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菊香蟹肥正食时

 大地菲芳 2020-08-24

沈宁(沈癸酉),籍贯杭州,九三学社社员。现为人民日报海外版《癸酉论道》专栏作家、特邀艺术评论员。中国画院画家、书协会员、作协会员。济宁青年美协顾问、中国淮海书画院副院长。


菊香蟹肥正食时

昨晚好友韩兄伉俪来寒舍小坐,为我带来高淳固城湖大闸蟹一盒。客走后,我给螃蟹松绑之时,不觉灵感突发,写篇"蟹经"与众饕们叨道,叨道。


我爱食蟹源于祖父大受先生,记得儿时,因祖父嗜食蟹,每逢金秋季节总有人会从四方各地,弄些螃蟹送来。当时的蟹都是野生的,大大小小良莠不齐装在蒲包里一袋袋地拎进门来,祖父会清洗出几只水缸,在缸里放一点点清水,然后将蟹一只只移进缸里,水是绝能放多的,只要能让蟹保持湿润即可,蟹也不能放太多,否则蟹会因挤压而死,每天早晚更需翻捡


一次,并把水缸清洗干净,再洒上炒熟的芝麻,按照这样的去饲养,养到过年之后还是膏肥黄满。


野生的蟹种类很多,吃起来味道也千差万别,总体来说长江蟹、太湖蟹、洪泽湖的比较好吃,稻田蟹里也有很不错的,只不过通常比较脏,浑身上下都是泥清洗起来比较麻烦。现在世面上的蟹大多是养殖的,型体整齐,任何时节都很肥满,但吃起来滋味却是差了很多。

现在人烹蟹大都是五花大绑后隔水蒸制,我说:此法大谬,首先五花大绑的蟹难以清洗,且肉质僵硬,味同嚼腊。其次隔水蒸制的蟹,因为在蒸制过程中会失去水份,肉质变老,易与蟹壳粘连,食用时壳肉难以分离。

再次,因为隔水蒸制需用大量的冷水,在烹制过程中需要相对长的时间加热,从而螃蟹是在逐渐加温中死去,这样的烹制的蟹会缺失鲜美的滋味。更有些人为了省事会将蟹养在冰箱的保箱盒里,或者在蟹的身下放置大量的冰块用于保鲜,等到食用的时候拿出来用自来水冲一冲,丢进锅里蒸了就吃。这样加工出来的蟹,即使品质再好,也不好吃。因为在螃蟹在寒冷的气温下为了活命,不得不靠消耗自身的营养来维持,所以这样的蟹蒸煮出来后一定是膏薄黄散,肉麻木。

正确的方法是,螃蟹买来后,首先帮其松绑,然后找个容器最少养一天后方可烹煮,烹煮的方法是,将蟹洗淨,置于锅内,放少许水,开大火煮,水干后再加,反覆多次,约十五分钟后揭开锅盖见蟹壳边黄油冒出即可起锅。

蟹煮好了,佐料也是有讲究的。先说姜,姜里的上品当属浙江临平出产的黄爪姜,四川的竹根姜。安徽铜陵的白姜也很不错。如果没有,寻常的老姜也能凑合。再说醋,笔者认为产于江苏连云港板浦镇的"汪恕有滴醋"才是真正的佐蟹极品,当年每逢这个季节,总有朋友会送来一箱半箱满足我的口腹之欲,这几年倒是稀罕的物品了。其余产自浙江湖州的"老恒和玫瑰米醋,北京六必居的龙门老醋也是此中妙品。再不济找些什么所谓的"蟹醋"来也可勉强食之,只是千万不能用镇江醋,因其味咸且涩寻常烧菜尚能对付,佐蟹则会令美味尽失。


食蟹方法的步骤与方式自古都是很有讲究的,原先大户人家食蟹要用银制的专用工具"蟹八件"慢慢地剔、慢慢地挑,吃完肉后据说还能拼成一个完整的蟹来。现在人自然不会有这么多的时间来精挑细剔了,但会不会吃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会吃的人可以将蟹壳里的肉,在短时间内打扫的干干净净,不会吃的人只会胡乱地嚼嚼,咬了一口的蟹壳,肉却没吃到多少,如果你想学吃蟹,不要紧带一盒蟹来,我来教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