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烟常在,肺安好?

 大地菲芳 2020-08-24

2018年03月12日  总第185期


吸烟的人常挂在嘴边的一个段子说:有一个人死了去见阎王,哭诉自己冤枉。阎王爷就问他:抽烟不?不抽。喝酒不?不喝。打牌不?不打。玩女人不?不玩。阎王爷噗嗤一声乐了,用手一指他:没错!该死的就是你!活在世上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不玩女人,你活着还有啥意思?

孙中山不吸烟,活了59岁;毛主席吸烟,活了83岁;张学良吸烟喝酒女人多,早年还抽大烟,活了100岁。早年读权延赤《走下神坛的毛泽东》,书中记载,转战陕北的时候毛主席带领中央纵队,在陕北的山沟里与国民党十几万追兵兜圈子,极大地牵制了胡宗南的兵力,缓解了中原战场的压力。早在放弃延安的时候,毛主席就说决不过黄河。不过黄河是一种稳定军心的政治策略,但面对敌众我寡的局面,毛主席还是被刘勘带领的国民党第29军追赶得疲惫不堪,在连天大雨中被围困在葭芦河边。葭芦河是黄河的支脉,夏天的瓢泼大雨中,滚滚河水挟裹着泥沙滔滔而下,注入黄河。这时候,队伍里鸦雀无声,都在看着毛主席到底过不过葭芦河。周恩来策略性地对大家说:“过葭芦河不算过黄河!”但是毛主席一言不发,像入定了一样。良久,他伸出两根指头,轻轻一夹:“给我拿支烟来!”声音不大,却像雷声滚过队伍。

“烟,快找烟,德胜同志要抽烟!”

“德胜同志要抽烟!”

“烟!”“烟!”“烟!”……

转战陕北期间,毛主席化名李得胜。他因为有病,戒了一段时间烟,卫士不曾准备。连日大雨,人像从水里捞出来一样,去哪儿找烟?

毛主席在一块大青石上坐下来,两根指头依然伸着沉思着,烟始终不能插入他的指间。他忽然瞪起眼睛怒吼着:“烟呢?拿烟来!”

德胜同志发脾气了!队伍上上下下人人在身上紧急搜索着。这时,队尾一阵喧哗,毛主席的马夫老侯被大家众星捧月一样簇拥过来。谢天谢地,他用黄油布保存下来了烟和火柴。周恩来指挥卫士打开背包,用一条薄被子遮护在毛泽东头上,他亲自抓了被子一角,并且用身体挡住斜吹过来的风雨。

毛泽东凝视着吸着香烟。他吸得好深啊!眼睁睁地看着火头往上燃。中央纵队几百人都屏住呼吸,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那支青烟袅袅的香烟,仿佛所有人的命运,甚至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命运都系于那支香烟之上。

枪炮声激烈,浪涛声震耳。毛泽东似乎全然不觉。眉宇间出现一道深深的皱纹。片刻,一股烟雾从鼻孔和齿缝间溢出。才溢出一半,又被他猛烈吸回,嘴里发出烟气从齿缝间吸入的咝咝声。

好像只是眨眼功夫,又像经历了一个世界那么久,毛泽东手中的烟变成了夹不住的烟蒂。他蓦然立起身,将烟蒂奋力掼在地上,气壮山河地一声吼:“不过黄河!”

就这样,毛泽东高低没有过黄河,连葭芦河也没过,而是顺着黄河岔迎着敌人走过去。说也奇怪,这时候敌人的枪不响了,炮不吼了,眼睁睁地看着毛泽东和中央纵队走远了,敌人的枪炮才又响了起来。

毛主席顺着山坡上了白龙庙。这是一个只有七八十户人家的小村子。陕北缺雨,干旱严重,老百姓为求雨而建了白龙庙。毛主席在庙里呼呼大睡了一个晚上,鼾声如雷。庙外大雨彻夜不停。(1)

我读过的关于吸烟最精彩的文字,大概就数权延赤笔下的这一段了。

图中吸烟人物左起依次为:鲁迅、林语堂、萧红、王瑶


我看到过的吸烟最沉入迷醉的人,是几十年前我大学时代的政治经济学老师。那是一位鹰潭籍的老学究,解放初期的名牌大学毕业生。老先生长着一副政治经济学的面孔,一口鹰潭普通话跟他所教的学科一样坚硬、难懂。他讲起课来,指间冉冉一缕从头到尾不曾间断。一支燃完,他娴熟优雅地打开景德镇瓷杯薄至透明的盖子,轻轻啜一口茶,喉头蠕动,吞下。然后,极其优雅地用火柴点燃一支烟,深吸一口,从口鼻之间徐徐吐出,缭绕的烟圈让将火柴头上的余焰喷灭,再将火柴梗规整地置放在讲桌右上角的硬纸盒里,那个纸盒子是他上课之前从黑色皮包里拿出来的,专门用来存放烟蒂和火柴梗,下课的时候老师会顺手带走。那年代的大学里并没有强制禁烟,课堂上抽烟的老师不止一两个。而且,据我的观察,烟瘾越大的老师,个性越强,课讲得越神采飞扬。譬如资金和资本。这是两个常用概念,可有的学生弄不明白二者的区别。老先生一语道破天机——资金和资本就是一回事儿!在政治经济学的资本主义部分,叫资本;社会主义部分,叫资金。都是投入生产、流通环节的成本。其经济学本质是一样的,区别的只是政治涵义。资本是资本家的叫法,包含着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资金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叫法,包含着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不知道现在的老师是不是这样讲的哦!)原来如此!大家顿时恍然大悟!

写《阅微草堂笔记》的纪晓岚,跟写《随园诗话》的袁枚,并称乾隆时期文坛上的泰山北斗,时人称之为“南袁北纪”。袁枚风流倜傥,女弟子众多;纪晓岚烟瘾奇大,有“纪大烟袋”之誉。

民国文坛巨擘中,烟瘾与文名比翼齐飞的,鲁迅要算一个。史料载,鲁迅的烟大致分两种:一种是自己抽的,稍微次一些;另一种是给客人抽的,要好一些,装在精致的铁皮盒子里,一听一听的,像今天的易拉罐啤酒。萧红来聊天,抽的就是待客用的好烟。

当代文坛上烟瘾和学问齐名的,王瑶先生算一个。王瑶先生不仅是中国现、当代文坛上举足轻重的人物,而且也是鲁迅研究领域的重要人物,著有《中古文学史论》、《中国新文学史稿》等奠基性著作。三、四十年前他在北大当教授的时候带出来的研究生,大多是今天文化艺术和意识形态领域的知名人物。据其弟子回忆,王瑶先生的烟瘾跟他的研究对象鲁迅先生有一比,学生们回忆他们的研究生岁月,是伴着王瑶先生在吞云吐雾中的侃侃而谈度过的。

……

吸烟的人几乎都有过戒烟的经历,有的成功了,大多数失败了。毛主席也戒过几次烟,也以戒烟失败告终。

我的体验,真正以烟为知己的人,是戒不了烟的。即便是戒了,心理上的痛苦也是巨大的。南开大学的创始人张伯苓先生是中国现当代著名的教育家,早年烟瘾很大,后来为了提倡中学生不吸烟,他在南开中学公开讲演,带头戒烟。烟倒是真戒了,但心理烟瘾折磨了他几乎半生的时光,他的日记里说,常常做梦梦到吸烟。

吸烟的坏处就是影响健康。在大部分人心里,吸烟和肺癌是可以画等号的,似乎肺癌的充要条件之一就是吸烟。换言之,吸烟者必然逃不过肺癌的惩罚。现代研究医学的结果似乎也支持这一论点。于是,对于吸烟者,人们常常另眼相看,觉得其不可理喻,素质低下,讨人厌嫌。而烟民中也有一部分人时常忐忑:烟常在,肺安好?

然而,事实上很多不吸烟(连二手烟也没吸)的人也得肺癌。大气的污染可能是原因之一,最大的隐患应该是情绪和心理压力。古代医学认为“忧伤肺、怒伤肝。”2)长期的心情郁闷、情绪悲伤、凝滞,往往会导致肺癌病灶的产生。解决的办法老祖先也给指明了:“合欢蠲(读捐音juān,免除的意思)忿,萱草忘忧。3)

吸烟和不吸烟都是个人的事情,都要遵守社会公德和法律规范。吸烟的人不能在禁烟场合吸烟;反之,不吸烟的人也大没必要自我感觉高人一等。吸烟者未必都短寿,不吸烟者也未必个个长命百岁。人生的长短本不是问题,这是上帝的事情。属于人的,是如何过好有限的生命。


林语堂说,“中国文化的最高理想始终是一个对人生有一种建筑在明慧的悟性上的达观的人。”这句绕口的话其实就是一个意思,一个明慧的人,要明白自己的人生,并达观以待,快乐度过。如果吸烟能让你达观地享受到人生的快乐,何乐而不为呢?林语堂本身就是个超级烟民,据说“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的话,就出自其口。

吸烟伤肺,不吸伤神。在肺和神之间,你选谁?

烟常在,肺安好?

注释

(1)引自权延赤《走下神坛的毛泽东》P4-P6,中外文化出版公司1989年4月第一版。

(2)“忧伤肺怒伤肝”出自《黄帝内经》。

(3)“合欢蠲忿,萱草忘忧”出自嵇康《养生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