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又来了,宽带费用年内降15%!为什么总是向运营商"开刀"?

 悲了伤的白犀牛 2020-08-25


回复「你好」,领高价值干货

政府的目的很简单,通过行政命令来促使通信行业减利,从而让利各行各业,促进其发展。通信行业减少的终究是"小利",而各行各业发展带来的是"大利"!
来源 | 悲了伤的白犀牛
图片来源 | 视觉

 
5月22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宽带和专线平均资费降低15%"。受此消息影响,当天三大运营商股价集体大跌——中国移动港股最高跌-4.42%,中国电信港股最高跌-6.02%,中国联通港股最高跌-8.07%。
但是,需要澄清的是,政府工作报告中针对的是"面向企业的宽带和专线业务",而非一般媒体报道的"面向4.3亿公众消费者的宽带业务"。因为原文是这样的——"推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降低工商业电价5%政策延长到今年年底。宽带和专线平均资费降低15%",目的是为了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
"企业宽带"和"个人宽带"有什么区别呢?这样说吧,运营商都分别运营一张个人网络和一张商业网络,个人用户这张网考究大而广,要求尽量覆盖面广,而商业用户这张网,则考虑得比较精密,不只要求环路保护,专网专用,对传输、速率、延时性、丢包率都要求极为严苛。具体到使用上,企业宽带与家庭宽带配速不同——家庭(个人)宽带上下行通常是不一致的,而企业宽带因为工作需求,通常是上下行对称的商业宽带专线。
其实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的股价跌得更多,而中国移动跌得稍少,因为虽然中国移动在家庭宽带业务上以1.91亿的用户规模雄踞榜首,遥遥领先对手,但在企业专线这块利润更丰厚的业务上,中国移动却是不如电信和联通的,因此在此次的减利性"行政命令"之下,受到的影响会相对更小。
不过无论影响多寡,一个问题始终是行业人士心头挥之不去的痛:为什么屡屡向运营商"开刀"?
其实政府的目的很简单,通过行政命令来促使通信行业减利,从而让利各行各业,促进其发展。通信行业减少的终究是"小利",而各行各业发展带来的是"大利"!
这个逻辑成立吗?从过去的经验看,这个逻辑是成立的,而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无处不在的4G网络和低廉的流量资费,直接开创了国内异常繁荣的互联网经济,后者创造出来的社会价值是远远超过运营商让利的那几百亿的。
但是,我们不能一直"一招鲜、吃遍天",通俗点说,我们不能一直抓着一只羊来薅羊毛,今天,运营商的基础通信业务的费用已经非常低廉了——
就以宽带为例,我国固定宽带月户均支出为35.8 元,放眼全球,按购买力平价指数价格水平从低到高排名,我国光纤宽带门槛价格、中位数价格和平均价格排名分别位于第 1 位、第 9 位和第 12 位,在全部 71 个国家中排名前列。
再看移动流量资费,中国市场1GB移动数据的平均费用从此前的9.89美元骤降至0.61美元(约4.3元人民币),世界排名也从此前的第165名飙升至第12名!(注意,这是廉价指数排行榜哦,排名越靠前流量价格越便宜),远超欧美日韩等国!
在"低至地板"的价格上继续强行要求运营商让利,这毫无疑问会伤害运营商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整个行业的影响力和创新力会随着利润水平的下降而减弱,这是行业发展的客观规律。
我们可以想想,为什么我们能建成世界上最牛逼的4G网络,4G基站总数量占世界总数一半,每个中国人享受到的移动互联网服务处于世界最高水平?为什么中国能做到这一点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运营商手里有钱,运营商能持续赚到钱,这充分保证了他们在投资上的能力。
再想想,为什么华为这样的企业,在技术积累并不占优的情况下,一路实现对强大对手的反超,一路逆袭成为连美国政府都"忌惮"的行业领头羊?归根结底,还是源于国内几大运营商持续的订单支撑着它的发展。那为什么运营商可以持续向华为下订单?因为运营商具有持续的盈利能力。
一旦运营商的盈利能力被遏止,受到损害的不光是运营商行业本身,整个产业链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运营商赚不到钱,就不能向华为等上游产业链下订单,产业链赚不到钱,就不会投入去搞研发,研发受限则创新力下降,创新力下降,那上层的互联网经济越繁荣就越危险,因为那完全就是建在沙滩上的摩天大楼,建得越高,倒塌的风险就越大,摔下来就摔得越惨。
过去几年,国家大张旗鼓地提"提速降费",这政策是正确的。但是,在社会舆论中,人们似乎只盯着"降费",毕竟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能省一分是一分,但,就国内通信行业的实际情况来看,"降费"的空间已经不大了,实在是降无可降。
相反,我认为政府应该下点力气去促进"提速",比如完善政策,扫除壁垒,进一步推动千兆宽带普及,这才是更应该去做的事情,而不是煞费苦心地去帮企业每月节省几十块宽带费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