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家长不良言行对孩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粗俗的话语 父母语言对幼儿影响根深蒂固,许多家长常常忽略自己不文明的言语,夫妻之间在发生口角时出言不逊,话语粗俗,把自己积在心里的怨气撒向幼儿,对幼儿骂声连连、不注意自己的措词,甚至出现粗俗的语言。这些不文明的言语不时影响着幼儿的情绪,而未给幼儿创造良好的语言学习氛围。扼杀幼儿幼小、纯洁而易受创心灵。幼儿在这不良家庭环境气氛下,轻易模仿成人在交流中出现的不文明的言辞。而在幼儿的词汇量缺少的情况下,听到这样“新鲜有趣”的词语,便很快地熟悉并掌握它。之后,并在其认为适当时机就运用这些词汇。尤不知自己已受到别人异样的看待,从而影响幼儿的人际交往,缺少玩伴。幼儿在缺少玩伴的情况下容易变得孤僻、内向而不乐于与人交往。如这样长期下去,逐渐使孩子语言里的部分缺失,语言能力得不到好的发展,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幼儿都会这样。 (二)脾气暴躁、易怒 在家庭生活中,幼儿常是父母坏脾气和坏性格的主要受害者。心理学家认为,幼儿的坏脾气和坏性格与其说是是从父母那里“传”来的,不如说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幼儿脾气暴躁和易怒性格,暴躁的脾气和易怒的个性,容易导致幼儿在遇事处事时,经常是通过暴力来解决,从而形成攻击性行为,对幼儿的成长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 (三)处事的态度 父母的处事行为中,可以看出他们对待事物的态度,这些态度时常影响着幼儿。父母在处理一些突发事件时,表现出惊慌失措,措手不及,优柔寡断,同时也让幼儿处于这惊恐的气氛下,这样的处事态度让幼儿在心理上产生障碍。如果父母处惊不变、沉稳坚定,在这样的情况下成长,幼儿在遇事处事时也会学着沉着冷静。因为父母在处理发生在周围身边的人与事的关系和问题时,幼儿对家长所持的态度很容易引起共鸣。有一个案例,夫妻见的对话:父亲:“你看到我的文件夹了吗?再帮我找找”母亲说:“还是没找到。”父亲说:“没有就算了。”说完就走了,父亲继续寻找他的文件夹。边上的儿子一本正经地说:“帮忙帮到底!”这是父亲的一句口头禅,此时从幼儿嘴里说出来,不禁使父亲哑然失笑。 (四)夫妻感情不和 父母感情不和,关系紧张,会危害幼儿的身心健康。因为在恶劣的家庭气氛中生活,幼儿处于这种压抑的状态下。容易变得情绪低落、苦闷、无所适丛,危害幼儿的身心发展,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下容易导致让幼儿活泼好动的性格得不到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