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处暑将至,秋意渐浓,健脾祛湿助养五脏

 昵称15607564 2020-08-24

处暑

处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

“处”是终止,隐退的意思,处暑即“夏天的暑热即将过去”,它表明暑天将近结束,气温开始由炎热向寒冷过渡。

处暑三侯:“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

处暑

鹰乃祭鸟  这时大地五谷丰登,可供鹰捕食的鸟类和动物数量很多,鹰把捕到的猎物摆放在地上,如同陈列祭祀。

天地始肃  天地肃杀之气渐起,古人常在这一时节处决犯人,谓之“秋决”,也就是顺天地肃杀之气,所以,秋天不可骄盈,要谨言慎行、自省收敛。

禾乃登  黍、稷、稻、粱等谷物成熟,五谷丰登,收获的时节到了。

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多与祭祖有关。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 

处暑时节,暑、湿、燥、凉、热五气混杂。夏季的暑热尚未褪尽,长夏的湿、秋天的燥、阳渐渐的衰减阴慢慢的上升。在这样的时节里,需要身体也要顺应这五气变化的趋势。

去除暑湿

去除暑湿的常用方法有两种,一是健脾除湿,二是芳香燥湿,但芳香燥湿的药物多辛温燥烈易损伤身体阴液与阳气。在处暑的季节,本就有燥气当令,因此不宜采用燥湿的方法祛湿,而建议大家健脾以除湿,在五脏中,脾可运化水湿。

常见的健脾除湿药物:

名称

性味归经

功效

使用注意

茯苓

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肾经。

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茯苓有利小便的功效,因此用量宜小。

阴虚火旺者忌服

薏苡仁

味甘、淡,性凉;归脾、胃、肺经。

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解毒散结的作用。

薏苡仁,性凉,素体脾阳虚的人需少用或不用。也可与温性药物搭配适应,如肉桂,在用薏米熬粥的时候,加入适量肉桂粉。

白术

苦甘,温;归脾、胃经

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白术味苦、温,即可燥湿、又可利水渗湿,又可健脾。适合脾胃偏于虚寒的人群,但其又偏于燥,因此当和滋阴的药物同用,可选山药、枸杞同用。

助阳消阴长,助养五脏功能

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此时应帮助阳气的收敛,不宜耗散阳气,同时宜适当增强机体功能。

平时多伸懒腰也有解秋乏的效果。下午工作学习时间长了,伸个懒腰,马上就会觉得神清气爽、舒服自在。即使在不累的时候,有意识地伸几个懒腰,也会觉得轻松。这是因为,伸懒腰能适当增加对心、肺的挤压,促进心脏泵血,增加全身的供氧。大脑血流充足了,人自然感到清醒、舒适。

伸懒腰可以拉伸身体前面收缩身体后背部,人体前面有“阴脉之海”的任脉,后背部有“阳脉之海”的督脉,拉伸阴脉,收缩阳脉,正符合此时节的阳消阴长的特点。

处暑节气导引——坐功

处暑七月主太阴四气,时配足少阳胆相火。

主治:风湿留滞,肩背痛,胸痛,脊背痛,少气咳嗽等。以下是明代养生书《遵生八笺》里记录的处暑坐功。

【做法】取散坐或盘坐位,转头向左侧上方用力牵引,再缓缓转向右侧上方用力牵引;同时双手空心拳,反向后腰背捶打。每转头1次,捶背9次。头向左右各转35次。叩齿,吐纳咽津。最佳坐功时间为每日丑寅时,即凌晨1-5点。

● 【主治】风湿留滞,肩背痛,胸痛,脊柱两边痛,胸胁髀膝经络外至胫绝骨外踝前及诸节皆痛(足少阳胆经循形路线),少气,咳嗽,喘喝上气,胸背脊膂积滞之疾。

End


文字 | 程氏针灸

图片 | 程氏针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