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一个普通又不平凡的女孩走进了大众的视野。 留守女孩钟芳荣在2020年高考中,以676分,湖南省文科第四名的好成绩被北大录取,但出人意料的是她选择了“清贫”的考古专业。 与此同时,一封由樊锦诗名义发出的信中写道:“希望在未来求学期间,能够抱定宗旨,不忘初心,做胸怀天下的新青年。” 她说,正是受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的樊锦诗影响,自己才确定兴趣并报考此专业。 于是,不少网友用世俗的逻辑去评判这个“不清醒的傻女孩”:到就业的时候,分分钟教你做人;估计老师们都失望了,注定不是一个大富大贵的行业…… 相比那些选择学金融,互联网的高材生,钟芳荣更像是一个另类,本身从小就没享受过优渥的物质条件,好不容易有改变自己和家人命运的机会却偏偏要放弃掉。 可是对于考上北大的钟芳荣来说对这些又何尝不知,从小父母为了养家糊口背井离乡的外出打工,她想念父母却又无可奈何,这一切仅仅是因为一个“钱”字。 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命运努力拼搏,改变命运的人固然值得敬佩,但是,在物欲横流的当下依然能固守本心的人却是少之又少。 正如陈粒所言:不赶什么浪潮,也不搭什么船,我自己有海。 对这份清贫专业的选择,恰如樊锦诗和钟芳荣之间达成的默契,表现了钟芳荣对考古的热爱和对考古行业的抱负。 这个名声,金钱至上的当下社会,不少人挤破了脑袋想扎根所谓的上流阶层,精英行列以凸显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追名逐利本没有什么错。 但是那些对钟芳荣发出嘲讽和世俗评判的人,俗不可耐。 在他们的观念里,利益金钱是衡量选择的标准,脸上精致的面具是假,利己的心才是真。这样的大环境下,整个社会的发展将是畸形的。 知乎上有个故事: 一个很有名的教授在上课,有个坐在第一排的学生听得特别认真,下课后,这个学生走到老师面前说你讲的太好了。 一般老师听到这样的恭维都会认为学生有企图心,但是这个学生接着讲这节课哪些地方讲得好,列出几点,讲的都在理,老师听了深以为然,觉得这个学生是用心了的。 一个月后,这个学生走到老师面前说,老师,我想申请美国一所学校,您可以帮我写封推荐信吗? 老师答应了,但是之后这个老师再没有见过这个学生。 后来老师想明白了,这个学生上课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是他精湛的表演,只是为了达成他的目的。 老师对学生的喜爱,学生对老师的尊重,这之间的感情就这样被这个学生利用于股掌之间。 大部分人都在为了提升自己的阶层,改变自己的命运拼搏,混迹社会久了,他们知道既有的游戏规则,甚至不少人一路升级打怪已经成了高级玩家。 钱理群教授曾说:我们的一些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道,善于表演,更善于利用体制达成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 这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在做任何事之前,都会谨慎的思考自己的得失,他们懂得这个社会运行的规律,知道哪里有利可图,哪里障碍重重; 但是永远不会站出来去为真正的公理去发声,去思考这些障碍如何能铲除,让后来的人走的更轻松,这些利益如何分享,去造福更多身处不幸的人。他们对这些置若罔闻。 久而久之,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也变得庸俗,懦弱。 《乌合之众》中讲到: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换取那份让人倍感安全的归属感。 你看到邻居昨天刚刚添了一辆新车,于是你也不甘示弱,立马不顾家庭其它开销,贷款买了一辆更高级的车; 你看到闺蜜男朋友给她买了最新款的名牌包包,就立马要求自己男朋友也去买一款相同的,但是你不知道你闺蜜为她男朋友付出了多少; 你看到一个同事因为和上司说了某句话惹得上司喜笑颜开的夸奖她,于是你也不管三七二十一跟风去模仿人家; 这些正是从众心理的表现:只要别人做什么我也跟着做什么,我的行为就是正确的。当今社会,有太多无脑人士盲目跟风模仿别人了。 当你听到某个推销员向你推销某件物品时,号称她推销的产品是同行里销量最高的,这本身就是值得警惕的。谁说销量最高就应该比其他产品更好呢? 正如英国作家毛姆所言:就算有5000万人声称某件蠢事是对的,这件蠢事也不会因此成为聪明之举。 从众热门的未必就是适合你的。 越是无法坚守自己内心的人,就越无法保持头脑清醒,越容易随波追流。只有那些守住自己内心的安宁的人,才能够走的稳。 像钟芳荣这样的人,将来未必会大富大贵像北大其他学子一样名利双收,但是她始终活在自己热爱的世界,这才是幸福的。 要知道,钱财名望只是获得幸福的手段和途径,但是多少人随波逐流把它当成了此生唯一的目标。 作者简介:泡芙,富书专栏作者,富书持续投稿变现营学员,富小书的人,一个爱思考联系总结规律的95后妹子,爱撸猫能折腾,三观比五官正,本文首发富小书(ID:fxsfrc),你身边最好的闺蜜,富书2018重磅推出新书《好好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