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四七 | 三焦俞 | 足太阳膀胱经 | 追溯每一滴水,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蒙蒙紫芽 2020-08-25

中医亲子小广播 

收听提示 

这是专门为小朋友们

录制的3分钟身体航行指南。

放下手中的作业,

安静地休息一下,

要和爸爸妈妈一起收听哦,

随着声音的引导,

用手指头在身上点一点吧!

正文 | 第一百四十七期

告别了阴阳和平国的小朋友,小五牙又继续前行,前面是“三焦俞”府,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上,每一处小城都叙述着地表下的故事。

典籍

一四七

之二十二

足太阳膀胱经

《针灸大成》

十三椎下两旁相去脊各一寸五分,正坐取之。《铜人》针五分,留七呼,灸三壮。《明堂》针三分,灸五壮。

主脏腑积聚,胀满羸瘦,不能饮食,伤寒头痛,饮食吐逆,肩背急,腰脊强不得俯仰,水谷不化,泄注下利,腹胀肠鸣,目眩头痛。

明·杨继洲

石门”是任脉的穴位,是三焦的募穴,俞募可参照在一起使用。

歌诀

募穴歌

大肠天枢肺中府

小肠关元心巨阙

膀胱中极肾京门

肝募期门胆日月

胃募中脘脾章门

三焦募在石门

膻中穴是包络募

从阴引阳是妙决

典故

三焦呢,有医生考据说古时候写作三膲(jiāo),《集韵》说,“三膲,无形之腑,通作焦。”肉的空处、松处叫做“瞧”,《淮南子·天文》说:

是以月虚而鱼脑减,月死而蠃蜕瞧。

都是说它没有形状。蠃,luǒ。又说:

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素问·灵兰秘典论》

“决渎之官”,管疏通水利,后世医家也说水道、谷道都是三焦的管辖,但更重要的是“通调水道”,就是身上的排水。

水胀、水肿,凡是水停留而不愿离去,都可以“掐按揉刺”这里,而且三焦中的每一“焦”呢都有各自的领地。

上焦不治则水泛高原;中焦不治则水留中脘;下焦不治则水乱二便。三焦气治,则脉络通而水道利,故曰决渎之官。

——《类经》

解字

“决”呢,是水冲开缺口,排开阻塞的样子,《说文》说“决,行流也”,让水流动起来。“渎”呢,就是水的道路。

水道疏通过后,新来旧去,好似交易一般推陈出新。

别忘了也有医生说,三焦是全身上下无所不在的油膜油网,传递着肾中涌动的原气,在每条经脉里都藏着原气迸发的原穴,那是不补不泻,平和调治的地方。

金文大篆“决渎”

液别为五

小朋友身上的水啊,从吃喝进胃中的水谷而来,随身形冷暖分成五种。

黄帝问于岐伯曰:水谷入于口,输于肠胃,其液别为五,天寒衣薄,则为溺与气,天热衣厚则为汗,悲哀气并则为泣,中热胃缓则为唾。

邪气内逆,则气为之闭塞而不行,不行则为水胀。

——《灵枢·五癃津液别》

哪五种呢?

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寒留于分肉之间,聚沫则为痛。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留于膀胱,则为溺与气。

天热衣厚时,化为汗;天寒地冻,衣服单薄时化为尿与气。其实古代医生说“尿”呢,首先是“水与气的混合体”。

然水即气也,水聚则气生,气化则水注,故为溺与气。

——《类经》

有“气”了,水才会吸引过来;水聚,气才会慢慢变强。

所以尿不出,或者总去尿,不光是水的事情,更多的是“气”衰弱不再饱满。

冬天出汗少,尿得多是这样的过程:天冷衣服穿得少,肌肤腠理紧紧关闭帮你保温,这个气呢转来转去也逃不出毛孔外,就又抱住了水,再流回膀胱里找出口,如此曲折的过程,才有了半夜里犹豫要不要去厕所的问题。

情绪悲哀时,气推着水到眼睛那里,就化为泪;

中焦胃暖而缓,则化为唾液。

余知其然也,不知其何由生?愿闻其道。

黄帝又问了:那水是怎么在肚子里旅行的呢?歧伯说:

水谷皆入于口,其味有五,各注其海。

津液各走其道,故三焦出气,以温肌肉,充皮肤,为其津,其流而不行者为液。

食物饮料到身体里后,最后都跑到各自喜欢的沙滩边,到髓海、气海、血海、水谷之海去了。这五种啊,都叫做津液,这是它们的形。由三焦布散到皮肤、温润肌肉的呢,叫做“津”;那些流注到脏腑、官窍、合成膏状的补益脑髓而不布散的呢,叫做“液”。

五脏六腑,心为之主,耳为之听,目为之候,肺为之相,肝为之将,脾为之卫,肾为之主外。

心是最中心,耳目肺肝脾肾都围在它边上。

故五脏六腑之津液,尽上渗于目,心悲气并,则心系急。心系急则肺举,肺举则液上溢。夫心系与肺,不能常举,乍上乍下,故欬而泣出矣。

中医说五脏六腑里的津液,都会渗透在眼睛里。

小朋友悲伤的时候,气向上包裹住心,心拉住肺,越拘谨拉得越紧,肺叶像大伞一样不断地打开、合上、打开、合上,时上时下,所以抽噎和流泪就挂在小朋友的脸上了。

中热则胃中消谷,消谷则虫上下作。肠胃充郭,故胃缓,胃缓则气逆,故唾出。

五谷之津液,和合而为膏者,内渗入于骨空,补益脑髓,而下流于阴股。阴阳不和,则使液溢而下流于阴,髓液皆减而下,下过度则虚,虚,故腰背痛而胫酸。

积食不消化又发酵、胃里大热时,小朋友没有片刻的安静,中医说这是虫子在上蹿下跳呢。

胃呢撑的宽宽满满,气就下不来反向上逆行,带动着嘴巴里的涎液唾液向外流。流口水可是脾胃的事情,不是喉咙里造出来的哦。

合成膏状的津液呢,会渗入到骨中,最终补充到头颅髓海里。如果阳气不密固,阴的液呢就会慢慢溜跑,骨髓减少,脑力当然衰退了。

阴阳气道不通,四海闭塞,三焦不泻,津液不化,水谷并行肠胃之中,别于回肠,留于下焦,不得渗膀胱,则下焦胀,水溢则为水胀,此津液五别之逆顺也。

又或是气的通路不顺畅,四海关闭,三焦不再疏泄,津液不能布散,只能停留在肠胃中,久久不去膀胱,那就是下焦的水胀了。

这么多的水,这么多变化,怎么记得住嘛。宋代的夏总禹说:

此物原来无定位

随时变化因心意

在体感热则为汗

在鼻感风则为涕

在肾感合则为精

在眼感悲则为泪

你看,它只是停在那等待着你的感觉。

这就是身体里一滴滴水的旅行。有西方人费曼和惠勒说:

我们观察到的每个电子,宇宙中的所有电子,其实都是同一个电子在时空中来回运动的结果。常态带负电,你时间而行时则是正电反粒子。这个全世界唯一的电子,在创世大爆炸和末日之间无数次回溯与前行。

小朋友,你身体里的水也是这样吗?

版权归属 蒙蒙紫芽 | 投稿转载 联络我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