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年报读中国移动历史:2007年,中国移动把全行业的钱都赚光了,但败笔也埋下了

 悲了伤的白犀牛 2020-08-25


回复「你好」,领高价值干货

当时,踌躇满志的中国移动到处挥动支票本在积极布局未来,从今天回过头去看,中国移动的战略眼光可以说是非常精准的,它当年布局的领域,后来几乎都爆发了,但是,遗憾的是,在后来的盛宴中,我们难觅中国移动的身影,中国移动的那些布局几乎无一成功!
来源 | 悲了伤的白犀牛
图片来源 | 中国移动

 
2007年可以说是中国移动的全盛之年!用"盛极"来形容也不为过,但有一个成语叫做"盛极而衰",那一年中国移动的市值达到了4100亿美元的顶峰,不仅超越了美国同行Verizon和AT&T,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电信企业,甚至也超过了微软等一众科技巨头,可谓是风头一时无两!
但是,接下来的故事却相当惨淡,在接下来的十几年时间里,中国移动的市值再也没有回到过、甚至接近这个顶峰,今天微软市值已经高达1.39万亿美元,而中国移动市值只有其十分之一——1438亿美元。甚至在同行对手中,也排不到前面了。
当然,当时的人们并不能预见到这一幕,他们还都沉浸在中国移动的快速增长中:这一年,中国移动实现营业收入3569.59亿元,比上年上升了20.9%,净利润871亿元,比上年上升31.9%,可以说把整个行业的钱都赚得差不多了。
客户增长方面,2007年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全年流失682万固定电话用户,而中国移动则高歌猛进,全年增长用户6810.7万户,用户总数达3.69亿,一副气吞山河之势。
中国移动当时的巨大成功是源于它当时两个非常正确的决策:
第一,全面进入"荒芜"的农村市场;
当时,通信行业普遍认为农村地区地广人稀,通信市场基础薄弱,购买力低下,建设和运维成本都要高不少,而人口稠密、购买力强的城市才是移动通信的主战场,所以,当时全球的运营商都是选择一定程度放弃农村市场,将有限的资源用以深耕城市市场,哪怕到今天,很多海外运营商依然是整个策略。但,中国移动却偏偏"一意孤行"地全面进入了农村市场。
据说,当时有一个美国运营商的高管来到某处中国农村,他在偏僻的荒野商拿出手机,发现竟然有满格的中国移动信号,他一边惊讶于中国移动的信号覆盖能力,一边感叹道:"这种地方移动电话都没人打,网络做得这么好,这不是浪费投资者的钱吗?"
而正是中国移动的"一意孤行",让它获取到了源源不断的新增用户,当时中国移动每个月新用户的增长都是超记录的,每天都在以破记录的速度不断的获得更多的用户,农村市场一度成为中国移动增收的重要驱动力。
在不断新增的用户红利的支持下,中国移动的业绩也是以十分惊人的速度在增长,行业其他对手基本难以望其项背。
第二、全面拓展新兴业务。
2007年,中国移动增值业务整体发展非常强劲,增值业务收入达到916.09亿元,同比增长32.2%,占营运收入的比重达到25.7%,短信业务收入达到419.35亿元,短信普及率达到94.6%,短信业务使用量达到5,027.4亿条,日均14亿条。
非短信数据业务快速增长,彩铃、WAP、彩信等业务收入规模继续扩大,彩铃收入达到117.94亿元,WAP收入达到90.94亿元,彩信收入达到15.67亿元。手机音乐、手机报、飞信等业务的规模登上新的台阶,全年彩铃订购约7.8亿次,无线音乐俱乐部高级会员达到3,546万户,手机报付费用户达到2,355万户,飞信活跃用户达到1,281万户。
与此同时,中国移动加强新产品和应用的储备,如全曲下载、手机电视、手机搜索、手机邮箱、手机地图等,积极探索手机广告、手机支付等新的业务领域。
估计大家看到以上这些业务名称会感觉到很陌生,对,但这些都是当时中国移动的明星业务,在当时所有人都认为,这些业务将承载中国移动发展的希望。
上面两点讲的是中国移动的"成功故事",那接下来,我们就要讲讲中国移动的"失败故事"了。
当时,踌躇满志的中国移动到处挥动支票本在积极布局未来,从今天回过头去看,中国移动的战略眼光可以说是非常精准的,它当年布局的领域,后来几乎都爆发了,但是,遗憾的是,在后来的盛宴中,我们难觅中国移动的身影,中国移动的那些布局几乎无一成功!
手机搜索:这一年,中国移动联合搜索巨头谷歌,合作打造手机搜索业务,放到今天来看,这绝对是个正确的决策,因为今天所有人都知道,紧随而来的就是Android和ios的诞生,移动搜索迎来极大的发展空间,到今天,移动搜索的份额远超PC端的固定搜索。而搜索作为一个互联网最大的入口,如果能够抓住这个机遇好好发展,那完全可以"再造一个中国移动"的,可惜,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移动起个大早、赶个晚集,啥都没捞着。
手机IM:2007年6月,中国移动正式商用其开发的IM产品——飞信,而当时飞信已经积累了预商用时的6600万用户,这起点不可谓不高啊,要知道,微信一直要到2011年才出现的,当时中国移动发展飞信可以说是占尽天时地利,所有人都对此寄予厚望,如果发展得好,今天微信的地位就是中国移动的了,可惜,中国移动一直把飞信作为"增值业务""粘性业务"来看待,甚至一度担心飞信会影响到其短信业务的收入而限制飞信的发展,今天的飞信虽然还活着,但已经死了。
手机定位:2007年,中国移动非常具有前瞻性地布局了手机定位业务,并试图借此开辟一个新的商业版图,比如,通过获取定位信息实时给用户推送营销信息,这是当时最典型的应用场景。如今,这个商业版图已经成型了,但中国移动在其中只充当底层支撑者的角色,其上则是大众点评等全民应用。
手机音乐:2007年,中国移动及彩铃和回铃音之后,再次大力拓展手机音乐业务,与当时世界上最大的4家唱片公司以及本土唱片公司签约,获取了大量优质音乐的版权,到今天,除了咪咕音乐能免费听听周杰伦的老歌外,再没其他。
手机支付:2007年,中国移动非常看好手机支付的价值和前景,强推手机支付,通过NFC的模式实现近场支付,比如购买奥运门票、电影票、乘坐公交车等。当时手机支付主要是中国移动和银联之争,为了赢下这场战争,中国移动投入巨大,甚至砸重金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形成,后来,被支付宝轻飘飘的一个二维码扫码支付就轻松击败了,后来中国移动虽然也也推出了"和包",但到今天,手机支付市场几乎不见中国移动身影。
手机电视:2007年,可能是受到奥运会的感召吧,所有人都像疯了似的非得要在手机上增加看电视的功能,为此进行了好一番折腾,包括定标准、开发新技术、甚至还专门发射了一颗用于CMMB网络覆盖的直播卫星,中国移动也在疯子群当中。记得当时我还花重金买了一款带CMMB功能的手机,手机有一根外置的电视天线,抽出来打开电视应用就能看电视,但体验实在不怎样。到今天,短视频、直播大行其道,但,你能看见中国移动的身影吗?
可能是由于中国移动实在太强大了吧,2007年,中国电信业重组的话题一直围绕电信、网通、移动、联通四大运营商展开,但始终没有落地,而中国移动也处于一种既兴奋骄傲,又忧心忡忡的情绪中继续高速发展,但,所有人都没想到,好日子已经走到头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