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火星上种土豆真的行吗?论电影中科学的重要性!

 热荐电影 2020-08-25

每年的十一月份都是理工直男最爱的日子。

因为在这个季节里,理工科直男们可以尽情的带妹子进电影院,看他们最在行的那部分电影,前年的《地心引力》,去年的《星际穿越》,还有今年的这部《火星救援》。这部分电影,属于一边看,一边可以跟妹子普及一下诸如星际旅行、黑洞这类炫目的宇宙知识……然后在妹子崇拜的目光中,个人魅力指数UP数点。


当然,前提是,你至少不能是个学渣,哪怕糊弄,也要糊弄的有模有样。


今年的这部《火星救援》,可谓是近年来最硬的科幻电影了,影片里关于宇宙、火星、太空以及人类航空航天技术发展的知识都非常真实,真实性没有限制住这部影片的想象力,相反,正是因为基于这些知识的创作,而让剧情更加可信。

《火星救援》改编自安迪·威尔的同名小说,这也是一位资深太空宅男,父母分别是美国微粒子物理学家和工程师,他从小在科学领域天赋异禀,15岁就被招入美国国家实验室,之后担任电脑工程师。他深爱太空、相对论和火箭,2009年写作小说时,就将这些写进了作品当中,并且对书中所有的科学问题精益求精。

为了取得最大的可信度,他甚至研究了天文学、植物学及轨道力学、自己编写了软件来精确计算地球到火星的航行时间。

真是不怕宅男有文化,就怕宅男会写作,更怕会写作的宅男是个考据控。

正是这种严谨的科学精神,让影片的拍摄得到美国航空航天局(也就是传说中的NASA)的全力支持,当然,NASA也有自己的考量,如果影片卖座的话,从电影中获得的社会影响里,能使NASA从政府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

《火星救援》的剧本有50页的内容都是有关NASA的细节,主要角色几乎都能在NASA的工作人员中找到原型。


剧组人员专门参观了NASA的约翰逊航空中心和喷气推进实验室(简称JPL,也是谢尔顿的工作地点哦),并拍下了2000多张照片,以供拍摄电影时参考。


NASA提供了几百张关于火星和宇航员的照片,还允许影片使用所有的参考设计,我们在电影中看到的宇宙飞船、火星车、宇航服的设计都有NASA专家的参与。连电影中宇航员在深空环境中的独立居住舱也已经被NASA开发出来。


NASA通过火星探测器发现了液态水的存在,这使登陆火星并在火星表面生活也许在未来成为可能。

所以,呆萌在火星种土豆,完全是有可能的!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另外一部美剧《生活大爆炸》,在这部剧里,各种科学名词也呈大爆炸的状态,薛定谔的猫、弦理论、多普勒效应、德雷克方程……虽然这些科学理论只是为剧情发展提供了背景,但他们都是真实存在的。


为了保证这些科学理论的正确性,剧组还特意在加州大学请来了物理和天文学教授大卫·萨尔兹保为剧组做科学顾问。别小看谢尔顿公寓的白板上那些花花绿绿的公式,说不定他们都是可以被证明的。


正是这样的死磕精神,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死心眼的好莱坞。也让这些幻想中的科幻故事给观众带来了无限的真实性。虚构的电影和科学之间已成为了互动的关系,分不清是科学的发展促生了电影中的高科技的诞生,还是电影中虚幻的高科技给未来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当然,将枯燥的科学理论转变为影像,又要照顾到大部分普通观众的接受能力,就必定要舍弃一部分“真实感”和“可证明性”,而使故事能够自圆其说。如果完全无懈可击,那只能是科学教育片了,而科幻电影故事性部分的存在,让更多的人对于物理、天文学知识产生兴趣,《生活大爆炸》的科学顾问大卫·萨尔兹保说:

在这个媒体对科学圈的覆盖率不断走低的时代,我们在此向1500 万观众发出了科学界的声音。

这种声音也让更多的宅男宅女从电脑前面抬起头,开始仰望我们头顶这片深邃的星空。

可为啥我们就拍不出这样的科幻片呢?

提起国内的科幻电影,你能想起的有什么?《未来警察》?《全程戒备》?《蓝血人》?《机器侠》?当然那种取材于《西游记》、《山海经》的玄幻片不在讨论之列。可以说没有一部能在心中留下深刻印象的,虽然近几年来,国产电影无论在制作水准和特效技术上都越来越有好莱坞的味道,《九层妖塔》甚至已经摆脱了五毛特效的恶名,但是国产科幻电影更多的是缺乏严谨的科学精神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但是,中国不缺好的科幻作家,刘慈欣、王晋康、何夕……一个个名字提起来都是科幻迷心中的大师。但是当这些作品要被改编成电影,搬上大荧幕时,桎梏还是不少。

被好莱坞大片的想象力惯坏的观众对国内科幻题材电影还有没有信心?有没有剧组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研究、证明小说中那些硬科幻理论,然后把它们制作成影像?这样的付出最后能不能换来高票房的回报,更重要的还有来自电影审查部门的压力,是不是科技的力量能超脱主流意识形态而存在?

最令人期待的国内科幻电影应该非《三体》莫属了,这部定档明年七月的国内科幻大片改编自刘慈欣的同名小说三部曲,他用严密的科学精神展示了浩瀚宇宙的发展,长达四百余年的时间线挑战着读者想象力的极限。

但是如果改编成电影,单单第一部里关于文革的那部分的年代戏如何改编才能过审,就真正考验编剧的能力了。


更何况这部电影的导演2002年至今,只有四部电影问世,豆瓣平均得分5.7分,据说从2012年起,谢绝一切电影邀约,潜心研究《三体》。

好吧,看在导演这么努力的份儿上,我们还是对他保有一颗善意的期待之心吧。

热荐电影和你一起看电影品生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