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四五 | 脾俞 | 足太阳膀胱经 | 肚子里的智慧,积精禀气,后天之本,谏议之官,知周出焉

 蒙蒙紫芽 2020-08-25

中医亲子小广播 

收听提示 

这是专门为小朋友们

录制的3分钟身体航行指南。

放下手中的作业,

安静地休息一下,

要和爸爸妈妈一起收听哦,

随着声音的引导,

用手指头在身上点一点吧!

正文 | 第一百四十五期

离开了少阳国,小五牙缓缓又开进了太阴国。这就到了“脾俞”府了。

解字

脾胃呢,是装粮食的仓库。

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素问·灵兰秘典论》

古时候呢把没去壳的米存放的地方称作“仓”,米存放的地方称作“廪”,水谷入胃,受纳而运化,形成了精微之气,就是饮食化生而成的五味,但胃气不能直接送达四肢,要依赖脾的“运转”才能布散。

典故

记载黄帝问脾生病四肢变得没用是怎么回事呢?歧伯告诉他说:

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内,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

——《素问·太阴阳明论》

脾送货不成,渐渐地,运输的道路都衰败堵塞了,四肢得不到能量,怎么能跳跃挥手呢?

脾为谏议之官,知周出焉,可刺脾之源。

    ——《素问·刺法论》

脾呢,还是“谏议之官”,藏的是“”嘛,神志这位皇帝还没有决断的时候,是“意”来考虑事情的,是理性的分析。

意能通之,虑周万事,皆由乎意,故知()周出焉。

能不能考虑周全,聪不聪明,可不仅仅是脑袋的事情,脾胃更是源头。

古代的医生说脾啊,还是有所俾益的地方。

脾者,俾(bǐ)也,有所俾也。

——《明堂五脏论》

脾之为言并也,所以积精禀气也。

——《白虎通》

双鹿并行

有所补益的、帮助胃的地方,所以又有医生说脾是:

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相对于西肺、东肝、南心、北肾而言,脾的所在称作“中州”,平和得甚至你都感觉不到。

脾者,中州也,其平和不可得见,衰乃见耳。来如雀之啄,如水之下漏,是脾衰之见也。

——《难经·十五难》

只有生病了,脉象才会像房屋漏下来的水一样。

脾的气呢,是往上升的,健康的你,脚底就像是烧热的小火炉,温暖地燃烧着,气不断地升腾,所以人啊,不会觉得身重乏力,而是轻健有劲儿的;

运化不利,就变得体重节痛了,这时候都可以试试脾俞。

典籍

一四五

之二十

足太阳膀胱经

《针灸大成》

十一椎下两旁相去脊各一寸五分,正坐取之。《铜人》针三分,留七呼,灸三壮。《明堂》灸五壮。《素问》刺中脾十日死,其动为吞。

主腹胀,引胸背痛,多食身瘦,痃癖积聚,胁下满,泄利,痰疟寒热,水肿气胀引脊痛,黄疸,善欠,不嗜食。

明·杨继洲

脾俞当然就是脾脏气息在膀胱经上跑来跑去的大门了。肝经上的“章门穴”,是脾经的募穴,与脾俞配合效果更佳。

脾居于中央,其它脏腑呢把它围在中间,就像胸腹和四肢,肝象征春,心象征夏,肺象征秋,肾象征冬,脾呢?中国的医生说脾啊,每一个季节都会参与,还会主导一小段时间的。

惟属土而蓄养万物,故位居中央,寄王四时各一十八日,为四脏之长,而不得独主于时也。

每三个月的最后十八天归脾来管理。

为什么呢?黄帝当年也要问问的:

问答

脾不主时何也?

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脏,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独主于时也。

脾脏者常着胃土之精也。土者生万物而法天地,故上下至头足不得主时也。

——《素问·太阴阳明论》

脾是土啊,土生长粮食,你看它哪个季节缺席过呢?

还有医生补充说:

脾胃皆属乎土,所以生成万物,故曰法天地。土为万物之本,脾胃为脏腑之本,故上至头,下至足,无所不及,又岂得独主一时而已哉

平人气象论曰: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脉无胃气亦死。此所以四时五脏,皆不可一日无土气也。

这也就是中国的医生为什么这么看重脾胃的能量,因为它是一刻也不能离开的土嘛!

小朋友,你说说中医眼中哪一个脏腑更重要,更关键呢?是心?是胆?还是脾?它们环环相扣、彼此相生、互为制衡,凑在一起才最关键,协同合作才最重要。

在某一个季节,某一个时辰,生命罗盘的指针转到了心、转到了胆、转到了脾,就像打地鼠游戏中,我们看到的永远都是冒头的那一只老鼠而已。

太阴国的人呢,贪念重而缺乏仁慈,表面谦虚,内心却深藏险恶,好得到而不愿失去,喜怒呢不形于色,惯于后发制人,很有手段;

外形呢,多面色阴沉黑暗,明明心里和骄傲,却要故意谦虚下气,身材长大,没有佝偻病,可是却常常卑躬屈膝,这是太阴国人的样貌。

太阴国的人,体质多阴而无阳,阴血浓浊,卫气涩滞,阴阳不能调和,筋缓而皮厚。针刺太阴国的人呢,若是不能急泻其阴分,就很难使得他们好转。

小五牙船在日记本里写道。

古文

少师曰:太阴之人,贪而不仁,下齐湛湛,好内而恶出,心和而不发,不务于时,动而后之,此太阴之人也。……

少师曰:太阴之人,多阴而无阳,其阴血浊,其卫气涩,阴阳不和,缓筋而厚皮,不之疾泻,不能移之。……少师曰:太阴之人,其状黮黮然黑色,念然下意,临临然长大,腘然未偻,此太阴之人也。

——《灵枢·通天》

穴法不详注,针卷考之甚详。

夫小儿之疾,并无七情所干,不在肝经,则在脾经;不在脾经,则在肝经,其疾多在肝、脾两脏,此要诀也。

急惊风属肝木,风邪有余之症,治宜清凉苦寒,泻气化痰。其候或闻木声而惊,或遇禽兽驴马之吼,以致面青口噤,或声嘶啼哭而厥。发过则容色如常,良久复作,其身热面赤,因引口鼻中气热,大便赤黄色,惺惺不睡。盖热甚则生痰,痰盛则生风,偶因惊而发耳。内服镇惊清痰之剂,外用掐揉按穴之法,无有不愈之理。

至于慢惊,属脾土中气不足之症,治宜中和,用甘温补中之剂。其候多因饮食不节,损伤脾胃,以泻泄日久,中气太虚,而致发搐,发则无休止,其身冷面黄,不渴,口鼻中气寒,大小便青白,昏睡露睛,目上视,手足瘈瘲,筋脉拘挛。盖脾虚则生风,风盛则筋急,俗名天吊风者,即此候也。宜补中为主,仍以掐揉按穴之法,细心运用,可保十全矣。又有吐泻未成慢惊者,急用健脾养胃之剂,外以手法按掐对症经穴,脉络调和,庶不致变慢惊风也。如有他症,穴法详开于后,临期选择焉。

——保婴神术《按摩经》

版权归属 蒙蒙紫芽 | 投稿转载 联络我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