么出来啦?小心把你隔离起来!

大路平坦,不一会,就回到了光辉村,看到了我们的村主任邻居,在做宣传工作,我戴着口罩儿,没有和他打招呼就回家了。 

今天我过得很愉快,我把愉快的心情以及我拍的图片晒到了朋友圈儿。引起了朋友们的共鸣,纷纷回帖,诗人玉树还赋诗一首:咫尺天涯近小河,菜花有意问情哥。曾随宇外飞仙去,忍忘家乡绿水波!与我同名的女同学也俏皮附贴说 羡慕 嫉妒 恨!金翅鸟也附诗: 蜂芳绽竞蜂翔,春游喟叹长。生灵集彩味,成趣敛华章。赞有花黄秀,赢得墨紫香。撰言人向善,省疫怎重伤!

本文由金翅鸟根据本人口述整理,特表示感谢   

    责任编辑:成峰

“抗疫阻击战”

全国征文大赛

  抗击疫情,我们在行动!武汉危急,中国危急,疫情就是战场!在这次关系到我们民族存亡、国家兴旺的疫情面前,中国乡土文学社一直冲在最前列。疫情发生以来,我们积极发动组织乡土作家、乡土诗人、乡土文学社会员和全国广大文学爱好者,深入抗击疫情第一线,搜集素材,创作发表了大量优秀作品,产生巨大的影响。为了表彰一线勇士的奉献精神,鼓舞全国人民的抗疫斗志,为我们血肉同胞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我们特主办“抗疫阻击战”全国征文大赛,并向全社会公开征求冠名企业(或产品),寻求赞助伙伴;诚恳的希望广大爱心人士慷慨解囊,为征文大赛提供经济支撑。冠名企业、赞助商爱心人士捐款,直接与主编联系,微信号damo359880941。捐款不论多少,只要有这份爱心就行。平台将在第一时间公示捐款人姓名和金额,并且承诺专款专用,大赛结果公布时同时公示帐目。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参赛人员

  1、抗击疫情一线人员

  2、全球华人

  3、全国作家、诗人、文学爱好者和文字工作者。

  4、乡土文学社会员、乡土作家、乡土诗人。

  二、大赛分组

  1、疫情一线组 武汉围城全体人员 全国各地奋战在一线的工作人员和宣传工作者

  2、乡土文学社(含乡土作家、乡土诗人)

  3、全球华人,全国作家、诗人、文学爱好者和文字工作者。

  三、征文体裁 以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为主,兼顾现场感可读性强和情感真挚的通讯特写、日记、书信和手机短信。具体分为以下栏目:

  1、一线报告 发表武汉等重灾区一线作者亲历亲为感人佳作。

  2、远方牵挂 发表全国各地对疫区亲人朋友思念牵挂优秀佳作。

  3、身陷疫区 多人参与创作的长篇连载 通过电视新闻和网络手机了解疫区疫情,虚拟故事,以身陷疫区的外乡人为视角,反映武汉一线的抗疫战争。

  4、曙光在前 心理大释放,发表一线人员的工作栈记,全体国民的家书、短信和日记。

  四、评奖

  1、分组设奖 分别设1等奖1名,2等奖2名,三等3名,优秀奖若干名。所有获奖人员一律颁发荣誉证书,赠送《乡土文学》期刊。第三组1、2、3三等奖获得者,吸收为乡土文学社会员,已经是会员的,授于乡土作家、乡土诗人称号。

  2、奖金标准 有冠名企业 1等奖 10000元。2等奖 1000元。3等奖 300元。无冠名企业 有赞助商 1等奖 1000元。2等奖 500元。3等奖 200元。如果没找到冠名企业,也没有找到赞助商,本平台只奖励第一名,奖金500元,其余奖励全套《乡土文学系列丛书》。

  五、本次征文不发稿费,所有赞赏用于评奖。

  六、投稿邮箱xichengwx@126.com,投稿系原创,请注明原创征文字样。 

乡土文学社

乡土文学创作研究中心

2020年2月19 

   乡土文学社公告

投稿用稿规定 凡投稿者,请加主编微信damo359880941,在括号里标注作者姓名(或投稿笔名),关注《乡土文学》公众号,否则一律不用。投稿必须为原创,凡在公众号发过的作品不能投,否则,因此而耽误发稿,将拉入黑名单。投稿方式:(1)邮箱xichengwx@126.com,(2)投稿群,(3)各分区分社群。选稿期限为15天,过期不用,作者自行处理。

  入会手续 提出申请-填写邮寄表格-交纳会费-办理会员证。普通会费:首次入会200元,以后每年100元。终身会费,一次性交费600元,市级以上作协会员减半。

  乡土作家、乡土诗人资格申办 提出申请-审查合格-交纳工本费-办理证件。作者提供照片一张,10字左右人生格言一句,手机和微信号,通信地址,职称职务等名片信息资料。

  出版扶植 光明出版社,香港书号。费用5000元,大32开,128页,200本书,超过页码多,另行加价。丛书号,网上备查,申报各级作家协会,费用24800元。常规出版,本社推荐,出版社立项,全国新华书店发行。 

  投资项目 《乡土文学系列丛书》(精选古今中外乡土小说名篇,正规书号),《乡土文学》杂志期刊(全国公开发行),《当代商报·文学现场》副刊(日报,全国公开发行)。总投资100万,500元为一股,共2000股。乡土文学社理事会研究决定,凡是理事会成员从交纳的会费中每人抽出500元作为理事的个人投资,占一股。会员、作者、文友根据自己意愿和能力投资,最少500元为一股,多者不限。凡投资者,按投资额大小享有一定量期刊和报纸副刊版面组稿发表权,参预分红。没有参与投资的,作品备选后,立即与主编联系,订购一定数量的杂志,否则将影响发表。(详情见链接:乡土文学社投资项目公示

   

 “乡土文学社”有关链接

乡土文学社章程

乡土文学社投资项目公示

《当代商报·人物专访》收费标准

《乡土文学》招聘副主编理事编委

《乡土文学》编辑部公开招聘编辑 

本刊编辑部长期征稿通知

2020年作品推广稿费发放启事  

乡土文学社编委会

顾问 

 聂鑫森 湖南省作协原名誉主席

主编

 谭云明 北京市写作学会秘书长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

总编辑

 陈小平 乡土文学社会长

副主编 

   林晚同   茶陵县分社社长

编辑部主任 谢文兴

编 委(排名以姓氏笔画为序)

史寿林 龙星海 孙成纪

石海天 朱玉华 刘燕红

陈小平 陈 乐 陈贤东

杨天营 杨胜彪 彼 铭

林晚同 郭良美 皇 甫

聂鑫森 谢文兴  彭太光

谭云明 谭运龙 潘政祥

袁晓燕

乡土文学创作研究中心

乡 土 文 学 社  

《乡土文学》编辑部 

长期法律顾问 陈戈垠 律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