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我们影视剧中,会经常听到这样一种称呼,那就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称呼为“师傅”或者是“师父”,那么这两种称呼在基本含义、词源、尊重程度和关系亲密度有什么不一样呢? 我们中华汉语文化博大精深,往往因为一字之差便会产生很大的区别,这就是所谓的“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师父”与“师傅”读音相同,然而写出来却是不一样的两个字眼,那么他们到底有什么区别呢?那么,今天小编就在这里对这两种称呼一一来做一个解析。 一、在基本含义上的区别: 1、师父是学生对向自己传授技艺的老师的尊称或者近称。而师傅则是老师的一种朦胧的通称,比如太师、太傅或少师、少傅的合称等等。 2、老师这个名称最常见于学校与传统武术界的称呼;而师傅则常常是对僧道的尊称,或者古代衙门中吏役的尊称, 也有对专门技艺的工匠的尊称(木匠师傅、铁匠师傅、画匠师傅等等)。 3、师父和徒弟之间有着极其严格的师承系统关系,但也总有意外发生的时候。二师傅大多数民间对某行当的权威或有技术的人的尊称。 二、词源上不同 “师傅”一词,早在战国时期就出现,而且从一开始就是用来指老师的。战国时期称老师为师傅,秦汉以后,师傅由泛指从事教学工作的老师,演变为了专指帝王(包括帝和王)的老师,所谓“身为师傅,贵极人臣”,“师傅”这一称呼用法具有一定排他性,普通老百姓是不能随便使用的。但是到了南宋之后,“师傅”一词才逐渐开始回归民间百姓,平民也可使用。 “师父”一词源自唐代起流传,基本含义即老师,也可用于对出家人的尊称。“师父”一词在感情色彩上要强烈得多,所谓“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即 在古代,往往师父自己收养徒弟,徒弟住到师父家里,由师父贴钱教养,把徒弟当成自家人或者亲生儿女一样对待,假如说,师父如果没有亲生儿女的话,那么徒弟也可以继承师父的所有的家庭财产,所以说有时候徒弟也有义务给师父披麻戴孝和养老送终。即便没有如此亲近,在传统观念中,父和师也具有同等重要意义,因此旧时也使用“父师”一词。注意,对女老师亦称师父。 三、尊重程度不同 “师傅”作为尊称,含有尊敬的情感在内,比较笼统,而“师父”将“师”当作“父”一般地敬重,感情显然比“师傅”更加深挚。 师 傅 传授技艺为糊口, 因而尊敬感情有; 本领并非娘胎带, 依仗师傅领路走。 师 父 教养之恩重如山, 师徒父子不一般; 若无此人传帮带, 估计命丧鬼门关。 配诗:荷塘月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