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举办的,全国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论坛上,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公布:目前,全国返乡下乡创新创业人员已达740万! 都什么人回农村了呢?这里有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兄弟,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科技人员,和企业管理者。 乡村振兴战略,让农村成了很多人造梦的热土。这些人回来农村,是鬼子进村不怀好意,还是带着大量社会资本、技术、人才,来成就乡村?我认为,是后者更多一些。 01 农村新产业形成 城市生存压力不断的增大,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兄弟、大学毕业生,开始寻求回家发展的路子。而越来越多的企业也跟随极大的政策优惠,开始布局农业。 光回来没事做也不行的,干传统的种养工作,根本上不了手。怎么办呢?干什么呢?搞什么看着体面,又能赚钱?人类的创新能力,往往在这种时候容易被激发。 农村电商,众筹农业,农产品私人定制,直播农业,农业生产性服务业,订单农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休闲农业旅游,智慧农业等等。他们正在用自己的资源、人脉、技术、思维,形成样式繁多的农村新产业。 农村,不再仅是单纯的种植养殖,新产业的形成,让农村逐渐与互联网接轨。这是这些人,带给农村的新变化。 02 来农村搞“双创”,农民会亏吗? 双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这么多人,突然都跑农村来了。家庭农场、合作社、公司、电商平台等等一股脑的都起来了。很多农民都担心,哪天早上起来,自己的土地都被抢没了。 去农村搞“双创”,农民会亏吗?很多人,担心被“坑”,成为“入侵者”致富的工具。 农业农村部放话了:农村“双创”不能剥夺农民的财产权益和发展机会,更不能“富了老板,亏了老乡”。 要在建立与小农户的紧密利益联结机制上下功夫,创办更多农民参与度高、受益面广的产业,推行“订单收购+分红”“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多种利益联结方式,鼓励农民将经营权、设施装备、政府补贴等折股量化参与农村“双创”。 农业部总结推出了,全国县域农村五大双创典型模式。
1 特色产业拉动型模式 围绕特色产业,面向产前、产中、产后环节的生产与服务需求,开展创业创新活动。
2 产业融合创新驱动型模式 围绕产业融合形成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开展双创活动。
3 返乡下乡能人带动型模式 返乡下乡人员通过创办、领办企业和合作社等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引领带动周边农村双创。
4 创业创新园区(基地)集群型模式 以双创园区(基地)和农业企业为主的平台载体,提供见习等多种服务,推动产业集群的形成。
5 龙头骨干企业带动型模式 依托企业优势,带动当地农村双创为企业配套服务,引领当地经济发展。 03 未来,农村人口结构 城市人口的不断回流农村,农村人口结构会逐渐的发生改变。有人说,以后农村可能还剩下这3类人: 第一类,传统型农民,是指多年来我们传统概念中的农民,但都已经步入老年。 第二类,新型职业农民,是指大量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之后,剩余留在家里的这部分农民。 第三类,是新农民,是指农村之外的农民。例如大学生、复员兵、科技人员、工商企业主,以及去城里打工多年的农民工回村。 未来农村将会有批量的农民放弃种植而选择新的工作。一部分农民进城工作,脱离农业;一部分农民在家乡创业,成为新一代的农民企业家;一部分人为新型经营主体打工。 农村在快速变化,今天的农村将步入历史长河,只剩下我们这代人的怀念。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课程详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