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波尔柳成敏等拿过世界冠军,却为什么入选不了名人堂?

 微乒乓 2020-08-25

体育界名人堂这个字眼儿,听得最多的是美国的NBA,并且这个词儿是频频出现在篮球文章里,名人堂已成为NBA的一种现象,一种文化,它的含义与价值取向甚至超越了总冠军。

在乒乓球界乒乓球文章里,也有一个词儿频频出现,却是另外一个词儿:大满贯,但其实乒乓界也有个名人堂,1993年由国际乒联成立的,相比于1959年成立的美国NBA名人堂,乒乓球名人堂历史不长,影响力貌似也不不大。


最近的一次名人堂入选(2016,多哈)

NBA的名人堂全称其实是“奈·史密斯篮球名人纪念堂”(Naismith Memorial Basketball Hall of Fame)”实际上它是一个名人纪念堂,本质上是一个对外开放的篮球博物馆,馆中主要陈列物品包括篮球、图文、录像带、光碟等资料,它本来是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但更多的一种荣誉像征。NBA名人堂并不排斥非美国人,而是面向全世界篮球人士,能够进入NBA的不一定需要是总决赛冠军,但必定在篮球方面,有着深远巨大公认的影响力,比如姚明的当选就体现了这一点。


姚明入选NBA名人堂

就这一点来说,乒乓球名人堂条件就严格得多了。“只有在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或奥运会上获得过五到十枚金牌的运动员,才有资格成为进入国际乒联名人堂的候选人。最终是否入选,由前乒乓球世界冠军和官员们组成的斯韦斯林俱乐部委员会决定,每两年宣布一次,每届世乒赛期间加冕新人。”

世乒赛或奥运会上,获得五到十枚金牌,这样的硬性资格,对于近20年来垄断乒乓球的中国运动员来说,是比较容易的,如张继科,马龙,李晓霞,早在2013年就已经成为名人堂一员,而2016年许昕,刘诗雯,丁宁也都顺利入选名人堂。

对于非中国人的运动员来说要想入选名人堂,简直是比登天还难,而且可能会越来越难。我们只能从早期入选的运动员中,能看到一些个国人的名字。比如1997年加入名人堂的日本人荻村伊智朗,田中利明,江口富士枝,松崎君代等,可以看出日本人对乒乓球的发展是起到过很大推动作用的,历史上也曾经战绩辉煌。而自从2003年,瑞典的三剑客瓦尔德内尔,约尔根·佩尔森,彼得·卡尔松三人加入名人堂之后,几乎主是全是中国人了。


瓦尔德内尔那是必须要入选的

当然,这是针对运动员,名人堂里有一些人是以官员身份进来的。比如1993,1995,1997年有三位外国人就是如此,中国的徐寅生2011年也是以官员身份加入了名人堂。

外国人几乎只有除了以官员身份,靠运动成绩,现在是太难了,几乎是不可能。但其实像韩国的柳成敏,金泽珠,刘南奎(韩国30年来打法的代表与传承)个人认为是完全可以进名人堂的,他们在世界乒坛,都有不小的影响力,柳与金还拿到奥运会的冠军,刘甚至还是第一次奥运会的冠军(尽管是东道主)。


波尔还有可能入选吗

另外,像德国的波尔,白俄罗斯的萨姆索诺夫,这些人成为名人堂球员,相信大家是没有异议的。所以也许未来,乒乓球名人堂的硬性条件也许会改变。

欢迎右下角“留言”评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