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考试和创作真的不“兼得”吗?

 大地菲芳 2020-08-24

 总第108


考试和创作

真的不能“兼得”吗?


《金陵晚报》刊登了某记者《作文比赛常获奖,为何考试作文分不高?》一文,文章叙述了某校一初二女生参加了由XX刊物和XX学院联合主办的XX作文比赛,获得了初中组一等奖。并叙述了该女生一年级开始有诗歌发表,现正在创作长篇小说。还转述了该女生的苦恼,“平时考试作文30分,我永远只得24分。这个分数在班上算中等,会考试的同学能拿到27分左右。”对此,该记者采访了某校的一位名师,该名师表示,“这样的学生其实有很多,文学写作功底好,但是作文成绩不高。因为考试和文学创作很难两边都兼得。”担任本次作文大赛的所谓“专家级”评委认为,“很多孩子爱写东西,但现实把他们束缚起来了,甚至让孩子们变得怕写作文。”

看了上述报道,我糊涂了。该同学认为自己能“作文竞赛”就是不会“考试”;该名师认为考试和文学创作很难兼得;该专家认为孩子喜欢写东西就是怕考试。如此看来,喜欢写东西、能进行文学创作且获作文竞赛大奖的同学,就是不会应付平时的考试。

表面看上去,好像还真是这么回事。再深入地去思考,就发现如果这种事情很普遍的话,那就很不正常了!就像达芬奇能进行绘画且创作出让世人公认的作品,结果你让他在画室里画一个“蛋”,他说他能画出作品,可“蛋”就不行了。你觉得这种情形会出现吗?

作文在语文考试中占了近一半的分数,它考查的就是同学的写作功力。而其中特别强调同学在写作中要有“真情实感”,事实上也是在引导同学在考试中要进行创作,写出属于自己的作品。作文评改时也严格按“内容”、“思想”、“结构”、“语言”等四个方面来综合考量,给予同学相应的分数。一句话给作文打分,就是给“实力”打分。至于文学作品创作,或是什么作文竞赛,难道他们写的东西“不食人间烟火”?其实,他们也要写生活,也要有“真情实感”,作品的功夫也体现在“内容”、“思想”、“结构”、“语言”等方面。一句话,文学作品也还是凭“实力”说话的。既然都是“实力”的体现,那把两者割裂——甚至对立起来的人,就不仅是没有语文知识,而且是完全没有逻辑知识和哲学思维的糊涂虫!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我们要努力让它发扬光大。今天我们要求同学在考试时要写“真情文”、“创新文”、“思想文”,就是要训练孩子们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布局谋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驾驭情感的能力等。为了增进作文能力,我们要帮助孩子们在很多方面下功夫——

一是我们要重视我们的民族文化,尤其要重视中小学语文教学,那是构造灿烂文化的基石。这里特别指出的是营造语文学习的氛围非常重要。就像中国足球一样,我们也知道足球的“魅力”,也知道足球在球类项目中的地位,可我们的足球就是不行,因为我们没有足球运动的氛围。在今天我们的一切都很功利,考试及升学更是学校、家长在孩子教育与培养上的方向标。有不少地方小升初择校看的是“数学竞赛”、“英语等级”而很少顾及语文。高考更是让人匪夷所思。信息、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科技种种学科竞赛,你国家教委,你名牌高校都认可,为什么不给“写作高手”一个平台呢?像蒋方舟能被清华降分破格录取的“幸运者”实属“破天荒”。而凭信息、数学等某些学科竞赛被大大小小国内名校录取的却“千军万马”。这种不和谐、不科学的选拔体制是对语文学科的不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家长重视孩子语文学习和孩子自身学习语文的热情。甚至在不少地方老师、家长、学生在语文学科上都“不作为”,一切顺其自然,这不可怕么?

试想一下,如果由中国作协和清华、北大等名校联合举办“中国中学生作文争霸赛”,每年轰轰烈烈搞它个两届。从中再选拔人才,像“蒋方舟”那样进名校,这样“写作不火”也难!事实上现在的中学生千军万马地搞理科竞赛,跟进名校有关;千军万马搞英语补习,跟到国外读书有关。其实这里有很大一部分家长被“绑架”了。他们狭隘地搞“竞赛”,如果“竞赛”无果,而因含语文学科在内的其他学科学习被耽搁,高考难进国内名校,只好花钱到国外读书,这就出现了“一个中国留学生养活美国一个家庭”让人哭笑不得的怪圈。

二是我们必须实实在在地教作文,实实在在让学生写作文,实实在在地评判作文。可现状是现在孩子的语文课,中小学老师只是教语文课本而已,因为有“教参”呀。而作文因无参可依,而被老师无情地给“放弃”了。因为没有实实在在地教,哪有同学写出实实在在有“功夫”的作文?老师也如何能做到给学生作文一个公正的“评判”呢?所以在小学阶段不少老师会“和稀泥”,学生的语文,学生的写作似乎都差不多。可这样的结果很可怕,它误伤了有写作热情、写作能力强的同学;掩盖了“写作完全不在状态”同学的客观事实,以致于家长、同学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而留下了后遗症。中学的写作重视依然不够,“评判”有时也不够严谨,走过场,表面化的现象在不少学校存在。作文不认认真真地有计划地去教,不让学生一种文体一种文体地去写,去感悟,去总结,同学的写作功力能形成吗?老师不能严格地评判同学的作文,同学的写作热情能提高吗?再看奥数竞赛等课程,有一定难度,为什么还有不少同学乐此不疲地去补习呢?因为学习奥数最起码对同学数学思维的提高是有帮助的。换言之,数学竞赛获大奖的同学,同样在平时的考试中也会得高分。数学有能力,有功夫,不论是什么考试都能交出好的答卷,而写作为什么不能呢?也为什么会出现创作与考试不一样的结果呢?

答案很明了。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在一定程度上负有很大的责任。是你们作文教学的“不作为”,造成学生作文的“不作为”;是你们在写作“功夫”上没有把好关,造成了学生写作的没“功夫”。当然,这不只是某几个语文老师的事。这是语文教学的大环境所致。所以教育主管部门、教研部门要引起足够重视了。

三是要提倡我们的孩子平时多进行实实在在的写作训练,参加一些规范的作文竞赛活动。你参赛的目的要明确,是提高自己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而不是“获奖”。因为这些年就有不少这样、那样的“组织”打着“什么作文考级”“什么XX作文大赛”的旗号在“招摇撞骗”。我以前教的一个班同学参加“XX作文大赛”,结果几十人获了“大奖”,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这些同学只要交上两百元,文章就能结集出版。就像一位小学生拿过“XX国际书法金奖”,结果,字写的让人辨认不清。对此,只图“证书”的家长要思考了。而从我教学这么多年的经验来看,一个真正写作有功力的同学,他(她)在平时的考试亦或是教研部门举行的现场作文竞赛中也都会取得好成绩的。


作者简介

倪善中,江苏南京。中学语文教师,现专业从事中小学作文教学与研究。发表写作指导类文章及文学作品130多篇,主编和参编教学论著7部,指导中小学生在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习作500余篇。



1、为方便苹果手机读者和作者赞赏互动,特开通苹果手机赞赏专用通道。

请在赞赏单据“添加留言”上留言,说明谁赞赏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