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桑梓人物】马老师

 新用户89134deQ 2020-08-24

  

 

 马老师不姓马。

  马老师的得名,据说是这样的:马老师对学生有句口头禅“马到你不客气!”(“马”为茶陵方言,意为“抓”)久而久之,“马老师”就取代了他的真姓称谓。有时学生也“马老师”的叫他,马老师咧开缺齿的嘴笑笑,不太在乎;或是作鬼脸状,虚抓一下,大声嚷道:马死你!

  马老师是正儿八经的师范生,教龄又长,可谓满腹经纶。他原本可以不做小学教师。在教育局谋过事,又任过中学副校长,可最终还是在村小操起了三寸粉笔。用他自己的话说,他不是做官的料子。官场上沟沟坎坎,尔虞我诈,直肠子的人太容易栽跟斗,累!马老师眼里容不得半点沙子,又不想躲在背后说三道四。道起不平事,马老师嗓门出奇的嘹亮。也不管局长书记什么的,脾气来了就红起脖子瞪眼珠子,甚或骂娘老子,毫不客气。

 或许是因为农民出身,生活上马老师比农民还农民。那年,马老师带着小儿子“矮子”到任教的学校就读,两人合吃一份菜。他让儿子吃菜,自己从锅里舀点汤送饭吃,偶尔也从家里带点豆腐乳。有人骂他留着钱带进棺材,马老师咧嘴笑笑“嘿嘿,我哪里有钱啰。”马老师从未穿过什么料子好一点的衣服,粗布粗衣,一律的解放装。衣服裤子常常忘记了扣扣子。他的鞋时常不见鞋带子,或者胡乱找根什么绳子系着。礼拜一去学校,马老师喜欢将两只裤脚捆扎起来,肩上用柴棍子挑着两个包:一个是蛇皮袋,装着米;一个是早该进博物馆的大旅行包,装着衣物书本。尾随其后的是一只硕大的老狗。晚上,马老师父子睡床上,老狗睡床下。有狗作贴身警卫,耗子不见了踪影,马老师晚上睡得踏实香甜,鼾声雷动。

  马老师对教学特别认真。他的教案,常被青年教师引以为范。他有一手漂亮的书法,他出的黑板报,每次都被学校作为样板推举。

  马老师颇注重房屋的建造修葺。十来间红砖瓦房,红门红窗,地面楼板,弄得有模有样。马老师更舍得智力投资,两个儿子从小学到高中,每每开口要钱,马老师总是有求必应,毫不含糊。

   

 说话大嗓门的马老师,有副侠义心肠。他通晓医道,对跌打损伤、无名肿毒很有研究。只要有人求他,马老师从不推却,尽力相救,且分文不取。

  马老师爱喝点酒,但酒量不是很大。两杯下肚,就烧出些牢骚来。牢骚过后,再发感慨:不说白不说,可是说了也白说。

  五十有八的马老师,身体大不如先前硬朗,呈现出一种超前的老态。人说他舍不得吃,缺少营养;人说他活干得太多,累垮了身子。这些年,马老师愈来愈耳背,成了他教学和与人交流的一大障碍。耳背的人,往往说话声音特大,生怕别人听不明白。铃声过后,马老师的那个班,老师学生说话都是响如雷鸣,仿佛校园的无线广播,成为一大奇观。

  马老师早就评上了小学高级教师职称,他是当之无愧的。干了一辈子的革命工作,身体状况如此之差,本来可以提前退休了,但他仍如老牛负重,革命不止。也许他自个儿不愿意,舍不得那站了三十八年的讲台;也许他习惯不了那种退休后的清闲;也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