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庭教育中,“赏识教育”和“吃苦教育”,一样都不能少

 展言老师 2020-08-25

时下,教育界和社会上都很流行赏识教育。赏识教育无疑是有道理的,也定能取得不错的效果。对孩子的赏识教育,就是认识到孩子的才能或孩子所获成果的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赞扬。

进行赏识教育,首先必须“识”,然后才谈得上“赏”。

不认识、不了解孩子,“赏"便会失去目标、迷失方向,可能“赏"不得法、“赏”不对路、“赏”变了味,变成盲人摸象似的“乱赏”或毫无意义的“滥赏”。这样自然难有理想效果,甚至还可能违背初衷,走向反面。只有首先认识孩子,深入了解孩子,仔细分析·孩子所获成绩的真正价值,才可能赏得顺理成章,赏得恰到好处,赏出满意效果。

要认识、了解孩子,就必须关心、爱护孩子,与孩子多交流、常沟通,成为孩子心心相印的知己、息息相通的朋友。而且还要细心观察、科学分析,不能粗枝大叶,不能浮光掠影,不能只看表象,不能妄下结论,不然,就谈不上真正的认识和了解,也就无法进行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是一种积极的正面的教育

既为赏识,自然离不开表扬和鼓励,这样就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强化孩子的求知欲望,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但是,赏识要力求科学,不能简单化、庸俗化有的家长进行奖惩时,只看分数,只以成绩为唯一标准,这可能导致奖也失误、惩也失误。因为分数只是一个表面现象,分数的背后掩藏着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深层次的东西。只有透过现象,才能触及本质。

例如,只要孩子喜欢看书,家长就应赏识,这可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如果孩子独立发挥写成了一篇作文,即使所得分数不高,家长也应鼓励,因为这表明孩子的学习态度端正;假若孩子苦苦钻研一道难题,即使未能得出结果,家长也应表扬,因为这是肯定孩子的刻苦钻研精神。这样,就表扬到了点子上,赏识到了骨子里。

赏识要实在、详尽

对孩子的惩罚要有依据,使其口服心服;赏识也要有理有据,使其明白为什么值得赏识、是哪一点应该赏识。因为家长的赏识只是增强孩子自信的外因,如果孩子缺乏自我肯定的意识,就无法撼动其固有的自卑心理。只有赞赏尽量实在一些、详尽一些,让孩子知道好在哪里、对在何处,同时启发、引导孩子发现自身的闪光点,才有助于增强自信心,增加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赏识还要注意把握分寸

高压教育可能“棒杀”孩子,过分赏识也可能“捧杀”孩子。赏识除了要实事求是,还要注意掌握尺度,适可而止。即使孩子聪明绝顶,大有“龙驹凤雏”之质,或者成绩冒尖,常列前茅,家长也不要拔高,不要滥用溢美之词,而要瞻前顾后,留有余地,“悠着点”好,以免孩子某些方面的弱点被人嘲笑,或者因某次失误而不能自圆其说,给人留下话柄。而且,赏识过滥会使赏识失去作用,让孩子习以为常、无动于衷;赏识过分也可能使孩子产生潜力挖尽、成绩到顶、故步自封、“高处不胜寒”的压力,反而不利于孩子成长,使赏识产生事与愿违的可悲的负面效应。

吃苦教育

一看到这个吃苦,可能就有人很不以为然:“都什么时代了,还谈吃苦?简直老掉了牙!"其实,谁想天天吃苦、谁愿自讨苦吃呢?但是,“苦”是客观存在的,它与“乐”是一对矛盾、对立的统一体,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没有“苦”,就无所谓“乐”,也就不存在“乐”。

佛经教义中讲“苦海”,认为人的出生就是投入苦海,而生命终结就是脱离苦海。这是说人生的道路不会是一马平川,成长的历程不可能一帆风顺。这正如山城重庆的道路,总是坡坡坎坎。人生就得吃苦,人生就是吃苦。要想不吃苦,除非莫辨人。

德国作曲家贝多芬说:“通过苦难,走向欢乐。”这是很有道理的。设想一下,关于苦难和欢乐,最多只有四条路:一是通过苦难,走向苦难;二是通过欢乐,走向欢乐;三是通过欢乐,走向苦难;四是通过苦难,走向欢乐。第一、二条显然不合规律,根本就不存在的。剩下的三、四条,你愿意走哪一条呢?看来只有选择第四条:通过苦难,走向欢乐。

也许有人认为,富裕家庭的孩子,不是可以一点不用吃苦而“通过欢乐,走向欢乐”不对!即使从小在蜜罐中长大,但若你希图掌握有用的知识,学习不刻苦,行么?你想保持强健的体魄,锻炼不刻苦,能么?你想成就一番事业,创业不吃苦,成么?陈毅元帅诗云“创业艰难百战多”,说的正是此理。更何况,俗话说“人要三穷三富才能到老”,一辈子不吃苦,只能是一种痴心妄想。所以,还是及早进行吃苦教育,让孩子预先有点吃苦的思想准备,方为上策。

告诉孩子必须学会吃苦,不能吃苦就没有生存空间。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曾说:“苦难是人生的老师。”也许有家境富裕者认为:自己的孩子没有这样的“老师”,无法培养孩子吃苦。显然这是借口!即或暂时无苦可吃,也要设法补这一课。世界顶级富豪沃尔玛集团董事长老沃·尔顿,让他的四个孩子从小打工,擦地板、修补房顶、装卸货物,为的就是补这一课。

泰国前总理他信是著名电信大享,也让女儿到一家餐厅打工,而且专程前往“考察”其打工情况,以培养其责任感,以便适应社会。如果家境困难者,更应教育孩子为家庭排困分忧,而不能强绷面子,掩饰困境,甚至自己勒紧裤带让孩子不知节俭。这样,只能是有害无益的。

要注意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孩子的吃苦意识

求学是一个艰苦的过程,要有意识地要求孩子在学习中磨练吃苦耐劳的品性。不要片面理解愉快教育,愉快教育的本质是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中主动地努力地学习,而不是不吃苦。清代袁枚说得很形象:“天上若无难走路,世间哪个不成仙?”学习就得吃苦,不吃苦就休想学习获得成功。对此若认识不清,对培养孩子将十不利。

随时随地注意强化孩子的吃苦精神

比如,不要只是夸奖孩子学习成绩这一结果,而应赞赏学习过程中孩子的刻苦精神;不要总是为孩子学习中的困难当“清道夫”,有时不妨有意识地设置一点障碍增加磨练孩子的机会;不要只是把吃苦当成获得成功的一种手段,而应把它作为人生必须具备的一种品质。革命老人谢觉哉认为:“苦是甘的代价”;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也说:“安乐,必须由困苦艰难而来。”吃得苦中苦,方知甜中甜。为了成功、幸福的人生,还是让孩子坦然面对艰苦、勇敢接受吃苦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