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花

 大地菲芳 2020-08-24


养   花
郜敬晓/


养花。写下这两个字,忽然就想到了老舍先生的文章《养花》。老舍先生养花,是因为喜爱而养,继而又说自己还没成为养花专家,没有功夫去研究和试验,只把养花当作一种生活中的乐趣。花开的大小好坏,都不计较,只要开花,就高兴。
我也喜欢养花,可看看我养的花,有点惭愧,因为我家的花似乎只能叫“草”。玉树,吊兰,芦荟,仙人掌,都极少开花,纯粹是一抹绿色,和万紫千红搭不上边。当然即使它们不开花,我也依然喜欢。在我闲暇之余,浇浇水,松松土,和它们说上几句悄悄话,说说我的焦虑,说说我的开心,说说我的日常……劳累之余,坐在它们旁边,看着它们如翡翠般的绿,养眼、怡神、舒心,一举多得,不胜欢喜。


最初养花,仅有以上品种,且寥寥几盆,和老舍先生文章所写一样,没有奇花异草。珍贵的花草不易养活,看着一颗好花生病要死是件难过的事。所以只养好种易活、自己会奋斗的花草。
它们向我索取的极少,偶尔一点点水,一点点肥,就知恩图报似的,奉献我一阳台的绿色,而且长势极好,一棵能生出好多棵,衍生一大片:芦荟是一棵一棵地,可以随时拔出移栽;吊兰的茎会长出许多毛毛根,每一簇毛毛根就是一束小吊兰。玉树就更不用说了,一截枝,一片叶都可以如变魔术一样,成为一棵亭亭玉立的“树”。唯有仙人掌难以衍生,起初,是同事给了一棵,如今还是孤家寡人一个。这些花在盆里生长、繁衍,变得挤挤挨挨,只好分盆,于是经过几次“另起炉灶”,起初的四盆花变成了“子孙满堂”,有十好几盆了,就这还继续衍生,最后只好拔下、剪下诸多,分给楼下小区的花坛。             

       


后来,养这些不满足了,看着别人家的阳台总是姹紫嫣红,一茬茬的花谢了开,开了谢,就是一浓缩版的小花园,好生羡慕。家人宽慰我“开花是其次,主要是喜欢的就是好的”。想想也是,但仅在阳台养,似乎还缺点什么,于是花市转一圈,又抱回几盆,但我秉承的依然是好养好活,免得被我浪费掉。选来选去,客厅买了一盆“飞羽”,顾名思义,我想是取美丽的鸟儿羽毛般五彩斑斓的梦想吧。它的叶子就像修长的羽毛,只不过是绿色的而已。浓浓的绿色是底色,上面经络分明,有十分规则的条纹,叶子的背部是暗紫色,一条主脉贯穿,整片叶子摸起来,像绸缎一样光滑、柔软,很是舒爽。飞羽有睡眠运动,晚上叶子摺合,多是看到它的脊背,紫红色的,而早晨它就会展开,叶子的正面朝外,翠绿光润,青葱宜人,很是神奇,而且每片叶子整洁又大方,堪称观叶植物中的“美人”。之前我从没有为一朵花上过心,这次不同,买来了,放在客厅,晚上对着它,竟是很忐忑,怕给它浇水多了淹死,又怕浇水少了,活不了,为它担忧为它愁,而它却不解风情,静默地看着我,似乎在嘲笑我:“我没那么娇气,你是杞人忧天”。想到这儿,我不由地又笑了,默默地祈祷它能让我旗开得胜,不夭折,健健康康地活下去。


和它一并来家的还有一盆小小的油画吊兰和两盆多肉植物——兰黛莲、艳日辉。油画吊兰粉紫色的叶片中间杂以绿色,一幅油画一样,放在屋里,有那么一丝丝浪漫,看着就让人喜欢,更可喜的是刚来我家两天,就开出了小小的花,粉白的花瓣,嫩黄的花蕊,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与清代诗人袁枚写苔花的“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何其相似,那种静静地、默然绽放的姿态,不与百花争艳的心性,让我自觉自愿为它的精神鼓掌点赞。两盆多肉也不甘示弱,以它们的颜色善变,为家里增添了新的光彩。

如今家中也算是有花有草了,看着他们给家里奉献的勃勃生机,给家里奉献的“花红柳绿”,由衷地感谢它们,爱他们。

作者简介
郜敬晓,石家庄市中学教师,喜爱诗词、散文,热爱生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