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小说】张兰洲:村里那些新鲜事

 新用户89134deQ 2020-08-24

村里那些新鲜事

(小小说)

张兰洲

  这些年,我们村经济发展了。倒也出现了不少新鲜事,好像这些事与社会发展格格不入,我把它写出来,让世人来评说吧。

  今年近八十八岁的张大爷,虽已步入耄耋之年,但身体倍好,耳不聋、眼不花,吃饭倍香。去年秋收过后,一个人还扛着一袋袋的玉米爬上房顶晾晒呢!别看张大爷以前还是个国家煤矿的正式退休职工呢。他前些年还把家里的小瓦房拆掉建起了二层小楼房,但他还是整天哀声叹气、愁容满面高兴不起来啊!

  张大爷膝下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可谓儿女双全、家庭幸福。前些年两个女儿都出嫁了,张大爷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他这个不争气的儿子。儿子从小在家“衣来伸手,饭来开口。”犹如父母掌中的一块宝,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丢了,父母对他可谓骄生惯养,宠爱有加。张大爷年青时长期在外地煤矿上班,很少着家。全家的生活重担就落在了大娘一个人身上。不但要供养三个孩子的吃喝拉撒和学杂费,还要整天面朝黄土背朝天去地里劳动。真是既当爹来又当妈,里里外外全靠她。也许是儿子从小骄惯的原因,也许是从小缺少父爱,学习成绩一直不是太好、每况愈下,初中没有念完就缀学了。先是到处跟人家在工地上跑,干建筑。慢慢在工地上好景不长,又被工头给撵回来了。眼看快到了介绍对象的年龄了,这不老父亲从煤矿回来把家里的破旧瓦房拆了,建起了二层小楼房。为的就是他那不争气的儿子好找对象。那几年村里的楼房还不多,屈指可数。所以,把四邻八家的乡亲们都羡慕的不得了。上门提亲的媒婆一天来好几趟,最后终于有一位浓眉大眼的姑娘答应嫁给他。婚后不久,媳妇让他去煤矿接替他父亲的工作。刚好,父亲也到了该退休的年纪了。刚去头两年由于工作表现积极,煤矿领导推荐他去修理厂学修汽车。可没干上两年,也是因为自己肚里没有多少墨水,领导交办的任务常常不能按时完成。时间久了,领导对他也就失去了信心。

  恰恰就在他煤矿上班这两年,妻子在家被本家一个大辈子哥(同宗堂哥)勾搭上了。不知是一厢情愿还是两厢情愿,两人几次勾搭成奸。农村的事传的快,俗话说:“没有不透风的墙”,“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啊!”不巧的事,就在他去煤矿上班前,他的妻子怀了他的种。有了孩子的妻子本应该在家安分守已,可现在偏偏传到他儿朵眼这种丑闻。他实在是想不通,当天晚上就失眠了,独自一人去街上小店要来一瓶五十五度的老白干和一小碟花生米,一个人独饮独斗,愁绪万千。不到一袋烟工夫,一瓶老白干抽空见了底,自己也酩酊大醉,头重脚轻。身子犹如神仙般腾云驾雾有些飘飘然。嘴里的话也多了起来,满口脏话:“她妈的这个败家娘们,她妈的这个狐狸精。她妈的这个扫把星,她妈的这个丧门星。”越骂越起劲,越驾声也洪。其实,他光顾骂老婆了,也不想想自己。一切的一切还不都是因为自己太无能,自己的老婆才被别人欺。男人越想越气,总觉得心里堵得慌咽不下这口气。于是,决定回家和老婆面谈。

  到家后,老婆装得一副惹无其事的样子,一句话也不说。就等着自己的丈夫开口呢。丈夫开口就骂:“你这个扫把星,竟给老子戴“绿帽子。”看老子今天怎么收拾你。”刚要动手,母亲听到二人吵闹声进来了。“你们俩个都年纪不小了,小孩也有了,就不能好好过日子,不怕街坊邻居笑话吗?”母亲边说边伸手把他<她>们俩人拉开。“如果你们俩实在不想过了,就去法院离婚。”母亲附和着。

  果不其然,正应了母亲这句话,最后,两个人真的离了婚,妻子把小孩也带走了。没过多久,妻子果然和他的那个堂哥结婚了。原先他堂哥也是有孩子老婆的一家人,最后也许可能是他堂哥被堂弟媳妇的美貌勾走了魂,也和自已的原配老婆离了婚,而且两个孩子都被他前妻带走了。作为同宗族的堂哥堂弟平时在家族里有白事时还互相穿着孝呢,如今堂哥光明正大地霸占了自己的老婆,两个男人现在见面都成了仇人,骨子互相恨得对方咬牙切齿。什么堂哥堂弟,家族宗亲,简直是丧尽天良,屙尿不懂啊!

  前段时间,春节我回家时还听说张大爷的儿子现在还是单身一人,整天跟着村里的建筑队到处打游击战,始终没有再找对象。哎!这是什么世道,这就是我们村的新鲜事。

  还有另外一件事,村里王叔王嫂夫妻两人是村里地地道道的农民。王叔人长得形体骨瘦,六十岁开外的年纪,流年岁月的刀剑早已把他的本来就骨瘦的额头上刻满了生活的皱纹。单薄的身子骨惹遇上大风天气能把他吹上天。除了春播秋收外,王叔还跟着村里的建筑队走南闯北。渐渐地,头脑灵活的他,自己竟学得一手好木工手艺。平时自己家做个桌子、凳子之类的家具从不请外人,自己手到擒来,没有两天工夫就可“美梦变成现实”:桌子、凳子就摆在了当院。然后,自己打磨、抛光、刷漆、晾晒等一道道工序下来,锃光油亮的家具跟市面上卖的家具一模一样。所以,左邻右舍乡里乡亲的都常请他帮忙做家具。

  那还是十多年前的一个暮春时节,前两天一场细如抽丝的春雨一连下了一个星期。本来农民们春播前准备下泵浇地。这下好了,真是春雨贵如油啊!这场及时的春雨给农村的土地带来了很好的墒情。王叔王嫂跟别的人家一样开始春耕春播,春播完了,王叔带上家伙式又跟村里的建筑队干活计去了。这建筑的活计不固定,有时候这个地方完活了,又重新换一个地方接着又干。所以,王叔春播完了,心里对家里地里也就放心了,就跟着建筑队去外地干了,几乎除了麦收秋收时回来一趟,平时也几乎很少着家。

  可是王嫂人长得妩媚动人,虽然六十开外的年纪,但骨子已然不减当年风骚的媚相。听人说,王嫂年轻时也曾经风流倜傥,常常和一些野男人偷偷幽会。这不,家里刚刚春播完没多久,王叔常年去外地工地上干活很少回家。王嫂骚动的身子开始不安分起来了,就连晚上睡觉做梦都想着男人。终于有一天,隔壁邻居一男人去她家借农具时,大白天王嫂胆子也够大的,夏天一个人在家屋里洗澡外边的大门只是关着也没有插上,这个男人顺手推开门就进了当院。当时,这个男人就听见屋里稀里哗啦有人洗澡的声音,喊了一声,也没人答应,就直奔里屋,一推门,这时王嫂惊呆地叫了起来,“你干什么,不要进来,小心我喊人了。”“王嫂雪白的胴体顿时暴露无遗。”男人早已按捺不住心中燃烧的欲火,上前冲过去一把抱起了王嫂向床上一扔,把王嫂给睡了。”俩人有了第一次的偷情,尝到了甜头的男人从王嫂的言语中得知王叔常年在外地搞建筑不着家,心中的惬意不言而喻。他抓住这难得的机会又约王嫂去乡宾馆开了几次房,两人又美美地亨受了几次“鱼水之欢。”可王嫂也不是“省油的灯,两人几年的偷情,王嫂从那个男人身上也没少抠钱。”渐渐地,王叔王嫂的两个孩子也长大了(一儿一女)。王嫂把她这几年偷情换来的钱和王叔的钱加在一起,把家里原来的破瓦房拆掉,又重新建起了一座新楼房。女儿大了嫁出去了,可儿子人长得老实不善言辞,前两年没人给介绍对象。现在家里楼房盖起来了,自然到家里说媒的人就多了起来。“哎!现在农村的人好多都是视力眼,光瞅着人家家里的钱呢!”“只要有钱,人长得丑点也愿意啊!”

于是,媒婆上门给王嫂她儿子物色好一个姑娘,定好日子让女方家过来相家当。翌日,女子和家人来王嫂家一看果然满意,媒婆当即决定让他<她>俩把结婚的日子定下来了。没过几个月,俩人就结婚了。起初,王叔王嫂住楼下,小夫妻二人住楼上,一家人过得令街坊邻居们挺羡慕。可日子久了,小夫妻两人有了孩子(两个儿子)后情况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了。妻子跟丈夫说:“你得让你父母搬出去住,以后咱们还有这两个小孩生活等各方面开支肯定很大,小孩长大还得要有房子才行。现在咱们不仅要供两个孩子上学,还要养活两个老人,生活压力实在有点大,你惹不把你父母撵走,咱们俩就离婚各走各的路。”丈夫一听立马站在了妻子这一边,终于在一个冬日的午后,迎着呼啸的寒风把自己的亲生父母撵出了家门。父母只拉着一辆木板车车上简单放了几件衣被行李,边出家门边喊着“不孝的儿子,养大了儿子忘了娘啊!大家都看看啊,我们是清身出来的,楼房家产都没要哟!…”王叔王嫂在街上边走边喊,看笑话的不少,议论声也交头接耳,就是没有人上前管。

  出门后,王叔王嫂开始在村里寻觅房子住。幸好王叔这些年常年在外地搞建筑,平时又会木工手艺,手里还有些小积蓄。刚好,听说大街路西一家之前的老人去逝后留下一处小宅院无人住,王叔找人家几经商量,最终这处小宅院八千元成交。

  虽然这处小宅院有些破旧,两间老式蓝砖垒的墙壁,院落确实有些小。但有了落脚处的王叔王嫂总算放心了,可以静下心来安度晚年了。

  王嫂的儿子听着媳妇的话,平时连过年过节也不过来拜年,看望她<他>们二老一下。哎!悲哀啊!眼看着自己从小养大的儿子,现在听着别人的话,连自己的父母都不认了。你说说这做父母的心里会怎么想,这做父母的心里该是何种滋味啊…...

乡土文学社公告

一、文学社会员优惠政

1、优先看稿审稿:编辑部每天收到上百份稿件,一般来稿,10天半个月才能看,会员可以当天看,好的,第二天就发表。2、优先发表:一般来稿要质量非常优秀才有机会发表,会员稿件在同等条件下可以优先发表,发稿率大得多。3、优先在纸质期刊上发表:凡在公众号发表的会员作品,点击率超过100就可以在纸刊刊载;非会员要上纸刊除非特别优秀的作品外,其余很难。3、参加乡土文学院培训。4、参加各种采风、笔会、研讨会。5、出版推广个人专辑。6、参与出版扶持计划,圆作家梦、诗人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