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朋友咨询我,说此前为了贪图低资费,曾办理了某运营商的一张号码卡,准备用作大流量的使用场景,后来发现该运营商在他家附近的网络覆盖不怎么好,所以慢慢就弃用了,半年时间过去了,一直处于停机状态,结果最近该运营商特意拨打他的主号(不是同一家运营商)通知让他补缴欠费,否则要被作为“信用污点”记录进个人信用档案,可能会影响此后的房贷、车贷等信用行为。 他的问题有两个:第一、我都没有使用运营商的服务了,为什么还会产生费用?第二、是否需要补缴,若不补缴是否真的如客服人员说的会影响个人信用? 相信类似的情形很多人都会碰到过,毕竟现在通信市场进入饱和阶段,三大运营商为了抢客户都不惜使出浑身解数,从最开始的低资费,到不限量,到捆绑赠送,到免费赠送体验等等,各式各样的优惠活动,乱花渐欲迷人眼,用户很容易一不注意就被“迷惑”住,迷迷瞪瞪地拿出身份证开卡,而开卡过后发现第二号卡使用场景并不多,毕竟第二号卡一般没有太多跟自身的社交网络绑定,所以很容易被弃用。而弃用的号卡很容易带来一个问题——欠费,那一般用户该如何处理这个问题呢?是否真的会影响用户的个人信用? 回到上述的第一个问题,已经停止使用运营商的服务了,为什么还会产生费用? 产生的费用分两种:一种是后付费的用户在使用当月服务后,没有支付相应的费用,产生欠费;另一种则涉及到运营商的一个销售“小伎俩”——套餐费,也就是月租,即使停机不用,前三个月依然会照常扣月租,六个月后才销号,中间就会产生几个月的月租的欠费(这一点不同运营商有不同的规定,有的运营商是全月均处于停机状态的话不收取月租费,具体以协议为准)。此外,产生的欠费还会进一步产生滞纳金,将按天收取3‰的金额。于是欠费金额可能越滚越大。 第二个问题,欠费是否需要补缴,若不补缴是否真的如客服人员说的会影响个人信用? 首先,欠费缴费是一种契约精神,产生欠费建议补缴,若有觉得不合理之处,可以跟运营商客服主动协商能否减免。因为现在手机号码已经实行实名制了,你的信息和欠费将清清楚楚地记录在运营商的账户系统上,赖是赖不掉的,哪怕运营商主动把你的号码注销并重新投入使用了,你的欠费信息依然还在,所以建议积极主动处理,否则你会被拉入黑名单而再不能办理该运营商任何业务。 其次,欠费不补缴真的会影响个人信用吗?不久前央行就新征信系统建设问题进行了权威解答,新版信用报告设计了水、电、电信等公用事业缴费信息的展示格式,因此,欠话费也将纳入征信系统,甚至,不仅仅是电信欠费还有水电费也都影响征信。不过,当前新的征信系统尚未启用,而且暂时并无明确时间表,现在金融机构和社会公众查询时还沿用现有信用报告。 此外,《征信业管理条例》中也明确,公用服务缴费信息纳入个人征信报告的前提是经信息主体本人同意,未经本人同意不得采集,也就不会在个人征信报告中呈现这部分信息。 所以,运营商客服所说的“欠费补缴影响个人信用”,更多的是运营商内部的用户信用档案,比如说黑名单客户,跟通常意义上的个人征信系统不是同一个事情。但是,进入了运营商的黑名单也是一件挺麻烦的事情,这意味着你从此无法再办理该运营商的任何业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