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南部城市马拉维自今年5月爆发反恐战局,宣誓效忠“伊斯兰国”的反政府武装“毛特”在马拉维市同时向多个重要目标发起攻击,甚至在一段时间内控制了马市的大部分地区,菲律宾政府调集大批军警进行围剿,战斗一直持续至今。 可能很多人对菲律宾的印象只停留在“旅游圣地”和“官员腐败”上,对,最近又加上了“恐怖事件”标签,但其实菲律宾近几年经济的发展非常不错——2016年其经济增长率为6.8%,居亚洲首位;而2017年菲律宾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将达到7%-7.5%,这些数据都证明了菲律宾的经济增长保持强劲,并以健康和稳定的速度继续增长。而进一步深究,会发现菲律宾经济增长较快行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外贸、房地产、租赁等领域。 大家有没有发现?菲律宾近两年经济发展较快的领域是不是跟五、六年前的中国很像?但近两年中国的经济已经初步转向由“科技+创新”带动的转型升级,主要的表现就是“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互联网在中国大地上展现出其神奇的力量。 而很奇怪的是,菲律宾的互联网意识还相对落后,准确来说,是菲律宾的互联网在应用层面还相对落后,虽然其互联网渗透率接近46%(中国为49%),但远没有与传统的各行业深入融合,以中国发展最蓬勃的互联网应用——电子商务为例,其渗透率不到30%,不足中国一半。当前其互联网应用最广泛的就是用于社交,主要原因是闲得慌的人实在太多。另外,菲律宾的互联网服务质量非常糟糕,而且价格奇高,宽带包月费用近60美元,折合人民币将近400块,网速让人想起中国的拨号上网时代。由此获得亚洲最糟糕互联网服务的称号。 为什么呢?为什么互联网在菲律宾没有发展起来呢?这让人很费解,因为菲律宾占有一切互联网发展的基础条件,一是巨大的国内市场,庞大的人口红利,菲律宾人口超过1.1亿,而且城市化水平接近50%;二是菲律宾曾经在很长时间被美国殖民,英文在这个国家非常普及,而互联网归根结底其底层语言还是英文(所以印度程序员能在硅谷横行),这一点上比中国甚至更有优势。 可能最大的原因就是政局的问题,近年来菲律宾一直处于政局动乱的局面,可能会有很多人出来反驳说,这对当地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没有多大影响啊,整体社会环境还是稳定发展啊。但这对投资者来说就不是那么简单了,尤其是对互联网的投资者而言。 互联网经济最大的特点就是基于免费的商业模式,通过免费获取巨大的用户群,然后在此基础上创造新的价值链。这跟传统的“企业生产,以高于成本价销售给客户,获得利润”这样的模式完全不一样,互联网经济最重要的不是如何获取收入,而是如何获取用户。所以,互联网经济要成功,必须有一个漫长的耕耘期和投资期,向美国的亚马逊、中国的京东都经历了很多年的“亏损”而逐步走向成功的,甚至,今天大家非常推崇的阿里巴巴,它的电商业务其实还是不赚钱的,它通过电商业务带动了其他领域赚钱,当然,这里面也是非常漫长的过程。 而中国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让互联网企业能够“等得起”,在政府的引导的下,创新已经成为中国全社会的共识,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把“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纳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组成部分,并强调“创新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其实可以理解为国家在为互联网的投资者背书。 而手握很多互联网发展优势的菲律宾,至今互联网的败局正是败于其恶劣的政局环境,投资者更倾向于把资金投放到实体经济和能快速盈利的领域,而并不敢把钱投到充满泡沫感、盈利模式非常模糊的互联网经济,生怕哪天一个泡沫破了,钱就没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