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8月8日),中国移动发布了2019 年上半年的业绩报告,整体情况可以说非常不乐观,几个关键的指标情况“惨不忍睹”——营运收入同比下降 0.6%,通信服务收入同比下降 1.3%,利润同比下降 14.6%。针对此情况,行业内外人士都在惊呼:中国移动的寒冬来了!甚至有人断定,通信行业的寒冬来了。通信行业的寒冬来了吗?似乎真的来了,从运营商层面,三大运营商今年上半年的经营情况都不太理想,收入滞涨、利润下滑、用户规模见顶、新业务拓展不力,这不止是中国移动一家,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的情况也类似,甚至更糟糕。为了“挽救”流量价值,中国电信、中国联通都已部分叫停不限量套餐,试图稳定岌岌可危的营收体系和利润数字。情况糟糕的不光是运营商,还有上游的设备商。我们来看看华为和中兴这两家巨头的情况——华为上半年业绩看上去很亮眼,但更多是消费者业务带来的提升,其运营商业务表现相当“黯淡”,上半年运营商业务收入为1465亿元人民币,占收入比进一步下滑至36.5%,离全年3034亿元的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按序时进度落后2个百分点。中兴的情况也类似,虽然经营情况从同比数据上看似乎得到了改善,但要知道2018年中兴可是遭遇了黑暗时刻,生产一度中断。从以上通信行业的两个大的主体参与者的情况来看,整体行业的发展确实不容乐观,甚至在面临下行趋势无法逆转时整体行业表现出一种充满无力感的悲观。行业整体环境很复杂,我们还是回归到个体去分析全局——中国移动营收滞涨下滑,利润断崖式下滑,天要塌了吗?事实上,我认为情况并不是那几组数据表现出来那么悲观,原因如下:第一,当前的营收和利润下滑,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提速降费”带来的政策性减利,并不是自身的经营不善造成的。而提速降费是国家的统一安排,是运营商落实国企责任的举措,而这个举措可以说利国利民——提速降费工作开展以来,中国移动手机上网单价累计降幅达91.5%,提速降费让利超千亿,累计惠及客户47亿人次。从客户arpu的数据上也可以看出这一点,今年上半年,中国移动客户的arpu是52.2元,相比去年同期的58.8元下降了10.1%。所以,说白了,如果说当前中国移动身处困境的话,那这种困境其实是早就预料到的,是设计好的。既然是设计好的,就证明这其中不存在发展的结构性风险,至少不会崩盘。第二,通信行业下行趋势的消极影响未必如想象中那么大。从当前用户对于通信业务的需求,尤其是流量业务的需求来看,需求还是非常旺盛的。5G商用的规模不断加大,5G业务不断出现,这也在继续扩增用户对流量的需求。只要以中国移动为首的运营商能够稳定流量的价值,停止“抱团自杀式”的价格战,运营商的饭碗还是能保住的,吃饱饭不成问题。第三,中国移动的盈利水平还是相当不错,半年赚了561亿元,其利润率哪怕在国际上也处于领先水平,再加上中国移动还手握非常健康的现金流,账面上躺着的自由现金流高达410亿,可以非常充裕地开展投资、并购等活动来弥补短期内的布局不足。说白了,廋死的骆驼比马大,哪怕中国移动一直持续这样的状态活着,也“秒杀”很多挣扎在生死线上的企业了。更关键,从近年来政府针对通信行业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来看,政府似乎并不看重运营商赚多少钱,而更看重它拉动社会数字化经济增长了多少,所以,运营商、中国移动不需要如此焦虑。第四,中国移动一直没有“放弃挣扎”,一直还在积极转型,试图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比如近年来中国移动依托大连接战略,以融合、融通、融智为关键路径,扎实推进转型升级,上半年家庭市场、政企市场收入保持双位数增长,收入占比进一步提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释放中国移动在收入结构上的经营风险,同时也为未来发展探明了道路。综上所述,中国移动、电信运营商的寒冬也许真的到了,但天没塌!在寒冬里也有寒冬的活法,最不济,在山洞里窝着也还不错,但中国移动似乎选择了另外的活法。冬天总会过去,我们拭目以待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