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辛亥,辛亥!

 大地菲芳 2020-08-24


2016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105周年纪念日。

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结束了中国数千年的封建帝制,开启了中国走向现代文明的大门。在辛亥革命105周年纪念日来临之际,本号编发了作家孙梦秋先生在辛亥革命百年之际写的篇随笔,以纪念辛亥革命105周年。尽管这是一篇个人视角的文字,而且是旧作,但作为窥视后世学人对于辛亥革命的理解和记忆而言,犹有抛砖引玉之价值。

——编者的话


辛亥革命一百年了,也就一眨眼之间。台湾的所谓“中华民国总统副总统”等一干人们,聚集在宝岛之上某一个地方,庆祝“中华民国100周年”,国军将领们还搞了阅兵仪式。中国大陆的同胞们,提前一天在首都北京以及与辛亥革命有关的地方,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不过不是纪念“中华民国100周年”,而是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阳光灿烂,照耀着安宁和平的大地。早晨,秋天,2011年10月10日,武汉。100年前的这个时刻,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帜已经飘扬在武昌城头。首义路上(那时不叫首义路),驮着辫子的士农工商、裹着小脚的夫人小姐们,在枪炮声中经历过一夜战战兢兢的惊吓,终于在秋天的阳光照耀大地的时刻,看到了满大街飘扬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帜。一眨眼,百年恍惚。秋阳下的武昌首义路上,车水马龙,满大街的建筑物上,张贴着电视剧《辛亥革命》孙中山的巨幅剧照,还有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标语、宣传画。过街天桥的横梁上,悬挂着红布条幅,条幅的一端被秋风翻卷起来,只露出两个文字“纪念”。滚滚尾气,搅拌着行色匆匆的人流。蛇山首义公园内,一些团体在举行纪念辛亥百年的活动,苍苍白发和灿灿容光,在秋阳下熠熠生辉。

哦,辛亥,辛亥。这一切似乎有些熟悉,有些陌生,有些恍惚,有些真切。


十几天之前,在友谊大道某酒店里,湖北大学的唐教授给了我一张名片。我抱歉地告诉他,我不用名片,就记个电话吧。之后,他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孙先生,你这个姓好记,武汉满大街都是。”一桌人都笑了。

笑声勾起了我的记忆。

20年之前,我在这个城市里读书。也是周末,也是秋天。骑着一辆借来的破自行车,瞎投懵撞,我在这个城市的大街小巷穿梭探寻,想寻找辛亥革命的遗迹。本市的同学告诉我,有个首义公园,有个首义广场,有个首义路,有个孙中山铜像,有个某某府。中学老师教导我们,辛亥革命是在武昌打响的第一枪,这第一枪的地方多麽神圣啊!

满大街汉腔汉调高亢的声音,我听见有人在骂“个婊子养的……”,有人回骂“个巴妈的骇老子……”我想起史书上的一句话“楚人粗豪”。小心翼翼地摸索到江边,问一个路人“阿姨,首义公园在什麽地方?”老女人赶紧用一只手护着怀里塑料玻璃丝编织的手袋,一只手抽筋似的在半空中剧烈摇晃,扭过去的脸后面,老皮下的血管丑陋地暴凸着,令人厌恶的恶声机关枪一样火爆急促:“不晓得不晓得不晓得!

我继续走,看到一个中年男人,上去问:“请问,到首义公园怎麽走?”那男人显然愣了一秒钟,嗤地笑一下,说:“sao 货!”转身走了。我一头雾水,满心委屈,辛亥革命第一枪的神圣早已化作身边江面上的水汽,而羞怯和愤怒,却腾腾地在我心里燃起。


多年以后我才弄明白,所谓的“sao 货”,并不是我当时理解的骚货,而是苕货。苕就是红薯,正音读,sháo,苕货们却读sao,于是,那个在长江边上骂我的苕货,其实要表达的是本地市侩的优越感,鄙视我这个外来的“傻学生”,骑着个破自行车,满头大汗,衣履老土,瘦不拉叽,满大街打听着去看老得发毛的么是辛亥革命遗迹……

可是今天,满大街红旗飘飘,喇叭嘹亮,满大街都是孙中山的画像。


纪念辛亥革命,自然就要说到辛亥先烈。孙中山大家都知道,黄克强,秋瑾等人电视上也演绎的差不多都知道了。辛亥革命的宗旨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分地权”。而“驱除鞑虏”是排在首位的,看来,朱明之后辛亥之前的270多年时间里,中华是“沦陷了”,否则,排在第二位的政治目标怎麽会是“恢复中华”呢?这让为大清朝唱赞歌的某些人有些不悦。大清可是有“康雍乾盛世”呢?这样的好皇帝好世道,“我真的好想再活五百年”呢!

果真如此,我们今天就不用纪念辛亥百年了。直接拖着辫子在洋大人和官大人的鞭笞之下,高举尊臀,五体投地,做大清的顺民罢了。

鲁迅说:“刘邦诛暴秦,与父老约法三章,及至登基,仍是旧法。”中国历史的演进规律,在很长一个时段内都是这样。虽说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封建帝制的历史,辛亥之后的老百姓也不用给县太爷磕头了,可大清的知县差不多也都捞个民国的县太爷,未庄的情形亦似无大变,赵太爷还是赵太爷,钱秀才还是钱秀才,吴妈依然在赵太爷府上做女仆,不肯让阿Q摸一把,受苦受穷受累最后被枪毙的,依然是倒霉的阿Q。但是辛亥革命还是要纪念的,因为从那天起,中国老百姓喊了2000多年的皇上,突然没有了。仅凭这一点,辛亥先烈就值得我们纪念!他们比那些高唱着“我真的好想再活500年”给封建皇帝(包括盛世明君)唱颂歌的奴才们,不知要高贵多少倍!



有人也许会说,辛亥之后的中国,老百姓的生活与辛亥之前比,不也是半斤八两麽?不也换汤不换药麽?甚至还不及康雍乾盛世呢?康乾盛世的时候,中国的领土有1300万平方公里,GDP全球第一,文化教育科技军事等等,都是天下独尊。那时候美利坚的土地上还是一片荒凉……那时候的中国简直就是天朝,这样的皇帝为什麽就不能歌颂?

对呀,怎么不想想,在这样全球第一的基础上,和一个在荒凉的北美大地上刚刚建立起来的国家赛跑,美洲乌龟赢了,中华玉兔输了。怪谁?怪老百姓?

辛亥先烈们正是看到了封建制度的腐朽性,才舍生忘死,推翻皇帝的封建统治。尽管推翻之后的中国依然没有变得很好,老百姓的生活依然没有多少改变,但是,爱新觉罗家族的生活改变了,历史的面孔和步伐改变了。这,就是辛亥革命的伟大功勋!


我们今天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有人说是为了祖国的统一,有人说是要传承辛亥先烈的精神,这些都不错。照我说,辛亥先烈的历史使命仍然没有彻底完成,封建主义的幽灵依然徘徊在现代化天空的某些角落。我们纪念辛亥百年,就要遵从孙先生之遗训,“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把封建主义的幽灵彻底荡涤尽净!

忽然想起毛泽东的一首诗:“鉴湖越台名士乡,忧忡为国痛断肠。剑南歌接秋风吟,一例氤氲入诗囊。”从秋瑾到鲁迅再到夏榆,辛亥,给后人留下多少痛断肠的记忆?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