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火车上的“九·一八”(散文)

 大地菲芳 2020-08-24


相信应该是上帝巧妙的安排吧!恰好在具有特殊意义的“九月十八日”凌晨,学生依依不舍地将我送上了昆明长春的K2286次列车。

凌晨三点钟也许是之前吃了一些药的缘故;不知怎的到了车上找到座位之后,我无精打采地往车窗处随意地那么一靠,便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梦乡。也说不好时间过了多久,一阵大声喧哗打断了我的睡梦。不由睁开眼一看原来是湖南张家界车站到了。我凝神看着上车与下车的人们忙乱地交之后,列车开始继续向前方行驶。

这时,发现坐在我对面一位二十出头的小伙子,一面大口吃着刚刚泡好的方便面,一面不经意地快速瞟了我一眼。“请问你从哪儿上的,到哪儿下车啊?”我也不经意地开始与他搭讪着。“我怀化上的,到锦州下车。”一听口音是东北人回答得很爽快。“你家是锦州的啊?我三弟当兵时就在锦西。”“锦西葫芦岛呗,离得不远啊!”我话音刚落,他迅速就接上了我的话茬儿。

这时,我想着刚刚转发给亲朋好友的,为纪念“九·一八事变”85周年而写的《愤怒,难忘“九·一八“》的长诗;便随口问了一句:“那你肯定知道吧?今天是‘九·一八事变’八十五周年纪念日,也就是当年沈阳沦陷的日子。”“我哪儿知道啊!我家是锦州的,又不是沈阳的。”他一边回答着我的问话,一边用异样的眼光盯着我,显然是在怀疑我的听觉大概有问题;因为他刻意又重复了一遍,他家是锦州的而不是沈阳的。我听了他的回答心里很是诧异,正想着再跟他说点儿什么呢,忽然就见他座位后面站起一个男人来,看样子应该有五十岁左右的年纪,他对着我的脸说:“我告诉你,赵本山才是沈阳的哪!”说完后他们同座位的几个人,便同时爆发出一阵嘲讽的怪笑。当时我楞了一下本想发作,但随即又冷静了下来,以平和的口吻对他说:“我知道赵本山是铁岭人。”紧接着我又说:“这位先生听口音您应该也是东北人,按照您的年纪应该知道‘九·一八事变’吧?”“我们家是哈尔滨的,又不是沈阳的,我怎么会知道啊?”我心里正琢磨着不都是东三省的嘛!莫非必须是沈阳人才应该知道吗?谁知这时就见他旁边的一位老者,马上站起来大声地对我说:“我知道,‘九·一八事变’就是‘西安事变’呗!”他看似充满自信的回答,真是令我哭笑不得啊!这时我的一颗心,就像打翻了的五味瓶一样,说不出是苦是辣还是咸啊!眼泪顿时在我眼眶里拼命地打转……


我慌忙打开手包取出一张面巾纸,捂在脸上迅速擦去了盈眶而出的涩泪;然后心情很沉重地对那位老者说:“先生您记错了,‘西安事变’是1936年12月12日,由张学良将军与杨虎城将军为迫使蒋介石停止内战,抗日救亡而发起的,‘九·一八事变’则是在1931年9月18日夜里,日本关东军蓄意制造的‘柳条湖事件’。他们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炸毁了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将准备好的3具身穿东北军士兵服装的中国人尸体,放在现场嫁祸于中国军队,作为东北军破坏铁路的证据。”说到这里我停顿了一下,准备拿起水杯喝一口水,却无意中发现我座位后面和前面,以及过道都站满了听我讲述的人。我心里顿时涌起一种说不出的高兴,也顾不得喝水了继续往下讲:“爆炸以后关东军以此为由,将驻扎在北大营和沈阳城的日本关东军兵分南北两路,向中国军队驻地北大营进攻。当时,北大营驻守的东北军毫无防备,被打得措手不及。到9月19日上午,一夜之间沈阳城就完全被日本关东军占领了。然后紧接着不到半年的时间,黑龙江、吉林、辽宁整个东三省都沦陷了。”讲到这里,我下意识地又停顿了一下。随即,就听到那些人开始相互小声议论起来了。有人说她肯定是沈阳人,有人说讲得真好啊!有人说也不知道她是干什么的啊?还有人说肯定是穿便衣的工作人员。

我不动声色地顺手端起了水杯,还没有来得及往嘴里送一口水,就听到一个人大声问我:“你是哪里人啊?”我抬起头来一看,原来是我正前方隔着两排的一个近乎于老者的男人在向我发问。我一本正经地对他(也是对大家)说:“我,是中国人啊!你没听古人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嘛!”话音刚落,他旁边的人马上就问我:“你是干什么的啊?”我听了以后,一句想也没想的回答便脱口而出:“我和你们一样,也是坐火车的呀!”接着半截车厢就传来了一阵笑声。可是我却神情凝重地怎么也笑不出来啊!



喝了几口水之后,出乎意料地看到那些人竟没有回到自己座位的意思,我便又开始给他们继续讲。从“九·一八事变”,讲到了“西安事变”;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讲到了1937年12月13日开始的“南京大屠杀”;从“七·七事变”爆发,曾对部下说:“中央如下令抗日,麟阁若不身先士卒者,君等可执往天安门前,挖我两眼,割我两耳。”誓与卢沟桥共存亡而死守北京南苑,最后壮烈殉国的佟麟阁将军;讲到了1932年,受命党中央委托到东北组织抗日联军,率领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身经百战,出生入死,屡立战功,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紧急情况下,最后孤身一人与大量敌人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壮烈牺牲的东北抗日联军的将领杨靖宇将军。最后又讲到从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全国军民浴血奋战长达14年之久,一共3500万同胞无辜命丧,将近6000亿美金无故损失------

我讲着讲着再也讲不下去了,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珠子一颗一颗地往下滴落;半截车厢顿时鸦雀无声一般静了下来。当时,我的心却像涌流翻滚一样,无论如何都不能平静下来。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唐太宗李世民痛悼魏征时所视为“宝此三镜”的哲言,久久萦绕在我的脑海而挥之不去……


忽然,坐在我对面至始至终一直保持沉默的,一个年纪看上去不足20岁的大男孩儿,开始对我讲话了。“我想问你,你说的那些‘事变’是什么意思啊?”他这个问题的提出,说实话真是令我始料不及啊!我看着他那一脸茫然的神情,不知该如何回答他所提出的问题。“你今年多大了?没有20岁吧?”我有意避开了他的话题,想先了解一下他的生活背景。“没有,我今年18岁。”他带着很羞涩的表情小声回答着我。我想:“18岁”,正值千千万万带着梦想与憧憬,刚刚步入自己理想中大学校门那些孩子的年龄怎么会连“事变”这个再简单不过的词语都不知是何意呢?!这时,不是他而是我开始茫然了------“那你为什么不上学啊?读到高中毕业了吗?”我开始向他发出提问。“没有。”“那就是初中毕业喽?”“小学毕业。”他怯懦地更加压低了自己的声音来回答我。“啊!那你为什么不上学了呢?”“没有钱啊!”这一次他突然用了高八度的声音快速说出了令人震惊的四个字。“你家弟兄姐妹几个啊?”“七个。”他毫不隐讳地告诉了我。“啊?!”当时,我一下子便惊呆了!我似乎明白了一切前因与后果的关系,深深感觉到没有必要再询问下去了。

他告诉我他的家乡在云南,直到现在道路都不能通车的昭通某地。说他的大姐二姐学习特别好,都考上了县里面的高中;最后却因无钱缴费,而读完高一就不得不辍学回家出去打工了。他感觉姐姐们学习好考上学都无法上,自己学习不好根本考不上,所以不如趁早出去打工挣钱呢!他还告诉我说,因为他的叔叔在十年前迁徙到了远远强于他们昭通的好地方——湖北荆门,因此在尝到交通方便之甜头的叔叔和其他乡亲们的极力劝说下,他父亲在四年前才勉强同意了,带着他们全家也移民到了湖北荆门。现在是和他叔叔及老乡一行五人,同时回老家去收秋的;收完秋再一起到宁夏银川那边去下煤窑挖煤。这时,我的恻隐之心油然而生,“你这么小年纪就去下煤窑干活啊?”“我都干了好几年了啊!”他满带着一脸自豪的神情回答我。我说:“那你当了好几年童工啊!”他盯着我的脸看了许久,然后表情复杂地向我点了点头。那一刻,我不知道该向他说什么为好,顿时感到一默无言!


我感到真是累极了,多想一言不发地像刚上车时那样,继续靠着车窗沉睡进入梦乡啊!但是一种强烈的民族责任感驱使着我,我知道我不能这样做,绝对不能!我迅速调整好了自己的心态,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你看你年纪这么轻,正是学习的好时候啊!在你劳动之余多看一看书,多学习一些知识吧!可以买一本字典词典带在身边,看书时有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词语,可以随时查一查字典词典;要不然连“事变”是泛指事物的变化这么简单的词语(在这里是指突然发生的重大政治、军事性事件),咱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对吧?!你知道吗?坚持自学也是可以成才的啊!”听了我的一番话之后,他低着头竟然没有看我,而且连一句话也没有再说。当时,我的心就像被什么东西突然揪紧了似的,一阵一阵地在隐隐作痛

我重新将放在一旁的披肩打开,慢慢地盖在了自己心灵疲惫的身躯之上;头一歪便靠在了车窗的折叠窗帘上昏昏欲睡中,梁启超先生《少年中国说》里面“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这段话,反复在我脑海里翻腾。

2016年9月21日于古都洛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