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考秦兴中医院梁爱红医师 五天前邻县55岁朱姓患者以肩周炎一年就诊,左肩抬举困难,右肩稍轻。曾去省城专家诊治,不见好转,后慕名而来求治。经针刺肩井穴、天宗穴、三焦俞、手三里;毫针悬钟穴、阳陵泉穴后,当时好转,今日复诊,说是右侧肩周炎已经痊愈,左侧肩已经抬高100度,继续进行治疗。 二诊取穴:肾俞(左)、髂后上棘内侧缘(左)、左侧大圆肌、小圆肌压痛点、肩井(右)、手三里(左)、天枢穴(左)针刺治疗,术毕,患者左肩抬举(外展)近乎正常,很是高兴。 讨论:肩周炎以外展、内收功能障碍为主,严重影响人们日常生活劳动,治疗不当迁延不愈。肩胛骨附着十六块肌肉,肩外展(抬举)有关的有三角肌,冈上肌,冈下肌,肩胛下肌,大圆肌,小圆肌,前锯肌等相关。肩外展主动肌开始由三角肌发动,60到120度有冈上肌牵拉,之后的角度有肩胛胸壁关节外旋引起;肩外展拮抗肌有肩胛下肌,背阔肌和前锯肌等。原理分析相当复杂,捷径是了解附着肩胛骨相关肌筋膜的功能很重要,这需要一点解剖学知识,不再赘述。 患者二诊时取肾俞穴和髂后上棘内侧缘是调整背阔肌肌筋膜张力,消除背阔肌对肩抬举的过度牵拉,另外肾俞穴深层有腰大肌附着,腰深层肌筋膜对肩肱撞击有治疗作用;大圆肌和背阔肌在腋窝背侧交汇,作用是手臂下摆内旋(摸背)的重要因素,背阔肌位置较低的肌筋膜激痛点可以引起腹部两侧的痛疼,并可以延伸手臂内侧尺侧无名指和小指放射。大圆肌和背阔肌肌筋膜激痛点抑制肌肉完全伸展,造成臂上举、前伸障碍,这也是取大圆肌、小圆肌以及腰骶部取穴的重要思路。 二诊取右侧肩井穴是中医认为“左病右取之”,发现该患者右侧颈肩肌筋膜粗大(含上斜方肌和冈上肌),与右侧颈肩肌筋膜闭锁缩短引起有关,故取之。手三里穴是人体肌筋膜链臂线的一部分,是肩颈肌筋膜张力传导处,针刺可以缓解肩部肌筋膜张力;天枢穴处有腹直肌,人体螺旋线由颈部(大、小菱形肌)肩部(肩胛下肌)腋窝(前锯肌)腹外斜肌和腹直肌等组成肌筋膜张力链,针刺天枢穴可以释放螺旋线肌筋膜张力,尤其是前锯肌和肩胛下肌的肌筋膜张力,减少肩外展时的力学拮抗,使肩关节功能更易恢复! 本文可以看到治疗肩周炎除了局部取穴(肩井、天宗等),还可以在腰骶、腹部、前臂甚至下肢取穴(如悬钟穴,阳陵泉,中平穴,解溪穴等),在充分了解肩周炎发病机制的基础上,灵活判断,治疗肩周炎也不是那么难。 另外高龄患者肩周炎也要想到颈肩综合症,肩周痛疼高龄患者也要想到肺部(癌)、胆囊疾病引起的可能性,需要医师仔细考量。 本头条号结合临床,原创作品,欢迎关注转发评论。 |
|
来自: 恬庐居士sktw7b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