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世泰传》| 生于忧患与艰难求学

 哈哈狮的信箱 2020-08-25

生 于 忧 患

1910年3月17日,王世泰出生在陕西省洛川县土基镇黄连河村一户富裕农民家庭。

洛川县属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因洛河穿境而得名,至今已有1600余年的历史。域内沟壑纵横,森林茂密。洛河及其支流厢寺河、仙姑河、沙家河、黄连河等水资源丰富,加上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是天然的粮仓牧场。

黄连河村坐落在发源于黄龙山的两条支流交汇处的黄连河畔,村名因此而得。村庄建在一片台地上,依山傍水,环境幽雅。居住在这里的十几户人家世代务农,生生不息。如果初来乍到,恍若置身桃花源中,青山绿水,蓝天白云,鸟语花香,天然成趣,令人流连忘返。

陕西省洛川县土基乡黄连河村,王世泰出生的窑洞

在黄连河村,王家是大户。从曾祖父算起,王世泰有三位祖辈,七位父辈。王世泰这一代,共有兄弟十二人,姊妹十人。

王世泰的父亲王炳南排行第六,娶侯氏为妻,育有三子两女。长子世兴,同辈男孩中排行老六;次子世瑞,排行老七;幼子世泰,排行十二,晚辈对王世泰简称二叔、二爷。长女峁丹,同辈女孩中排行老七;次女招雁,排行老九。

王世泰母亲

王世泰大哥王世兴与王世泰大嫂

王世泰二哥王世瑞、二嫂侯氏

王世泰二姐王招雁、二姐夫王林祥

王家人丁兴旺,不乏劳力,又能辛勤劳作,节俭持家,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王家积蓄起了较为可观的家产。为防盗防匪,在老庭院东面一百五六十米处筑起了一座长方形的寨子,寨内共修窑洞14孔,竣工时王炳南已去世。

在陕北,这种寨子比较普遍,毛泽东在其著作中称之为“土围子”,黄连河村民叫它“城”。

陕西省洛川县土基乡黄连河村,王世泰家族防匪防盗的寨子内的窑洞

王世泰出生时,清王朝气数已尽,朝不保夕。第二年,便爆发了辛亥革命。新建立的“中华民国”,名存实亡。接踵而至的是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北洋军阀为争夺权位地盘,连年混战。中国境内,军阀割据,西方列强乘机掠地劫财。神州大地一贫如洗,哀鸿遍野,民不聊生。

王世泰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内忧外患的时代。

黄连河虽地处僻壤,交通闭塞,但也难逃厄运,匪患不断。1915年,窜扰豫陕边境的樊钟秀部下,到了黄连河村,全村被洗劫一空,同时还绑架了王世泰的父亲王炳南。当时,五岁的王世泰跟随父亲正跑到一家已空无一人的骡马大店门口,绑匪将他俩拉进店中,指着王世泰问王炳南:“这是你的儿子吗?”王炳南矢口否认,被挟持店中给劫匪烧开水的一位老农也吓得只是摇头,王世泰始终一声不吭。结果,劫匪只把王炳南带走了。

王世泰大难临头,躲过一劫,是父亲的机智沉着救了他。劫匪离去后,对刚才发生的事他全然不知厉害,在回家的路上还在匪徒抛弃的衣物中寻捡儿童绣花鞋。村里人由此知道,王世泰临危不惧,胆量过人,并断言他将来是个干大事的人。

不久,王炳南就被绑匪撕票。撕票的原因据说是他拒绝交付高额赎金。

当地习俗,非正常死亡的人是不能进家门、入祖坟的。王炳南的遗体入殓前停放在一孔放柴草、饲料的窑洞里,王世泰曾独自进去探视。揭开盖在父亲身上的被单,他看到由于失血过多,父亲清秀的面庞十分苍白,就在这一刻,他突然明白再也无法听到父亲“天祜”(王世泰乳名)的呼唤声,父亲他真的走了。从此,王世泰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长大习武,以报杀父之仇的种子。

王炳南是个秀才,在当地是有声望的人,知书达理,思想开明,热心公益,他身遭横祸,在当地引起很大震动。陕西省政府应洛川县政府之请为王家赔偿了一笔不小的命价。靠这笔钱,王家度过了兵荒马乱的岁月。

 艰 难 求 学

王世泰的求学之路并不顺利,但总算幸运。
按理说,有了王炳南的命价钱,王世泰上学是不会为学费发愁的,可事实却并非如此。王炳南亲兄弟二人,他父亲去世后一直没有分家,哥哥身强力壮,是个务农好手,王炳南除了农忙时干点庄稼活儿,平时只料理一个小中药铺,并义务为人把脉开方。家中还设有私塾,义务为邻里孩子授课。这个小康家庭,自王炳南逝世后便失去了昔日的和谐,财权完全由王炳南的大侄子王世全夫妻掌控,他们迟迟不让王世泰上学,他的亲大哥王世兴在县政府当书记(相当于现在的文书),省吃俭用积攒了些钱交给堂兄王世全,作为雇工工资,才换得王世泰脱离农活儿入学读书的权利。
1921年,王世泰11岁才开始上学。由于村里没有学校,他不得不到离家二十多里的贝郊村去上私塾。
这一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嘉兴秘密召开了成立后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对此,远在山沟里的少年王世泰当然无从知晓,但他此后的成长道路,却与这次大会的召开发生了密切联系。
在贝郊私塾,王世泰读了两年。此后三年,他先后在石泉乡私塾、槐柏镇和白家咀村小学读书。70多年后,王世泰回忆起启蒙老师——贝郊私塾先生王炳彦时,动容地说:他是我小学时期最好的老师。有学问,书教得好,字写得好,态度和蔼,从来不打人。
1926年春,王世泰进入县立第一高级小学附属小学(当时学制称完全小学为高级小学,其附属小学相当现在的初小)。1927年春,高小还未毕业的王世泰和世交王培元结伴步行三天到延安,报考学费较低廉的陕西省立第四中学(简称延安四中)。结果王培元考取,王世泰名落孙山。
王世泰回到洛川后,跟随大哥王世兴住进百益镇县立第二高级小学(简称二高)借读。由于王世兴是二高的创办者之一,王世泰虽非该校的注册学生,但能随时得到大哥辅导。他集中精力,刻苦学习高小课程,半年后,考入延安第四中学。
1927年春节前家里为王世泰完了婚,新娘是相距五华里女孺村的卫巧,当时只有16岁,王世泰也不足17岁。
王世泰自1930年参军后,只回过一次家,那是1933年南下失败后护送刘志丹回延安路经黄连河村的时候。1936年底,二哥王世瑞赶着毛驴,驮着卫巧到安塞县西营村,让王世泰夫妻相见。王世泰时任陕北省苏维埃政府军事部副部长,重伤还未痊愈,行动离不了双拐,考虑到自己献身革命,结婚10年,夫妻俩在一起的日子不足半年。安定的日子遥遥无期,牺牲时时会发生,卫巧继续等下去,会误人终身。面对卫巧,王世泰诚恳劝慰、鼓励她选择新的生活。王世瑞和卫巧回到老家后,母亲和兄长同意王世泰和卫巧解除了婚姻关系。
新中国成立后,王世泰公务繁忙,无暇探望老母和家人。1950年秋委托妻子魏乃专程回老家探亲,特地嘱咐她代为探望卫巧的母亲并用自己的军残津贴为老人买了礼物,魏乃回来后告诉王世泰,卫巧母亲身体健康,并认其为妈妈,还陪妈妈住了一夜。王世泰埋在心里的一桩心事,终于了却。

连载一

《王世泰传》编委会 著



编辑:高婉鑫
审核:王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