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你反手外套是不是也该换换了?

 微乒乓 2020-08-25

你打双反吧?反手用的是什么胶皮?是国套粘性胶?还是外套涩性?也或是半涩半粘?

此文说的是双反打法且反手习惯用外套的球友。反手颗粒胶,或正手单面的可绕行。另外,板哥对器材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研究,只知道一些粗略,今日文章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低级问题,可能会贻笑大方。哥没啥可丢脸的,虽然哥可能有些“二”,但哥很真诚。

你反手外套是不是也该换换了?

板哥承认,准备写这个小文的时候,反手想换块狂3试试的想法已经折腾了我有一阵,起因我想你该知道。

----的确是因为马龙反手,换成红双喜套胶引起。

我们先来看一下马龙反手的配置。

具体型号我百度查了一下,比较有信服力的消息来自于红双喜官方微博。下图:


注:这是2015年2月份前的消息

2015年2月份的消息,到今天一年多,有没有参考价值呢?马龙2016年反手用什么胶皮?我不再去查了,他应该不会再换回去了。

因为,所以。

马龙用过的底板很多,老OC起家、木吉他、rutis、tbs、bollalc、无数红大妈特制包括506等。现在马龙用的是什么底板呢,比较有信服的是红双喜狂龙III的,红双喜厂给马龙的特制板。


关于马龙换反手胶皮,坊间有一个关于刘国梁建议马龙更换套胶的故事。马龙反手原来是用涩性套胶的,大概是尼塔库紫尼,或者其他,反正属涩性胶。正是在在刘国梁的怂恿下,马龙才尝试反手换成了红双喜欢中国海绵套胶。不成想,这一下有了奇效。

在过去几年里,马龙的反手经常是被人诟病的。尤其是在王皓未退役,张继科强势霸道天下之时。马龙世乒赛三次被王皓挡在决赛之外,甚至一直到王皓都快退役时,马龙的反手仍然无法与王皓抗拒。旋转,力量出不来,防守弱,周旋能力差,更不要说反手能有王皓,继科的超级攻击力。

有球友说了,板哥你别胡咧咧,你不懂球,马龙打得是正手,可以全台无死角,正手打天下,你让他反手赛过王皓/张继科,或者持平,要求也太高了,那马龙不成神了吗。

且慢,你不觉得2015世乒赛马龙封冠后,除了自信心,心理素质强大,跃过龙门提升境界外,其反手相持,抗击打能力及攻击力与之前有天壤之别吗?

马龙现在的反手不仅能减力贴挡,不太费地抗住,近台也能常有高质量的反撕,中远台甚至能很恐怖地超级反拉,我们现在经常能看到马龙在中远台双脚蹦起来反手反拉,球质量很高。拧拉并非马龙的强项与常项,要知道,马龙的作战核心是在前三板上,但现在的拧拉质量也相较过去有提高很多。

过去看到王皓就逼住他反手,就用实力,一板板干马龙,直到干死。马龙是真顶不住的,反手过不了几板就会失误。其反手质量明显感觉要比王皓小一号,要么直接就是丢分,要么只能强行侧身。但现在马龙的反手,即使没有继科与小胖那么超强,也基本上不会吃太大亏了。我认为,这两年马龙的蜕变,除了他个人所说“对球的理解深刻了,进步了”外,心理强大外,反手的质变是一个重要原因。

而反手由涩性胶皮换成粘性胶皮,大概是一个重要的谜底与答案,也许不是唯一的,但却是重要的。

于是,我们会产生这样的问题。

涩性换粘性有这么神奇高效?还是只是马龙是个例?

如果马龙是针对新球,那么其他人为什么没有改变反手套胶。

按说马龙反手打了那么多年外套涩性胶皮,换粘性套胶,对其手感与动作的影响是很大的,但看起来他适应很快,而且反手有了质的提高,实践是检验一切的真理,或许马龙的技术动作本来就应该使用粘性胶,或许跟换新材料球有关,徘徊这么多年,最终十年后万事俱备,东风一吹,成就了马龙的2015,也有可能2016也有可能属于马龙。

我个人打球器材体会是几年前正手经历了类似的改变。当时正手拉球有了一些模样,但正反手都是挺拔外套。一次偶然机会,正手换成狂3后,就再也没有撕下来。这些年,正手相对稳定下来,狂3始终是不变的选择,但反手我却一直坚持用外套。

反手横打是有力的,也能起下旋,但磨擦的感觉以及稳定性,容错性和正手还是有差距。我心仪的反手撕,甚至中远台反拉的东西,只在灵光闪现时,有那么一两个。

这么多年,我一直也有纳闷,也一直是从技术动作,手感,胶皮咬球,习惯击球点上找原因。从来就没有想起过,反手也来换一块粘性胶皮试试。

国家队正反手,基本都是正粘反涩的配置,我们就是跟风如此。我们认为既然国家队这么配,真相就应该是这样。这种框定住了的,先入为主的思想应该是影响了很多人。

反而,这些年里,每当我看到有人两面都配狂3时,心里就会笑他不懂器材,不懂球。

过去我们是跟风,跟着国家队的风,跟着自己相近打法的人的风,人家咋配咱也就咋配。现在马龙的器材改变,也在引发了不少人的改变,包括我个人,也在准备尝试一下。

我们现在也许还是跟风,但不同以往的是,马龙的改变给人们提供了两种选择,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实践来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鞋子合不合脚,穿穿才知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