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城市的街灯

 大地菲芳 2020-08-24

2019年09月16日   总338期



傍晚时分,城市的街灯亮了。

走在都市的街头,看自己的身影被拉得很长。路旁的写字楼上霓虹闪烁流光溢彩,远处是林立的高楼万家灯火。此时,清风徐来,夜色阑珊。这样的美景中适合回忆,回忆起家乡的那条小路,那条艰难的求学之路。

当年,那条路曲折、泥泞,却是我和小伙伴们去学校的唯一一条道路。那时,学校有早晚自习,我和小伙伴们常常是早上顶着星光出门,晚上沐着月色回家。没有路灯,没有照明的火把,只是太熟悉那条路,熟悉那条路上的拐拐角角坑坑洼洼,大家结伴回家,结伴去学校。很多时候,因为担心迟到,我们会跑步前行。当我们气喘吁吁赶到学校,在明亮的教室里坐下来的时候,就会忘记了奔波的辛苦,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小伙伴们学习都很拼,大家的理想非常简单,考取一所学校,国家分配工作,过上安宁稳定的生活……

而今,那条小路依然还在,只是没有了昔日的热闹。求学的孩子们大都住校,学校里免费供应牛奶和营养餐。孩子们再也不必遭受奔波之苦。当年,我们相信读书改变命运,不知道现在的孩子相信的是什么?


二十年前的那个秋天,当我带母亲第一次登上长城的时候,她的脸上露出了笑容。那笑容温暖而坚定,满足和自豪,让我感动得几乎落泪。母亲是个含蓄而内敛的人,从小到大,我从来没有见她放声大笑过,也没有高声呵斥过我们,她总是非常从容。从容面对贫困,把贫穷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在物质生活相对匮乏的那个年代,她总是变戏法一样地做出美味的饭菜,让我们兄弟姐妹没有体验过饥饿和寒冷,从而各自努力读书,有机会闯出自己的一方天地。

从长城回到弟弟家里,已是夜色深深,华灯闪烁了。从乡村到大都市,母亲没有过多的角色转换。对于她来说,儿子媳妇居住北京,北京有她的子女,和别的城市也有她的子女一样,让她很自然地融入这个城市。

自然而然,母亲跟随儿子子媳妇生活在北京。这个地道的河南老太太很快适应了大北京的生活。她懂得看红绿灯走路,看到路上的纸片垃圾,她会弯下腰捡起来放进垃圾桶;她不会说普通话,和别人交流,她会放慢语速让别人能够听得懂……傍晚,她漫步在北京街头,享受繁华都市给予的安静与美丽。

我为母亲庆幸,庆幸她有孝顺的儿子媳妇,庆幸她有不太笨拙的女儿,让她的晚年如此从容和幸福。

我们兄弟姐妹各自陪母亲走过不同的城市。在她还能走得动的时候,我们相约分别陪她游历美丽的山川和河流,享受自然的馈赠,体验不同的风俗民情,也见识了不同城市的街灯。




从新疆到江南,从苏杭到桂林山水,母亲脸上的笑容依然从容依然温暖,从二十年前的健步如飞到如今的步履蹒跚,我看到了母亲已年迈,至此,我的眼泪潸然而下。  

记得那年,我带母亲和孩子乘坐从乌鲁木齐飞回郑州的航班,过安检时的一个小插曲让人忍俊不禁。当时,我和孩子顺利通过安检,母亲过安检时,却听到嘟嘟嘟的警报声。安检人员拦下母亲,母亲很配合地站在那里,一脸懵懂。那位女安检员问她:“您身上带了什么?”

母亲认真想了一会儿,从衣服口袋里掏出了一个圆溜溜、和大拇指头差不多大小的彩色石子。这是我们去戈壁滩玩耍时她捡到的,之后随手放在了衣袋里,没想到过安检时想起了警报声。

那位漂亮的女安检员笑了:“没事,阿姨,您带上吧。

母亲看了看她手上的彩色石子,还是轻轻把它放进安检员面前的储物筐里。

说:“我得有觉悟,我不能带这个上飞机,安全最重要。

回到家之后,我拿这事调侃她。她自己也乐:“以后坐飞机,可不能乱带东西,咱不能没觉悟。





洱海泛舟


母亲总是说有没有觉悟,类似我们说谁谁有没有素质。从她们那个年代过来的老人,常常会把有觉悟当做有面子的事,把没觉悟当成丢脸的事。

母亲是个有觉悟的人,我为此自豪。

城市不同,街灯大抵相同。不同的是每个城市的风俗民情和游历者的心情。

人说,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不能读万卷书,总希望能多走路。时间许可的时候,总想找一个地方放松身心。告别母亲,我带着我的行李箱飞往大理。在洱海边,我和云南的一位姐妹一起坐在一个简易的凉亭里,边喝啤酒边聊天。一盘烤鱼,一盘烤土豆,说不上美味,佐以当地精酿啤酒,让眼前的洱海苍山再添一份风情。“风华雪月古城开,洱海苍山次第排。”郭沫若先生的诗句在耳边响起,……眼前的洱海平静如镜,微风轻拂,水面光波潋滟,让人恍惚梦里。




丽江古城

夜色撩人,大理街头华灯璀璨,两旁的店铺灯光旖旎。不远处,酒吧里传出的民族音乐惶惑人心。追逐音乐而去,在酒吧的一隅坐下来,点一杯鸡尾酒慢慢品尝。歌手的声音低沉而暧昧,他迷离的眼神,仿佛在轻轻诵读“: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风花雪月,醉生梦死就是如此吧?

其实,我平时并不泡吧,甚至不常喝酒,我更喜欢一个人安静地待着。酒吧里的声音让我越来越觉得吵闹,越来越觉得无法忍受。于是,逃一样离开。我知道这儿不属于我,它只属于苍山洱海,属于那些浪漫而小资的年轻人。我不过是一匆匆过客,我有自己的事业和追求,靡靡之音不过是我人在旅途的一次经历,体验不同城市的街灯照亮不同的人生之路。

于是,第二天飞回北京一切照旧,一切如常。






刘春荣,笔名刘姗,散文作家,图书研发、出版人。在中国作家网及报纸副刊、杂志上发表散文百余篇,撰写经管励志类书籍10本,组织编辑、出版大、中、小学阅读写作教材多本,大学医学类教材多本,最新绘本加数字化幼儿园全套教材56本。


请点击标题

欣赏刘姗老师的经典诗文


我思 ▪ 我在

1、茹素

2、梦里花落

3、儿时的味道

4、修身养性

5、不敢任性

6、追梦的女人最美丽

7记忆格式化

8、彼岸de花朵

9、那些曾经空白的日子

10、雾霾中行赱

11、开着“拖拉机”回北京

12、记忆中的那个雪人(外一篇)

13、为爱痴迷


此岸的身影

1、再见,少女卡伊娃!

2、有关河南人(外一篇)

3、师 傅

4春天,想起了暖男

5、最最难忘是同学

6、冬夜的思念

7、阿勒泰的淘金者

8、岁月的印痕

9、往事并不如烟

10、致敬老师

12金花

13月亮姑娘

14采茶女人

15、老妈

16、浊酒一杯家万里

17、刘姗的荷花

18、安静的角落

19、意外的惊喜

20、西客站

21、在雨中


路上的风景

1、鸟人之疡

2、文学究竟是什么?

3、路上的风景

4、神秘喀纳斯

5、你敢不敢穷游?

6、暖阳一缕也倾城

7、古城千载情悠悠

8、漂泊

9、初识摇钱树

10、此处心安是吾乡

11、风云果子沟

12、梦幻天池

13、富饶的边陲小城

14、船行芦苇荡

15、老  屋

16、王婆其人


编部声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