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到这样的广告是因为我搜索了什么?

 悲了伤的白犀牛 2020-08-25

今天的人们把越来越多的生活场景依托在网络上来开展,而网络“雁过留痕”的特性,在人们“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他们所有在网络上的行为信息都以“0、1”的形式永久保留在这些互联网企业的服务器中(虽然它们一般声称不会保留,但请不要相信),甚至运营商的管道中。

这有什么影响呢?举个例子说,十年前,你半夜去敲了村口张寡妇的门,只要你和张寡妇都闭口不谈,全世界没有人知道。但今天,你在通过社交软件去“撩”了张寡妇,一旦被传出,全世界的人们如果想知道都可以知道。哪怕没有被传出,但这个信息会一直存在网络上,你不知道哪一天就会被泄露。近两年很多幸福平稳的家庭会突然因为网上爆出的“开房信息”而离散,而那次开房的时间可能是几个月甚至几年前的。

而正是这些隐私事件杀伤力极大,而且频频发生,原本懵懂单纯的人们开始重视他们的隐私信息安全,他们的意识开始觉醒,而这个更加加剧了隐私安全公共事件发生,如前段事件非常火的周叔叔360水滴摄像头事件。

还有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过去隐私安全事件的“大恶人”往往是黑客,他们攻破企业的防火墙,窃取出用户信息,用以勒索或直接发布到网上。而人们意识觉醒后,把关注点前移了,开始质疑互联网企业收集、保留他们信息数据的动机。如前几天有用户质疑今日头条通过麦克风收集用户个人信息。

当然,我认为这个案例中的用户就有点受迫害妄想症了,虽然从技术层面,一个app获取了麦克风权限是完全可以后台调用麦克风去收集信息,但这个事情不可能做得天衣无缝,最起码不可能瞒过运营商,因为所有数据都必须通过运营商的管道。其次,当前声音内容分析的难度还是颇高,大家会觉得今天语音识别技术已经很发达,但问题是,如果规模化地开展用户日常生活的声音数据分析,从中收集有价值的信息,这样的做法成本实在是太高了,因为你不知道用户什么时候会说出“我想吃牛排”这样有价值的话。

事实上,互联网企业对用户数据的滥用已有症状,举个我个人的例子,有一天,我正在浏览cnBeta,这是一个科技资讯网站,在它的右侧会有一个广告框,旁边一个女同事突然说“你要买针孔摄像头干嘛?”,我愣了一下,才发现在那个广告框里出现的是一个非常香艳的针孔摄像头的广告(见下图)。这下我哑口无言了,地球人都知道,现在的广告都是精准广告,广告框里出现的商品都是你曾经搜索过的。而事实上,我向天发誓,我甚至不知道我收到这样的广告是因为我搜索了什么?

前两天“微信之父”张小龙在公开课上主动声明“微信不会去看用户的聊天记录,也不会给用户发任何骚扰信息”,并进一步从产品设计的角度证明微信甚至没有存储用户的信息——“在腾讯联合创始人Tony的建议下,微信为用户隐私着想,最开始就没有做用户消息网上同步的功能,仅仅开发了本地局域网同步消息,直到现在。”这句话的意思是,用户所有在微信上的聊天信息都只保存在用户的手机存储器中,并没有在微信服务器保存,这从根源上解除了用户对微信泄漏隐私的担忧。

这已经不是腾讯、微信第一次对用户数据保护的表态了,这确实能给用户很大的信心。但是,我的问题是,为什么公众的隐私保护只能依靠这些巨头的自觉行为?为什么这些巨头都是通过口头表态的方式来承诺保护用户数据?

假设有一个app,在它发展还蒸蒸日上的阶段,有着稳定的收入来源,有着非常可期待的发展态势,利弊权衡之下,这个app当然会保护好用户的隐私数据,不会急于把这部分数据变现,而一旦,这个app遇到发展危机,失去了收入的来源和发展动力,它是否还会“忠心耿耿”地保护用户的隐私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