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手机阅读能否替代书本阅读?

 基础教育研究 2020-08-25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不可避免对阅读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手机阅读能否替代书本阅读?爆红的大众书又能否替代经典著作?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不断丰富,但与此同时精神空间却被收窄了,尤其是近几年来,各种调查显示,中国人的阅读持续走低。

之前有过一项调查,大多数中国人一年看不到五本书。为什么?许多人回答说没有时间,没有精力。但是,我们会发现,日常生活中很多人还是很喜欢看盗墓、穿越等类型小说的。

雅斯贝尔斯曾经感叹,“人们草草阅读,只知道追求简短的能快速获得知识的、又很快速遗忘的那些讯息,而不能去读那些能引起反思的东西”。今日,读书仍是一件奢侈的事情。现在大家喜欢手机阅读,手机上大多是些轻短的小文章,深刻的就更看不下去了。这其实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它侧面反映出经典阅读越来越被边缘化,其意义与价值越来越不被人认知的事实。媒介的变化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淹夺了阅读的本意。现在有些书店弄得很时髦,添了咖啡吧,又增益出许多文创产品。卖文创的柜台越来越多,卖书的柜台反而被挤到了边缘。而且卖的书也多是些时髦的励志书、旅行书。书店搞得越来越时尚,真正严肃的书却被挤压掉了。因为这是一个包装的时代,人们并不看重你的成色是多少,重视的只是包装。所以媒介的变化,包括书店的这个变化,已经淹夺了阅读的本意,只是许多人对这种变化不以为意。

所以我们要强调,有些深刻的道理,必须通过艰苦的阅读去获得,且只能是书面阅读。事实上,阅读,只有进入到它的内里,才能感觉到一个无穷的世界在等着你,这个时候,你才会渐渐地喜欢上它。读书是需要训练的,特别是阅读经典更需要训练。它们在刚开始的时候并不一定吸引你,但一旦读进去了,你才会被深深吸引。

经典阅读全然不同于“悦读”或“浅阅读”,因为它有对人类普遍性和本源性问题的热切关注,可以帮助人了解世界,关照自我,扎扎实实地给人提供高层次的精神养料。

首先,经典阅读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世界。也就是说经典提供的经验,可以让人们找得到世界的原始图景。经典有各种不同的个性化形式,但都可以将人引向这种原始的图景。只有认识了人类的原始图景,我们才可以明白从何处来、往何处去,从而认知未来,发展无穷。

我们常常受到现实生活的种种限制,没有获得了解世界的能力与方法。而经典阅读能帮助我们确立这种能力和方法。对于经典阅读来说,生活并不必然就比虚构的经典有更多的真实,世界也并不必然就比人们的心智创造更能体现这个世界的本质。由媒体、网络建构出来的生活世界,有的时候尽管都存在,但常常只是人生之表象,它们的浮泛、零碎,根本不足以映像这个世界的本质。如果没有经典的烛照和指引,它们完全可能被人表现得毫无真实感可言。

法国作家尤瑟纳尔说,“人真正的出生地是用智慧视野关注的地方,而这个地方就是书籍,所以我的第一个出生地就是书本”。以色列是个小国,但是这个国家令人不敢小觑,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在那里,小孩一出生,父母就会领到两张卡,一张出生卡,一张读书卡。难道婴儿能读书吗?不是的。先发给父母,是告诉他们,你的孩子一出生,命定必须阅读,而作为父母,你们必须教会他阅读。以色列人墓地的形状和装饰几乎都是书,他们甚至把书橱放在卧室里。

其次,经典阅读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人了解自己,帮助人判别什么是假真,什么是伪善,从而既能够正视自己的缺点,也能够原谅别人的不足。罗曼罗兰说,从来没有什么人是为了读书而读书的,人们通过读书,只是读到自己,只是在书中检查自己、发现自己。“悦读”或“浅阅读”显然不可能达成这个目的,而且还会把人引向滥读。叔本华曾经谈到过滥读问题,认为因为滥读,造成了许多杰出的头脑离开了人的身体。所以,他提醒人“不要去读那些爆红的大众书,不管是政治、宗教、诗集、小说”,“只有具有伟大心灵作者的作品,才特别值得你去倾听。”

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为什么要读经典》这部书当中提出的一个观点,“每一次重读经典就像初次阅读一样,是一次发现的航程”,这个“发现”既指发现客观世界,更指发觉主观内心。而我们现在恰恰是被外部世界牵扯了太多的精力,包括我们对自己未来人生之路的设定,也不是遵从自己的内心,而是遵从了外部世界的命令。

建议读读法国作家夏尔·丹齐格的《为什么读书》。经典阅读的方法,其实是几项原则。其一是要在观念上去除功利的考较,使阅读真正成为“自由阅读”。经典作品具有无与伦比的精深博大,它可以帮助人涵养精神,拓展心胸,甚至可以帮助你获得职场上的成功。牛津大学的社会学家经过20年的调查,确认阅读对人的职业水平的影响远远超过喜欢电影、音乐和社交,但这有个前提,就是你必须出于爱好读书,让你更自觉地投身其中。须知读书不能总讲有用没有用,这个世界有许多事,不是有用和没用可以一言道断的,有的书离现实很远,你可以说读了没用;但它离你的理想与情趣很近,它们真没用吗?

其二是要克服求快心理,要静下心来慢阅读,这里的慢不仅指时间,更指心态,这样才能造就一种“品质阅读”。美国人费迪曼写的《一生的读书计划》,书中列出一个人18-80岁必须读的一百种经典作品。可见,人的一生,大体是可以读完最重要的经典之作的。再说,读不完也没有关系呀,因为从读过的经典中,你已学会了由表及里,举一反三,获得了智慧和眼光,这是最重要的,不必死扣到底读了多少本。

全球化时代使得世界范围内,虽然经典阅读越来越被边缘化了,但是经典的魅力从来没有消退。全球化时代,人类社会充满着匆忙,而读书正是一件能够让人克服孤独的事情。杨绛老先生曾经说,读书就像串门,你不需要预约,就可以敲开任何一个大师的门,这真是天下最好的事情。所以,不要为不读书找各种理由,但凡你能坐下来,打开书,你就一定会有所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