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幼儿教师教育】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籍管理中引进激励学分

 莫源秋论幼教 2020-08-25

一、激励学分是什么

激励学分,是指学生在某科学习成绩优秀获得的奖励学分(只适用于必修课)、学生参加各种教学比赛活动获奖而获得的奖励学分、文章获得公开发表而获得的学分、学生超额选修选修课程获得的学分、学生参加兴趣班获得的学分、参加并通过社会认可与本专业有关的学习和考试获得的学分的总和。激励学分,可等值用来给不达标的同类学科或按2:1的比例给其它不达标的不同类学科(只适用于必修课)加分,进而获得“合格”过关。

二、激励学分的计算

必修课学习成绩优秀获得的奖励学分的计算

A =(B - D)÷ 10 × C

A为激励学分的总数,B为期评成绩,D由教研室主任组织科任教师根据本届学生的学业能力发展情况,在开学初定出本学期本学科的成绩优秀的基础分(成绩优秀的基础分的确定应以优秀率不超过15%为宜),C为该科达标的基础学分。

例如,某生数学期评成绩为95分,而理科教研室主任组织本届任课的数学教师根据该届学生的学业能力发展情况,在开学初定出本学期数学的成绩优秀的基础分80分,数学本学期该专业开课为4课时/周,那么,该生数学学科得到的奖励学分为:

(95-80)÷ 10 × 4 = 6(分)。

(二)学生参加各种比赛获奖而获得的奖励学分的标准

1.学生参加各种比赛获奖而获得的激励学分的标准(单位:分/人)

(1)20人以下(含20人)项目,按以下标准加分

级别

国家级

省级

地市级

校级

等次

加分

8

7

6

7

6

5

6

5

4

4

3

2

     (2)20人以上项目,按以下标准加分

级别

国家级

省级

地市级

校级

等次

加分

6

5

4

5

4

3

4

3

2

3

2

1

2书或文章获得公开发表而获得的学分计算(单位:分)

级别

类型

国家级

省级

地市级

8

7

6

7

6

5

6

5

4

论文

6

5

4

5

4

3

4

3

2

文章

5

4

3

4

3

2

3

2

1

说明:

①书的级别:

Ⅰ——10万字以上;Ⅱ——5万~ 10万字;Ⅲ——3万 ~5万字。

②文章或论文的级别

Ⅰ——4500字以上;Ⅱ——3500~4500字;Ⅲ——1500~3500字。

(三)通过社会认可与本专业有关的学习和考试获得的学分与相应学科学分计算相同,如果成绩优秀,可参照第六条激励学分“学习成绩优秀获得的奖励学分的计算”方式获得激励学分。

(四)学生超额选修选修课程获得的学分和学生参加兴趣班获得的学分计算方法与必修课的学分计算基本相同,即1学分/课时.周。

三、激励学分引进的目的

引进“激励学分”,可以使得学生能够通过在自己的强势项目方面不断努力而获得“激励学分”来使得基础较差学科获得“过关”,这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特长的发展,同时,还有利于维护学籍管理的严肃性。

四、激励学分蕴含的课程原则

(一)基础性原则

学年学分制的实施,保证学生具备幼儿园教师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必修课程中的核心课程是发展学生最基本素质的保证。学生除了通过必修课程来获得学分外,还可以通过选修课程、活动课程来获得学分,学生还可以通过“激励学分”来顶替必修课中某些课程的学分,但核心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学分是不能通过“激励学分”来顶替的,这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各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保证学生基本素质发展的保证。

另外,对于某些可以通过“激励学分”加分来“过关”的学科,我们还开设相关的“幼教化”了的综合课程来保证学生专业素质的基本发展,如,通过“激励学分”加分来达到数学“过关”的同学必须选修《数学综合》,以保证其今后工作和生活所需;又如,通过“激励学分”加分来达到英语“过关”的同学必须选修《幼儿园常用英语口语》,以保证其今后工作所需。

我们还规定:“通过加分获得学分的科目数不应超过该学年所开课程的三分之一。

(二)差异性原则

学年学分制的实施,照顾到不同学生的素质基础和素质潜质,为学生形成幼儿教师专业特长服务。

我校学年学分制引进“激励学分”,有利于调动各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为发展学生不同的教育才能、兴趣和特长创造条件,通过全面实施因材施教,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为培养一大批学有专长的高素质幼儿教育人才打好基础,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可以通过选修课程、活动课程、兴趣班、某学科的特长、发有文章等来获得“激励学分”,他们可以通过一定数量的“激励学分”来弥补自己在某学科学习方面能力的不足而获得“合格”过关。

学生通过在强项学科上刻苦用功获得高分或通过选修课、参加比赛获奖、研究成果等拿到一定数量的“激励学分”,以帮助其在学习特别困难的学科通过“加分过关”的方式过关。在我们的学年学分制中规定,除《学前卫生与保育教程》、《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教育学》、《教材教法》、《教师口语》、《阅读与写作》、《音乐》或《美术》或《舞蹈》等核心课程(核心学科保证学生最基本的素质要求)不能通过“加分过关”的方式过关外,其余的学科都可以通过“加分过关”的方式过关。这样,某些学生原来数学基础极差,按照原来严格的教学要求,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他的数学很难获得及格过关(由于近年来我校生源质量严重下降,这种类学生普遍地存在)。我们实施学年学分制后,这些学生则可以通过其它方面的努力获得一定数量的“激励学分”来弥补“数学的不足”,这样有利于有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有利于良好学风的形成,同时还有利于维护学籍管理的严肃性。

学年学分制的实施改变了原有课程划一、僵化和封闭的状况,为每个学生按自己的能力、爱好和志向来规划自己的专业发展构筑了平台,使每一个学生特长得到充分发展成为可能。学年学分制真正改变了使学生适应课程的局面,取而代之的是使课程适应学生;使课程在保证为学生打下扎实共同基础的基础上,充分注意发现和发展他们的个性,最大限度地发现和培养他们的特长;有利于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具有创造力的幼儿教育人才。

(三)主体性原则

“激励学分”的引进,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需要,自己选择获得“激励学分”的途径——比如,某生他可以通过多选几门自己感兴趣的选修课程或活动课程来获得“激励学分”,也可以通过培养自己的特长,在自己擅长的学科多下功夫,获得优异成绩,然后获得“激励学分” 来弥补他在某方面学习能力或基础有欠缺造成的成绩“不合格”而缺少的学分。

学生在“激励学分”有限的前提下,他可以选择通过将这些有限的“激励学分”来使得自己最薄弱的学科获得“过关”。

五、一些思考

选修课不够,学生真正感兴趣的选修课更少;

学生对有意选择通过“激励学生”加分过关学科的学习动机明显减弱;为了避免学生过分弱化这些学科的学习动机,我们给通过“激励学生”加分过关学科成绩记为“合格”而非“60分”。

加分的条件有“要求学生认真听课学习”——

比赛活动开展得少

加分获得学分的学生应具备以下条件:

该生该科学习态度认真:上课认真听教师讲课,作业按时交,迟到、旷课、缺课不超过3次。

——操作上有点自相矛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