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7月31日),中国电信发布了一则“关于调整电信畅享套餐的通知”,宣布从即日起,开始切换“达量降速版畅享套餐”至“普通版畅享套餐”,并将于8月底前完成全量用户的切换完毕,同时,将在9月1日起全面停售达量降速版畅享套餐。 具体调整如下: 1)调整79元/99元/129元普通版畅享套餐套外资费为前167MB按0.03元/MB收费,达到167MB(5元)时,额外赠送用户857MB(即5元/1GB);超过1GB后,仍按上述原则(即5元/1GB)收费,以此类推。 2)调整199元及以上档位的普通版畅享套餐套外资费为前100MB按0.03元/MB收费,达到100MB(3元)时,额外赠送用户924MB(即3元/1GB);超过1GB后,仍按上述原则(即3元/1GB)收费,以此类推。 3)普通版畅享套餐增加封顶规则:上网当月套餐外流量消费600元封顶,之后则暂停当月上网服务。客户当月申请继续使用(另行付费),则继续提供服务。 从以上调整方案来看,最大的变化在于:原来套餐实行达量限速,但不限总量,而新套餐则按照统一的单价(3元/GB、5元/GB)进行收费,消费达600元后断网(可付费重新开通),不再有限速的说法。 这直接宣告中国电信的不限量套餐正式终结! 有用户质疑称,“中国电信这一操作无异于变相涨价,有悖提速降费的政府要求”,但是,事实上,我认为中国电信此举对绝大多数用户而言是一件好事,而对中国电信来说,此举更是意义重大。 先从用户的角度谈谈,从最近一段时间用户使用4G网络的体验来看,近一年多以来,用户的4G网络体验已经远逊4G网络启用之初,经常是信号满格,但网速很慢,甚至出现无法连接4G网络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对用户的网络使用造成困扰。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在过去两年多时间里,三大运营商都军备竞赛式地推进不限量套餐,而且资费越打越低,甚至有低至19元、9元的超低价格。门槛如此之低,自然能吸引到很多用户,从当前来看,不限量套餐成为了用户的主流选择。 既然是不限量了,用户肯定是乐于更多地使用流量,这激发了用户很多不正常的网络行为,比如通过手机热点进行持续的下载,这相当于把原本由固网宽带承载的业务强行引流到移动网络上去承载了。这自然就造成了运营商基站容量不足,从而导致用户网络体验下降。 因此,中国电信叫停不限量套餐,其目的就在于制止小部分用户的不正当网络行为,从而保障更多用户的正常权益。 那这会不会引致用户流量费用上涨呢?我认为不会。 以79元的套餐为例,按照5元/GB的价格,79元的套餐费可以获得15.8GB的流量,这够不够用呢?绝对够了,按照工信部最新的统计数据,国内手机用户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DOU)是7.84GB/月。因此15.8GB的流量基本可以覆盖大部分的用户了。如果有更高的流量需求,用户可以订购199元及以上套餐,按照3元/GB的价格算,199元可以获得66GB,甚至使用到封顶金额600元,那将是200GB,绝对可以满足用户正常的移动网络使用需求。 对于用户而言,新套餐还有一个好处,套餐内使用不完的流量还可以结转至下月使用,这是此前的不限量套餐所没有的福利。 对于中国电信方面来说,这样的改变意义重大,一方面可以引导用户的网络行为恢复理性,保持网络的稳定性和可用性,缓解网络维护、网络扩容的成本压力;另一方面,取消不限量套餐,这将使得“流量”恢复了价值,流量经营恢复了生命力。 此前的不限量套餐政策将运营商推至了一个非常不利的局面,在我之前的文章《不限流量套餐“重伤”电信行业,“双输”的局面正在形成》中就明确指出,当低价的不限流量套餐成为了用户的主流选择,赖以流量业务生存的运营商的收入天花板越来越清晰可见,流量已经不限量了,运营商提了很多年的流量经营也随之破产了,运营商再也没有有效的手段去激发用户的价值增长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业绩要增长,就只能靠增加新用户,但在当前通信市场已经基本饱和的情况下,用户增长谈何容易?! 此次,中国电信率先叫停不限量套餐,这是一种理性的回归,中国电信还是希望在5G大规模来临之际,在新的收入拉动点出现之前,重新恢复流量的价值,毕竟这是运营商当前吃饭的家伙,赖以生存的法宝。 中国电信走出了这一步,相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会很快跟进,毕竟“低价不限量套餐”这样的玩法是一种抱团自杀式的玩法,可能在特殊时期会用作打击对手、抢夺用户的手段,但对于长期稳定健康经营的企业来说,摆脱价格战,回归理性,回归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这才是正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