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鼓声响起来

 大地菲芳 2020-08-24

2017年10月05日  总第143


      说到鼓,相信没有人感到陌生,因为鼓不仅是常见的主要乐器之一,而且56个民族生活的这片土地,几乎每个地方,都有动情的鼓声伴随着人们的生活。华夏大地,无论哪个民族、哪个人恐怕都难抵挡鼓的魅力。

      笔者最初接触的鼓是每到年初岁尾扣在卖艺人手指上和挂于卖艺人颈脖上的直径不过一尺的双面说唱鼓,未见卖艺人踪影,老远就听到“咚咚咚”的鼓声由远及近由弱到强传来。即至卖艺人站在我门前,随着鼓槌一敲,鼓声一响,卖艺人马上说唱开了。说唱内容不外乎夸赞“施主”家如何人畜两旺,幸福安康,以及人们耳熟能详的《黄梅戏》经典唱段,常听得我如醉如痴,当然,说唱毕,那三五角的说唱费是免不了的。

       随着年岁的增大和阅历的增长,我发现:鼓,不仅祖先在会说话、会唱歌的同时,就开始用鼓来倾吐自己的情愫和心意。单是种类繁多,就足以让人眼花缭乱,如古代作为报时用的“戒晨鼓”;流行于西域地区并在南北朝时传入中原的羯鼓(两面蒙皮,腰部细);现代用于器乐合奏、舞蹈和戏曲伴奏的乐器大鼓;用于悬挂在腰间,两手各执一木槌敲打的腰鼓;广泛流行于苏南一带的同鼓;状如花盆而得名的花盆鼓;专用于北方说唱音乐的“大鼓书”等各种鼓书伴奏的书鼓;音声柔润、清晰明亮的琴鼓……鼓音厚重,仿佛历史的沉淀。

西安鼓楼上的鼓王大鼓以及鼓乐表演


       鼓是乐器中的将军,有不凡的气度。咚咚的鼓声响彻在天地之间,悲愤时,可以唤醒心底的豪情壮志;欢喜时,可以开启酣畅的快乐源泉。隆隆的节奏涌动着忠肝义胆,倾刻间立地顶天,震撼万里江山。闻者振奋,那份威风凛凛,霎时间让人精神抖擞,笑看苍寰——这就是鼓的威力。倘若,置身空山苍松掩映的古寺,看夕阳醉霞唱晚风,隔山传来似近似远的鼓音,遥远而单纯的旋律,在简单中透出隽永——这是鼓的格调。

       如果仔细辩听,你还会发现,鼓的声音其实并不单一,尤其是鼓类乐器中的大鼓,中心发音低沉而深厚,越向边缘声音则越高而坚实。由于鼓面较大,从中心到边缘各圈的音色不同,音量能从很弱到很强,力度变化也很大,演奏时可利用这些变化来丰富它的表现力,对情绪和气氛的渲染起很大的作用。再加上单击、双击、顿击、闷击、压击、摇击和滚奏等等复杂多变的演奏方法,鼓也可以随心所欲地敲出心曲。

陕北腰鼓表演


      写到此,不能不提一下“世界的鼓艺在降州”的山西降州鼓乐和陕西三鼓(即延安武鼓、安塞腰鼓和宜川的腰鼓和洛川的鳖鼓,通称陕北的“歌舞”)。如果说前者以浓厚的黄土高原风情和文化艺术底蕴,向世人展示着它独特的魅力,听起来能让人感受到活泼的民俗风韵中最有创造力的生命元素,以及那种阳刚之美的艺术魂魄,那么后者或气势磅礴,犹如黄土地憋闷郁积的惊天吼;或舞姿优美劲俏,表演富于情趣,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或鼓声震天,威武勇猛,堪称武士鼓舞。

        各具特色的地方鼓乐,像一个独特的文化符号,标记着每个地区的风土人情。时下,人们都喜欢旅游,如果在纵情山水之时,也能留意并听听各地的鼓乐,岂不更能感受到那种来自土地的深情?



作者简介:

放过牛,当过兵;先随散,后杂评;讲良知,推真诚;软不欺,硬不怕;喜旅游,爱民乐;文不精,梦尤在。1987年始发作品。作品散见于《中国文化报》《南方都市报》《新京报》《扬子晚报》《羊城晚报》《新民晚报》《解放军报》《新安晚报》《新华日报》《新华每日电讯》《杂文选刊》《杂文月刊》《杂文报》《新华网》等多家媒体。系网易社会名博和多家媒体特约及重点作者。近年写作多以杂感随笔时评为主,不求扬名于世,但求无愧己心。


编辑部声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