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思想随笔‖我们不需要心灵鸡汤

 大地菲芳 2020-08-24

端起饭碗  放下鸡汤
 大地菲芳编辑部


心灵鸡汤是一种流行在读者中间的时髦疾病。它之所以能经久不衰地流行,就是因为它时髦,长相俊俏,语言甜美,体态婀娜,风情万种。如此风姿绰约,怎么能不迷倒一众读者? 

心灵鸡汤的流行,给文化生态和读者阅读情趣都带来很大程度的戕害。这些鸡汤文,长着格桑花娇艳的面孔,干着狼毒花恶劣的勾当。狼毒花侵蚀的是草原生态,让草原沙漠化。心灵鸡汤侵蚀的是文化生态,让阅读鸡汤文长大的一代人思想沙漠化。长此以往,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将被遗弃,民族复兴的中流砥柱也将后继乏人。

类似于今天心灵鸡汤流行的事情,历史上也曾经发生过。清代晚期,达官贵族,上流文人中间,流行着吃喝玩乐病态的精致的文化,以及文化审美领域的轻靡奢逸的畸形之风。龚自珍写了《病梅馆记》一文大加挞伐。今天,“鸡汤文”也引起社会有识之士的凛然批判。辛献华老师的文章《我们不需要心灵鸡汤》就是一曲黄钟大吕,给读者敲响了振聋发聩的警钟。辛老师文章气势如虹,有理有据,有情有致,在铿铿锵锵的金石之声中,让读者认清了“鸡汤文”的真面目和危害性,提高了文化免疫力和阅读品味。

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民族,要自立和复兴,就必须有丰富的营养和健壮的体魄。这些都不是心灵鸡汤能够给予的!只有如辛文所写的那样,把根扎在民族文化深厚的土壤里,汲取营养,含英咀华,才能够完成自我成长,完成登临高峰的人生目标,担负起千钧重担,顶得住万钧雷霆!

是时候了,朋友们。好好读读《我们不需要心灵鸡汤》,认真思考一下,然后,端起民族文化的饭碗,放下心灵鸡汤的水晶杯。

切记:鸡汤有毒,损害智商


我们 不 需要心灵鸡汤
辛献华 ♦ 思想随笔

我讨厌那些无处不在的心灵鸡汤,它们正以野草疯长的速度侵袭着我们的思想,占据着我们的空间。它们铺天盖地、狂轰滥炸,大有横扫一切正统、取代经典的野心。这些似是而非、无关痛痒的文字,正把我们、尤其是青少年一代引向无聊、浅薄、和平庸。名曰心灵鸡汤,实则是“心灵迷魂汤”。我们应该告诉我们的孩子,这不是真正的思想和文化,而是语言和文字的碎屑,是低级趣味的文字游戏和情感卖弄。

心灵鸡汤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似是而非,让你找不出什么不对的地方,不对即对,这正是它最大的欺骗性。它从来只告诉你“怎么办”,而不会告诉你“为什么”。它也没那个本事。它以导师的面目出现,道貌岸然、一脸正经,容不得你迟疑。倘若你按它的指引去做,会发现,所有的错都是你的,与他人和一切无关,“万方有罪、罪在朕躬”。你要做的就是“舍得”和“放下”,你要做的就是“放过别人、也放过自己”,你要做的就是“枪口向内、朝自己开刀”,你要做的就是“静待花开、优雅地老去”。你要相信“所有的遇见都是命中注定”,你要相信“因为前世相欠、所以今生遇见”。当然也包括你遇见的心灵鸡汤。至于结果如何,它才不管呢,是死是活,全凭你一念之间。因为它深深知道:骗死人不偿命。它的原则是,只管送汤,不管送葬;好喝不好喝是它的事,喝了死不死是你的事。如果真的喝出了问题,它会告诉你,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既然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那我们还努力作甚?莫非患病、灾难、罪孽、谎言、仇恨、欺骗都是最好的安排吗?仅此一句,就可见出它的荒唐和欺骗性。多少人都被这盆汤灌的五迷六道、病入膏肓,却毫不自知,而且深信不疑。这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


心灵鸡汤来自美国,上世界八十年代初开始,得益于某某杂志的引进而得风气之先,逐渐在中国登堂入室、大行其道,遂成蔚然之势。燎原至今,欲孽未熄。坑害了几代中国读者。有些人后来幡然觉醒,认识到毒鸡汤温柔的陷阱中尖厉的獠牙;有些人就此沉沦,一味津津于毒鸡汤的美味和靓汤,成为毒鸡汤的殉葬品而浑然不觉。

我想说,我们不需要心灵鸡汤,而需要那些有思想、有见地、有温度、有光芒、能唤起良知和正义、激发尊严和勇毅的文字。那些从内心喷涌的文字,那些用心灵写就的文字,那些将心比心的文字,那些闪耀着智慧光芒的文字,那些从经典中走出来的文字,那些不自欺更不欺人的文字,那些真正优秀的散文、随笔、小说和诗歌。生活告诉我们,生活不会一蹴而就、人生不会一步到位,所有的生活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有的事情都有个前提和依据,任何的假设都是假设,任何没有前提的说教都是自欺欺人,那些让你“放下”的人恰恰是自己放不下的人,那些劝你“舍得”的人恰恰是最自私的人,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的人也许正是无德无义之人,所有的自以为是都来自狭隘和偏见,所有的心灵鸡汤都来自心灵空乏。生活是一面镜子,照着你、照着我,也照着那个写心灵鸡汤的人。因为心灵空乏,所以写心灵鸡汤;因为心灵空乏,所以有人喜欢喝心灵鸡汤。这就叫一拍即”,这就是心灵鸡汤的产销流程和得以泛滥的原由。

网友制作《鸡汤有毒》

但是,心灵鸡汤真能解决问题吗?

如果你足够理智,就会发现,所有的心灵鸡汤都来自对生活的一知半解,对人生和某些经典的断章取义。用经典为它撑腰遮羞,掩盖它的浅薄和拙劣。它是用割裂而不是联系的观点来看待一切问题。它试图用一句话一个故事占有你、征服你,最终让你掉进生活的枯井,成为坐井观天的青蛙甚至白痴。这是对你智商的藐视和羞辱。一个稍有判断力的人,是绝不肯相信那些心灵鸡汤里的骗人鬼话。“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这话怕是连鬼都不信,难道你会信吗?如果足够理智和冷静,你终究会明白,心灵鸡汤不是你的滋补品,而是麻醉剂、迷魂药。喝下的是心灵鸡汤,换来的是更多的迷茫和空虚;听凭心灵鸡汤的劝导,只能使你越来越平庸、越浅薄、越枯燥,到后来俗不可耐、了无生机。原本优雅的你,会在心灵鸡汤的指引下变成一个庸俗人。喝得越多,变得越快;喝得越开心,变得越彻底。



曾经,在一本发行量很大的文摘类杂志上,我看到一位被称为文化散文作家,实际上就是长期给读者煲心灵鸡汤高手的女士写的文章。她教导人们要优雅地生活,只要悠闲,就是好情调。游手好闲在她的笔下就是优雅,就是绅士,就是风度,就是诗意。看看天,发发呆,看看月亮,数数星星,这就是心灵生活!为了佐证自己的观点,提高心灵鸡汤的权威性,她公然藐视读者的智商,说悠闲的“闲”字在古代是写作“閒”的。你看,门里面有月,月光透过门的缝隙静静地照进来。然后呢,小白们优雅地望着这月光出神发呆。这就是闲适和优雅,就是品味和情调。

这文章后来被好几家报刊转载,影响了很多青少年读者。然而,熟知中国文字源渊的人都明白,作者在欺骗和撒谎。“闲”字在书法上是有人写作“閒”的,那是作为异体字出现在书法作品中的,不是它的本字。“閒”字的本义不是“闲”而是“间”。古人造这个字是说月光从门的间隙照射进来,表示门有间隙,所以“閒”是间隙的“间”的本字。而“闲”的本字是“閑”,它表示建造房屋时门的上方有一根横木,这根木头不起什么作用,所以是“闲”。后来随着文字的演化,成为门中有木,会意为闲。

然而,有多少读者读过《说文解字》、《尔雅》一类关于字词的书籍呢?迷迷糊糊地就被这一碗心灵鸡汤给灌晕了。读完这篇优美的鸡汤文章,有意无意放弃了奋斗,放弃了追梦,放弃了吃苦耐劳,追求游手好闲的所谓闲适,追求坐在屋里看门缝中的月光之类所谓的雅致……除了“三观”被严重误导,知识性错误也将影响读者一生。这样的心灵鸡汤已经不是毒鸡汤了,简直就是毒鸡汤的精装升级版!

我没有挖苦谁的意思,而是想说,那些所谓的心灵鸡汤的确配不上我们的文化、我们的高贵,任凭其发展,只能降低我们的思想品味和文化等级,也是对我们后代的不负责任。我们应该用优秀的文字取代它、占领它,而不是被它取代和占领。这不仅是作者的责任,也是读者和编辑的责任,是全社会的责任,是责任也是良心。一个家庭的文化叫教养,一个社会的教养叫文化。文化,才是一个社会最大的良心和觉悟。


我们应该走出来,漫步田野,看看天空、看看大地,看看你身边火热的生活。生活才是最好的教科书,天空和大地充满了生机和希望。你当然需要沉思、需要整理、需要读书,需要埋头苦干,也需要不断汲取。要读你也要读那些经典文字,那些老祖宗用热血和生命凝成的文字,那些圣贤用头颅和智慧写下的文字,那些引领我们脚踏实地、生生不息、迈上高贵、走向强大、登临文明巅峰的思想和文字。那才是我们的根基底座、初心正觉、生命源头。那才是我们需要反复捧读、大声歌颂、铭记在心的神圣文字。在这样的文字里,你的空虚显得微不足道,你所有的需要都会得到满足。你所有的疑惑都会在那里得到解答,你所有的迷茫都会在那里变成勇气,你所有的自卑都会在那里变成自信,你的空虚会在不知不觉中被消解的一干二净。在那里,你会找到一个真实的你、丰沛的你、自觉的你、沉静的你。你的人从此不再轻信、不再幼稚、不再浮躁,也不再自命清高、自以为是。你不会写也不会相信那些心灵鸡汤。

心灵鸡汤的泛滥,是对经典的熟视无睹;读过经典,你才会知道心灵鸡汤多么浅薄。走进经典,你才知道什么叫浅陋、什么叫深厚。我自信,一个真正品读过经典的人,是不屑于正眼看那些心灵鸡汤的。不会读也不会写,他丢不起那个人,那些文字也不配。


我之所以无限推崇经典,因为那里面蕴藏着太多的温暖和智慧。还因为我们对经典冷落的太久,这不是经典的悲哀,是我们的悲哀。走进经典,热爱经典,你才能成为一个智慧的人、优秀的人、磅礴的人。你才能活出自己的个性和风骨。一个民族的复兴,必是文化的复兴;一个国家的崛起,必是文化的崛起。而文化,绝不是心灵鸡汤;我们需要的是真正的文化,而不是心灵鸡汤。当经典和文化辉煌之时,我们必将光芒四射、让世界为之瞩目!

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民族,一个产生过孔子、老子的民族,一个引领着整个东方文明的民族,难道需要一个舶来的东西来营养我们的心灵吗?一个生活在智慧国度的人,难道需要几篇心灵鸡汤来励志提神吗?“半部论语治天下”,难道还治不了你那点心病吗?我想,我们还没有幼稚和愚蠢到这个地步。我想,我们不应该自降尊贵、自戕尊严,我们还是应该多点自信,相信我们的文化、相信我们的祖宗、相信我们的智慧。勤劳智慧的炎黄子孙,不需要别人的指点;圣贤云集的中华民族,不需要心灵鸡汤的填充。我们的心灵足够强大,足够战胜一切妖魔鬼怪和艰难险阻。我们有一颗坚强而智慧的心。你已经看到,当一场疫情和危难袭来的时候,靠的还是我们的党、我们的科学家、我们的白衣战士、我们的传统中医、我们的举国同心、我们优秀的思想文化。何以解忧?唯有我们的自信、我们的智慧、我们的团结、我们璀璨的文明和文化。这才是我们引以为豪的圣心与伟大。

多一点真正的文化,少一点心灵鸡汤,也许我们的心会更安详、更坚韧、更强大。

 请点击标题阅读
辛献华【一叶知秋】
老师的哲理文字



1、在书城谈恋爱(荐)

2、我心依旧

3、做个男人(荐)

4、我的学生时代

5、哲理美文 ‖ 生命是一个圆(荐)

6、感谢榆树

7、家门

8、思想随笔 ‖ 高看自己(荐)

9、思想随笔 ‖ 跃跃欲试(荐)

10、思想随笔 ‖ 远望一座山(荐)

11、春节,是春天的节!

12、不懂敬畏,所以受难!(荐)

13、推荐散文‖ 往事知多少

14、经典散文 ‖ 敬畏女人(荐)


作者简介

辛献华,从军三十载,曾任解放军某部政委,上校军衔,业余喜爱文学,作品散见于《散文》、《美文》 、《中华散文》、《解放军报》等军地报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