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腾冲国殇墓园 缅怀先烈 激励后人

 来自彩云之南 2020-08-25

    

      九月三十日,是烈士纪念日,十月一日,是国庆节,九月注定是我们铭记历史,缅怀英烈的日子。

       我准备从今天起,用我的微信公众号发表纪念英烈的文章,让我们共同纪念为国牺牲的英雄。

       我今天所写的是在云南腾冲发生的抗日战争的故事。

       这是我去年参观腾冲国殇墓园后写的一篇文章。

       旅游,不仅只是欣赏自然风光,更重要是研究当地的历史,追寻历史的轨迹,探寻历史中那些发光闪亮的历史杰出人物,让他们的英雄壮举和先进的思想精髓化作我们的精神之灯,让它照亮我们的前进道路!

        腾冲国殇墓园记载着一段英勇悲壮的抗日战争历史。

       腾冲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地处保山市西部。距缅甸国境线70公里,距印度雷多602公里,是中国通向南亚、东南亚的重要门户和节点。

       滇缅公路,即中国云南省到缅甸的公路。滇缅公路于1938年开始修建。公路与缅甸的中央铁路连接,直接贯通缅甸原首都仰光港。滇缅公路是为了运输中国国民党政府在国外购买的和国际援助的抗战物资而紧急修建的。随着日军进占越南,滇越铁路中断,滇缅公路竣工不久就成为了中国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唯一的运输通道。滇缅公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腾冲就位于滇缅公路上中国和缅甸的连接处。日军为了掐断滇缅公路—这个我国抗日战争的大动脉,他们先是占领了缅甸,然后于1942年5月,日军占领了腾冲。

       日军在腾冲烧杀抢淫,无恶不作。他们用机枪射杀成群的无辜群众,制造一次次骇人听闻的杀人惨案。他们把抓来的老百姓用绳子捆起来,然后放到铁桶里用慢火“煮”,让被害者的亲人在不远处听着被害者惨绝人寰的惨叫!直到把这些人活活煮死!他们抓来许多妇女做慰安妇,这些妇女在惨遭凌辱后被他们杀害,他们在这里施发细菌弹,让这里的人们爆发恶疾惨死……。

      从腾冲沦陷的那时起,腾冲人民和中国远征军就英勇顽强地和日军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战斗。他们和日军展开了游击战。

       随着抗日战争的深入发展,我国迫切需要国际上的各种援助。从腾冲被日军占领以后,滇缅公路就被彻底切断,我国接收国际援助主要靠驼峰航线空运。而驼峰航线自然条件非常恶劣,运输人员牺牲众多,飞机损失惨重。所以,收复腾冲,恢复滇缅公路的通行,已经成了抗日战争中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

        经过周密的战略部署和计划,在1944年5月11日,终于打响了收复腾冲的战役—腾冲战役。

      战斗进行得异常艰难。在强渡怒江时,由于船只的缺乏,加上在日军的疯狂阻击,许多战士牺牲在江水里。高黎贡山的战斗中,除了敌人利用天堑山险拼命阻击我军外,光是由于高黎贡山的一山分四季的原因,就导致有的战士被冻死。在腾冲城攻坚战中,由于腾冲的城墙是很厚的火山石双面构筑,十分坚固,所以攻城的战斗异常艰难,最后,在盟军的飞机轰炸下,才把腾冲城墙炸蹋,取得了腾冲城攻坚战的决定性胜利。

       在腾冲战役的几十场大小战役中,腾冲人民也是功不可没。从1944年远征军开始反攻时,抗日县政府便发动46000多民工,运送弹药粮秣,抢修桥梁公路,当向导、救伤员、搞侦察。连老弱妇孺也没有闲着,运送60万斤军粮的任务,就是由他们完成的,前后仅用了不到6天时间,远征军及美军官兵都赞叹说这真是“空前罕见”。在军粮供应不上时,当地民众宁可自己不食或少食,也要将煮好的饭菜,冒着枪林弹雨送到前线。回忆当年,抗日爱国将领卫立煌感慨地说:反攻腾冲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半由于将士用命力摧强寇;半由于腾冲民众大力支援之功。腾冲人民和抗日军队打了一场可歌可泣的全民抗战,杀敌驱寇的人民战争。

        从1944 年5 月11 日中国远征军第20 集团军强渡怒江、打响腾冲战役,至9 月14 日攻克腾冲城,历时127 天,所历大小战役40 余次,共俘获敌军官4 名,士兵60 余名,毙敌藏重康美大佐以下军官100 余名,士兵6000 余名。中国远征军亦伤亡军官1334 名,士兵17275 名。在占据兵力绝对优势与盟军空军支援下,中国军队在付出重大牺牲后歼灭孤立无援的日军,取得了腾冲之战的最后胜利。

       腾冲战役的伟大意义,在于它是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中国战场开始转入全面战略反攻的重要标志,创造了多项壮举和“第一”: 中国远征军首次以师建制部队在腾冲展开最大规模游击战;反攻高黎贡山, 创造了在“二战”海拔最高的战场上的山地野战记录;腾冲围城作战首开城市攻坚战之先河;腾冲成为中国在八年抗战中收复的第一座县城;腾冲战役创下首次全歼本战区所有日军的壮举。中国军民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战役中,不仅取得了彻底的胜利,而且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伟大的历史性贡献。

      为了纪念和缅怀英烈,腾冲国殇墓园于1944年冬筹建,1945年7月7日落成开放。

       腾冲国殇墓园是全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宏大的国军抗日烈士陵园。烈士陵园由近代名士、国民党元老、上将,爱国人士李根源 倡导修建并取楚辞“国殇”之篇名,题为国殇墓园。国民党要人蒋介石、于右任、何应钦、卫立煌及二十集团军将领都题了词。

      我怀着沉痛的心情,走向了腾冲国殇墓园。现在国殇墓园已经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免费对外开放。

    我看到了人们手捧着鲜花,在烈士碑前肃立或者在鞠躬献花。团队的导游们在认真深情地讲述着这段历史。

       进入到国殇墓园里面,我首先看到了抗战英雄李根源先生的塑像。

    李根源(1879(己卯年)-1965),字印泉,又字养溪、雪生,号曲石,别署高黎贡山人,祖籍山东益都(今山东青州),生于云南德宏州梁河县九保,云南腾越(今腾冲)人。近代名士、国民党元老、上将,爱国人士。国殇墓园的倡导修建者。

       李根源曾经是朱德的恩师。当时,李根源留学日本归国后,在家乡云南创办军事学校—云南陆军讲武堂,自任监督(校长)。当时学校规定:只招收滇籍学员,为本省培养军事人才。四川青年朱德闻讯后,怀着满腔革命热情,长途跋涉,来到滇南的校部投考。可是,主考官见他是川籍青年,便不拟录取。朱德十分沮丧。这时,正好碰上李根源出来。李根源见状沉思良久,说:“他赶来投考,说明他是个有革命志气的青年,即使是四川人,也应给予录取,以遂其愿,坚其志。”就这样,由李根源亲自拍板,朱德进了云南讲武堂。在学校里,朱德屡受李根源的激励,与李根源结下了深厚的师生之谊。学校毕业后,朱德便从军习武,踏上了革命道路,最后成长为国家领导人之一。

       1942年6月,集政治家、军事家、著作家于一身的李根源,身负“云贵监察使”的特殊使命,率领七十一军杀向了云缅抗日前线保山,变为一个浴血卫国的老将。

       当日军飞机两批共108架突然袭击了保山县城,枪炮齐下,还丢下了细菌弹,炸毁民房七八千间,炸死中国百姓无数,光因被细菌感染造成霍乱瘟疫死亡的就有几千人。面对惨状,李根源悲痛欲裂,当即挥笔疾书,上书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与委员长蒋介石,请求增援。

       他一路监察的途中,眼见滇缅公路警备司令、步兵第六旅旅长龙奎垣的部下趁乱把一车打家劫舍得来的黄金白银大烟土运往昆明,而后再运到贵阳、成都倒卖,一路上还干尽奸淫掳掠的恶事,李根源义愤填膺,当即下令将这些民族的败类就地正法,并公布于众。有力地匡正了军风军纪,起到了杀一儆百的效果。

       当十一集团军第七十一军三十六师在李云鹏师长的率领下,于惠通桥力杀顽敌,阻日寇于怒江西岸,使山河转危为安时,李根源又及时来到前线,受蒋介石之命,向英雄们颂发嘉奖令,抚慰众将士。接着,他又与集团军总司令宋希濂一起起草《十一集团军总司令部致滇西各土司代电》,动员各敌占区、未占区的土司们团结起来,一致抗战。此稿发往重庆,经蒋介石过目后再签发往各司官,使滇西敌占区各土司积极响应,迅速开展抗战活动,出现了不少游击队。

       同时,李根源还积极发动民间抗战的力量,他与卧佛寺的三光和尚(幼光、平光、济光)志趣相投,赢得佛门的支持,得到了三光和尚精心绘制的《怒江防御和反攻腾龙图》,为十一集团军的作战起到了极好的参谋作用。同时,他还向宋希濂献出了自己于1911年所作的《景遂堂题跋》一书,提供了介绍怒江一带详尽的国界地形的附录,使十一集团军的杀敌抗战更为顺利。

       当卫立煌领导的滇西远征军准备向入侵日军发起总还击之前,李根源向他们写去了一封热情洋溢的鼓动信,对远征军的士气起到了很大的鼓舞作用。卫立煌认为李根源的信的政治力量可顶几个师。在信中,李根源转告了国共合作联络委员会主席周恩来与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副司令彭德怀的行动:八路军为配合滇西远征军反攻,已对华北日寇发起大规模袭击。

       在李根源任云贵监察使的3年多时间里,身先士卒,老当益壮,始终冲锋在前,对督促抗日、振奋士气、抚慰民心起到了巨大的作用。1945年七七抗战纪念那天,正当腾冲县举行国殇墓园落成典礼大会之际,李根源见已达到抗战胜利的目的,即向蒋介石辞去了“云贵监察使”一职,并获准。

       李根源再次退隐后,在家潜心搞石刻《叠园集》,编书写史。直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他接受朱德邀请,来到北京养老。在朱德的安排下,他住进了北京绒线胡同70号。

      1965年7月6日,李根源先生病逝北京。朱德亲自为他主持追悼会。

       我向李根源的雕像深深地鞠了一躬,向您致敬,抗日老英雄!

      我看到了国殇墓园的另一塑雕像,他是腾冲有名的抗日县长张问德。

       张问德(1881年一1957年2月17日),字崇仁,云南腾冲城人。民国初年历任腾冲府司法科长、干崖行政委员、腾冲道署实业科长。1934年被选为腾冲参议会议长,凡参议会议及民生之事,他都当仁不让。1936年应鲁道源邀赴省任滇军五旅秘书,后五旅改编出省抗日,继任省府秘书,龙云私人秘书。1939年委任昌宁县长,1940年因病辞职回家休养。

      1942年年初,入缅作战的中国远征军失利,被骄横的日军尾追着向国内溃败,国门洞开,日军直逼滇西要道上的名城腾冲。此时,驻守腾冲一带的中国地方武装由龙云的儿子龙绳武负责。龙绳武得到日军进逼的消息后,竟秘而不宣,加紧抢运亲眷和财产,向昆明逃之夭夭。第二天夜晚,县长邱天培也带上自卫队和警察潜逃。群龙无首,兵丁四散,只剩下手无寸铁的百姓,腾冲人纷纷舍家逃难,留下了一座空城。三天后,区区292名日本兵没费一枪一弹就长驱直入占领了腾冲,占领了这座屹立了500年的“极边第一城”。!

       当时有一位赋闲在家的名士张问德,他62岁临危受命做了抗日县长,当着一百多名围观的老百姓,张问德宣誓就职,时云南省主席龙云授张问德少将执法官军职以服众,协调当地军政。沦陷期间,张问德随身携带一面中国国旗,他发动群众,经历了四次反扫荡。他手拄一根藤条拐杖,六渡怒江,八越高黎贡山,把抗日的县政府一直牢牢钉在敌后,率领全县人民配合中国远征军和日军进行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

        1944年5月,中国远征军打响了腾冲反攻战。日军在败退前,将所有粮库的6000多万斤粮食全部烧毁。又是张问德动员上万民夫,越过高黎贡山,跨过怒江,运粮供应部队。

       腾冲城光复后数天,张问德挂职而去,只留下了一片丹心。

      我只是中华民族的读书人—张问德

      望着张问德老先生的雕像,我的心里充满了崇敬,这是一位多么高尚勇敢的读书人啊!

       当我看到这一个雕塑时,听着导游姑娘深情哽咽的解说,我感到我的喉咙干得疼痛,眼泪禁不住地往下流。

       这是一位送军粮的妇女,她在送粮途中倒下了,她死了。她是饿死的!她宁愿自己饿死,也没有动一粒军粮。我们纷纷给她敬献了鲜花。

       在腾冲反攻战中,由于青壮年都去参加战斗了,所以,送军粮的队伍里绝大部分是老人妇女和小孩。在敌人的阻击下和饥饿疾病的折磨下,这支队伍伤亡惨重,死亡率在30%以上。就是这样一支队伍,用背的办法,翻越陡险的高黎贡山,渡过了水流湍流的怒江,把军粮送到了子弟兵的手中,保证了腾冲反攻战的胜利!

      饿死都不吃军粮!这是什么精神!这就是爱国主义精神!这就是我中华民族的英雄主义精神!

       在抗日战争时期,腾冲人民和华侨都是齐心抗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他们为抗战捐献的钱的数量居云南之最。这些抗战捐款,被国民政府去购买了飞机、汽车、武器。腾冲人民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伟大贡献。

      在这里,我看到了盟军英雄陈纳德将军和史迪威的塑像。

     克莱尔·陈纳德(1893.09.06-1958.07.27),美国陆军航空队中将,飞行员。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在中国作战的美国志愿航空队(飞虎队”)和美国陆军 第14航空队司令的指挥官,有“飞虎将军”之称。

    陈纳德将军在滇缅公路被日军切断后,开辟了驼峰航线,为我国的抗战运输了大量的物资。他们在空中对日军进行了强有力的打击,极大地挫败了日军的空中实力,占领了制空权。在腾冲反击战中,陈纳德率领的14航空队,经常派出飞机,对腾冲城中的日军进行轰炸,炸塌了坚硬的城墙以后,中国远征军冲进城里,消灭了残敌,才取得了光复腾冲的胜利。腾冲战役,如果没有美国空军的帮助,则伤亡更重,时间更长。

    约瑟夫·史迪威Joseph Stilwell,1883—1946):。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珍珠港事件之后,美国参战,史迪威于1942年晋升中将,并被派到中国,先后担任中国战区参谋长、中缅印战区美军总司令、东南亚盟军司令部副司令、中国驻印军司令,分配美国援华物资负责人等职务,后被晋升为四星上將。


      史迪威是美国军事家,对华友好,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提出在远东美军从中太平洋、西南太平洋、缅甸、印度支那四个方向对日本作战的战略计划,后来美军除了向印度支那方向没有派兵外,基本按史迪威的战略计划实施,他担任蒋介石参谋长期间建议培训中国军队向现代化发展,他亲自培训的驻印军是国民党军队后来最有战斗力的五大主力部队之一,指挥收复缅北的战役。在政治上反对国民党右派的腐败,军事上主张对共产党军队也提供军事援助。

        史迪威还积极组织倡导修建中印公路,并派兵保护修路。1942年12月10日,中印公路终于在印度雷多破土动工。经过中美盟军和中国民众浴血奋战,1945年1月中印公路终于通车了!中印公路公路通车后,与驼峰航线一起将堆积在印度的军用物资源源不断地运送到中国抗日战场。同时,沿着公路还从印度铺设了一条通到中国昆明的输油管。这一壮举不但从实力上,而且从气势上震慑了敌胆,为中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杰出贡献。

      为纪念约瑟夫·史迪威将军的卓越贡献,和在他领导下的盟军以及中国军队对缅甸战役发挥的巨大作用,这条公路被命名为“史迪威公路”。

       史迪威将军还为中国远征军提供了在当时比较先进的武器装备如榴弹炮、通信设备等等,还派了一些军事顾问来帮助解决这些武器装备的使用问题。

       在两位盟军高级将领的领导下,美国的军人在中国的抗日战场上冲锋陷阵,流血牺牲。在国殇墓园里,安葬着19位年轻的美国军人,他们有的是陆军战士,牺牲在高黎贡山的战场上,有的是空军战士,牺牲在腾冲城的攻坚战和驼峰航线的深山峡谷中。他们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世界反法西斯的战争的胜利,贡献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是英雄的国际主义战士,他们永远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我来到了主体建筑忠烈祠。忠烈台前正中刻“碧血千秋”四个大字,为蒋中正所题,李根源书写。


       忠烈祠具有古代祠庙建筑的风格,面阔五间,四周设回廊。上檐下悬蒋中正题“河岳英灵”匾额,捐堂正门上悬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手书的“忠烈祠”匾额,祠堂中央高悬孙中山先生的画像及“总理遗嘱”,左右分佩国民党党旗、中华民国国旗。两侧墙壁上镶嵌抗日阵亡将士名录碑七十六方,刻有九千烈士的姓名。两侧的厢房现辟为展厅,陈列着反映当时战况的照片。祠内外立柱悬挂国民党高级军政要员何应钦、卫立煌、孙科、陈诚、龙云及远征军二十集团军军师将领霍揆彰、周福成、阙汉骞、顾葆裕等人的题联、挽诗、悼词。

      祠前立有数石碑,主要有蒋中正签署的保护国殇墓园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布告》碑、集团军总司令霍揆彰的记述腾冲作战经过的《忠烈祠》碑和《腾冲会战概要》碑、李根源的《告滇西父老书》碑、张问德的《答田岛书》碑等。


        其中,特别要提的是张问德的《答田岛书》。在抗战最困苦的1943年,占领军的行政首领田岛煞费苦心地派人送来诱降书,他借口要就腾冲人民的生活进行“坦诚的商谈”,实质是想收买张县长。张问德看信后大笑,三天后回敬了一封《答田岛书》,历数日寇侵入腾冲所犯下的罪行,最后凛然指出:“余拒绝阁下所要求择地会晤以作长谈,而将从事于人类之尊严、生命更为有益之事。痛苦之腾冲人民,将深切明了彼等应如何动作,以解除其自身所遭受之痛苦。故余关切于阁下及其同僚即将到来之悲惨末日命运,特敢要求阁下作缜密之长思。” 在信的末尾,这位流亡县长堂堂正正地署上了自己的头衔:大中华民国腾冲县县长张问德。


       这封回信后来被转呈中央政府,并登载于全国各报,还被选入了国史馆。当年的军政部部长陈诚称誉张问德是:全国沦陷区五百多个县长中之“人杰楷模”,不愧为富有正气的读书人。

       我走到了忠烈祠的背后。背后是相对高度31米的小团坡,眼前的一幕让我感到震撼和悲壮!这里自下而上小碑林立,碑下均葬有阵亡官兵骨灰罐,坡顶立有高10米的纪念塔,外形为方形柱式,系用腾冲特有的火山岩雕砌而成。塔身正面镌刻着霍揆彰的题书“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光复腾冲阵亡将士纪念塔”,塔基正面刻有蒋中正题、李根源书“民族英雄”四个蓝色大字,其余三面为腾冲抗战纪要铭文。以塔为中心,辐射状地把坡体分为六个等分,每个等分都代表一个师,密布着墓碑。墓碑上书阵亡将士的姓名和军衔,碑下葬有该人的骨灰。整个烈士冢共立墓碑3346块。

        我看看这一行行排列整齐的墓碑,仿佛看到了一个个年轻的战士,在国难当头的时候,他们有的是弃笔从戎,有的是弃商从戎,有的是弃耕从戎,有的是被抓壮丁到军队,当国家需要他们冲锋陷阵,流血牺牲的时候,他们全部选择了勇往直前,奋勇杀敌,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为国捐躯!死而无憾!

       三千多墓冢只是占这次战役牺牲英烈应有墓葬的三分之一,这说明了许多英烈无声无息地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化作了能喷发正能量的火山石,化作了天上闪闪发光的星辰。

       腾冲战役中能侥幸活下来的老兵,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对社会隐瞒了这段光辉的历史。因为稍不注意,就会引来灾难。许多老兵就这样在贫困和疾病中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当人们问他们会不会感到很亏时,他们都很坦然地说,如果那时他们不去冲锋陷阵,奋勇杀敌,他们就会当亡国奴,就会被侵略者任意宰杀!与其这样,还不如战死沙场!不管社会怎么对待他们,他们都是把侵略者赶出国门的英雄!他们问心无愧!

       这个国殇墓园,在文化大革命时,遭到了破坏,变成了党校。

      历史应该还其本来的面目!抗战英雄应该得到尊重!文革结束后,国家于1984年10月组建了国殇墓园复修委员会及规划施工小组,同年12月动工,恢复了忠烈祠及墓园大门的原貌,腾冲市民杜茂盛自愿到山坡处收集被凿毁的碑文,逐一辩认,并查找资料核对,使烈士英名重得昭于天下,整理出了部分烈士资料及名录,并对公众开放。

       中央电视台拍摄了抗战纪录片《腾冲 腾冲》,还原了滇西抗战的惨烈战事,把这一段历史用纪录片的形式展现在大众的面前,让人们更了解和敬佩这些默默无闻的抗战英雄。摄制组还为健在的抗日老兵留下宝贵影像资料。

      2015年,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阅兵式上,保山市隆阳区刘贤和腾冲县卢彩文两位抗战老兵,代表滇西抗日战争老兵到北京天安广场,走上观阅台、登上检阅车,参加、观看了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阅兵式,接受了党和国家领导及全世界热爱和平人民的检阅。 

      站在烈士的墓碑前,我想了很多,我想到,现在的和平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烈士们用鲜血换来的,我们应该好好珍惜!我想到,我们要热爱我们的祖国,国强民富,国弱就要被人欺,就要被人宰割!我们应该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园内一侧的墙壁上,我看到了反映腾冲战役的石雕作品。

       在园内左侧的角落里还筑有埋了四具日军尸骸的土坟,立有黑色“倭冢”二字。在它的右侧,还有一个战士痛打侵略者的雕塑。这组场景向世人展示的意思是,侵略者是没有好下场的!应该受到爱好和平人民的严正审判!侵略者被永远地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腾冲国殇墓园,缅怀先烈,激励后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来腾冲,一定要去看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