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贾府的资产经营有多失败?

 宏先生plus 2020-08-25

贾府的资产经营有多失败?

公司,一种精妙的机构, 能带来个人收益, 而无须个人负责。-- 安布罗斯·比尔斯(美国作家)

一、谁人识得真富贵
《红楼梦》其实只有前80回能看,后面40回是续作。
这个续作部分是胡适通过考证得出来的。
但是在这个考证之前,就有人已经读出来了。

虽然这些人也说不清楚原因,但是感觉味道不对。
甚至在前80回中,有些在传抄的过程中别人添加的小段落,也被识别出来了。

怎么做到的呢?
因为续作的作者,没有经历过那种富贵,非要强行模仿,还是偏差很大的。

比如前80回里面,宝玉挨打后,吃的是什么?
荷叶汤。
做这个荷叶汤,要4个银模子,34样各种花纹,而且做起来极其繁复,特别费人工。
费功夫的东西才稀缺。
薛姨妈家是皇商,她也是见过世面的,这玩意连薛姨妈都没见过。

这就是富贵人家吃东西的讲究。

但是到了后40回,吃饭就经常是大鱼大肉,这就有点像农民认为皇帝用的是金锄头一样。

这样的细节实在太多了。

再说一个。
贾母在评论戏剧的时候,说类似《西厢记》那种才子佳人的戏就是瞎编的。

贾母说,不要说大家,就是她们这种“中等”人家也不是这样的。
一个大小姐随身都是几个丫鬟婆子,哪有机会和什么才子私定终身后花园?
但是这种才子佳人的戏里面,宰相的千金也只有一个丫鬟,那其他的人都到哪里去了呢?

就是林黛玉这种寄人篱下的,也有4个丫鬟和1个奶妈跟着。
宝玉的丫鬟更多,估计有十几个,还有那种不能进屋的丫鬟。
宝玉的大丫鬟,像晴雯这样的,过的生活和一个大小姐一样。
这个可见贾府的奢侈。
但是《西厢记》为什么还这么流行?
只有符合屌丝想象的东西,才能流行。

像贾母说的这番话,肯定是不可能比《西厢记》流行的。

就拿赚钱来说,一些符合屌丝想象,但是实际并不存在的东西,就流量很大。
你要是说个真实的东西,屌丝就一口一个反驳,你会被骂得特别惨。

大鱼大肉不好么?
一个装B的荷叶汤到底有啥好吃的?

这个就很难理解,等你大鱼大肉吃吐了,才知道怎么回事。

巴菲特真是那些机构说的靠所谓“价值投资”致富的吗?
那不过最符合屌丝的想象罢了。

那么贾府的奢侈生活,靠什么支撑着呢?

二、到处漏水的破船

贾府重要的资产,就是土地,这也是古代富人最喜欢的资产。
所谓“以末致财,以本守之。”

至于贾府有人做官的那点俸禄,不过是小头罢了。

就拿大家广为熟知的贾府家的庄头乌进孝交租来说,这里面就门道很多。
乌进孝是宁国府黑山村的庄头,相当于二地主。
他年关的时候,大老远的跑来给贾珍交租。
这说明贾府的地在非常非常远的地方。

表面上一看,交的东西还挺多的:
鹿,獐,狍,暹猪,汤羊,龙猪,野猪,家腊猪,野羊,青羊,家汤羊,家风羊,鲟鳇鱼,活鸡鸭鹅,风鸡鸭鹅,熊掌,鹿筋,海参,鹿舌,牛舌,蛏干,榛桃杏瓤,大对虾,干虾。
银霜炭,柴炭,御田胭脂米二石,碧糯五十斛,白糯五十斛,稍秔五十斛,杂色梁五十斛,下用常米一千石,各色干菜一车。
外卖梁谷牲口各项之银,共折银二千五百两。
但是贾珍算了一下,说少了起码一半,这让真真人没法过年了。
乌进孝就说了,年成不好,三月下雨,一直到到八月,九月下冰雹,打伤了上千上万的粮食、牲口。
之前还报了两个庄子遭了旱涝。

以前,老师讲到这里,就告诉你,这反应了地主对贫苦百姓的残酷压榨。

真的是这样的吗?

乌进孝,就是“无尽孝”。
他说的,全部都是假的。
就是说他和其它庄头,形成了一个联盟,分了一半的租金。

贾珍还问他,你年纪大了,为啥不派你儿子来?
他说,儿子还太年轻,不够稳妥。
其实是怕儿子来,这个场面应付不过来,走漏了消息。

乌进孝为啥敢于这么做呢?
就是欺负贾珍不懂,就算查也查不出来。

要是贾珍乱动,连这2500两银子都收不到,更别提赏罚分明了。

所以说,到底是谁欺负谁?
不是我们传统想象的地主欺负佃户,佃户也不是好惹的。
本质上是信息差,当然是“懂行的”欺负“不懂行的”。

贾府上下,几乎无人不贪。
乌进孝就说了,他这边还是好的,荣国府那边的的庄头交的更少。
贾府开销又大,逼得凤姐放高利贷,还要偷偷把贾母的东西偷出去卖了。

那个贾芹,管贾府的家庙,和尚道士的月例银子从他手上走。
他肯定是要克扣的。
听说乌进孝来交租,他也跑过去领东西,被贾珍骂了一顿。

一个企业一旦大了,就很难管。
这个事情现在也是一样的。
刘强东创建京东之前,开了个餐馆。
他对人很好,结果买菜的,做饭的,无人不贪,最后把餐馆活生生搞垮了。

没有资产管理能力,再大的家业,也会被弄垮了。
现在很多主妇们,连个家里的阿姨买菜都管不好,还需要锻炼。

所以贾珍说了,他们家是“黄柏木作磬槌子,外头体面里头苦”
贾府入不敷出,就是因为生活奢侈,自己还不懂资产经营管理,亏了一半。

贾府就没人才了吗?


三、贾府的女强人的管理风格
贾府里面的男的,基本都是酒囊饭袋。
贾政还算可以,也只是一个平庸的官僚,一个失败的父亲。
反而是女的比较强。

管理,就是两条线,一个赏,一个罚。

王熙凤是个狠人,以“罚”为主。
周瑞家的评价王熙凤是,待下人未免严了一些。
说白了,就是不让她们贪。
王熙凤是不识字的,所以她的套路,是典型的权术的套路。

向上,哄好贾母、王夫人,向下,管理严格。
她想了很多办法开源节流,又是放高利贷,又是干预司法收黑钱。
就算是这样,依然得罪了这个利益链上无数的人。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还是吃了没有文化的亏。

王熙凤,要是到现在,可以做一个传统企业的老板娘,再大就不行了。
经验丰富,处世精明,但无远略。

那还有一个三姑娘探春,就是一个懂文化懂管理的猛人,外号“玫瑰花”。
探春,要是到现在,可以做一个创业者或者改革家。
探春的心气很高,说她要是个男人,早到外面闯出一番事业了。

探春是赵姨娘生的,不是王夫人亲生的,是庶出,所以地位有些微妙。
在她管家的时候,赵姨娘的兄弟死了,找人过来要钱,说是要40两。
看看,这些人都是贪一半的,这绝不是偶然这么写的。

探春非要查旧例,说旧例就是20两,死活没给赵姨娘这40两。

她根本就是故意的,就凭这个一下子把威信建立起来了。

后来,她在大观园,搞“包产到户”改革,一年能挣几百两银子。
毕竟是读过书的,赏罚分明,则威信可立。
最精彩的是抄捡大观园一节。
凤姐带着王善保家的,把宝玉、黛玉、迎春、惜春的房里都抄捡了。
唯独探春是早有准备的。

书上讲,探春早就得知了消息,命令丫鬟们秉烛开门,严阵以待。
探春说,她的丫鬟要都是贼,她就是窝主,丫鬟们偷了东西,都是她藏着。
所以,探春说,她的东西可以搜,丫鬟们的东西不能搜。

作为大哥,你得能给小弟扛事,否则谁跟着你干?
大家还记得,顺丰快递员被打。
顺丰的总裁王卫说,这个事情要是不追究,我就不配做顺丰的总裁。

探春从这点上来说,就是一个优秀的领导者,而且她的团队非常团结。
惜春就是不顾丫鬟死活的那种,让人心寒。

探春还说出了一番极有预见性的话,说这样的大族,从外面杀进来,一时是杀不死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只有自杀自灭,才会一败涂地。
晋朝的司马家族,难道不是如此吗?

王善保家的,不知道探春的厉害,还开玩笑的往探春身上翻,表示搜过了。
结果结结实实挨了探春一个耳光。

王善保家的心里不服,还说什么头一回挨打,要回老家。
探春直接跟丫鬟们说,你们还等我和奴才伴嘴吗?
探春的丫鬟侍书就说,回老家,你恐怕舍不得,你为了讨主子的好,教唆着来折磨姑娘们。

侍书也是一个伶牙俐齿的狠角色,最后的结局是随着探春远嫁。
根据考证,探春是远嫁到粤东、越南一带,做了一个小国的王妃。

薛宝钗的判词是:“可叹停机德”
宝钗是一个全面型人物,本来她进京是为了选妃的,结果没有选上。
在探春管事的时候,实际上是探春、宝钗、李纨的三驾马车管事。
探春搞“包产到户”的时候,只有宝钗注意到有些不管事的老婆子。

宝钗提出,要拿出一些钱,散给这些人,这就是连边缘的人物也考虑到了。
一个公司,经常有那种老混子。
大家常常以为老混子们没啥用。

其实老混子们,拿的也不算多,但是他们可以替公司看着。
尤其是那种和公司创始人关系很好的老混子。
这类人就能起到润滑剂和情报收集的作用。

比如公司下个文件,有些不便明说的,这些老混子们就能起到一个解释的作用。

上面不是说,贾府无人不贪吗?
这个时候,一些没有太多能力,但是比较忠心的人就能起到耳目的作用。


贾府实际上相当于一个公司,名义上是贾家的,实际上庄头、丫鬟、婆子都靠这个吃饭。
事实上,就是人人有份。
所以,一个公司大了,就不在是某个人的,而是社会的,变成了公共事业。
不过领头的,排序比较高,排在后面的,分的最少,也是最容易被牺牲的。

为什么马云说后悔创建了阿里,超过1-2个亿麻烦就大了?
因为超过1-2个亿就不全是自己的了,但是却有太多的责任,太多的麻烦。

规模大了,需要考虑的是:
如何建立一个稳固的系统,打造一个利益共同体,做到“利益均沾”,赏罚分明?

你必须将公司交给一个系统,一个制度,而不是某个人。

这就是宝钗的高明之处,一眼看穿了本质。
所以,宝钗是一个精通人性的高手,现在可以做一个公司的CEO。

四、贾府的核心资产
贾府家大业大,靠几个会经营的女强人,每年赚几百两银子是挽救不了的。
关键是贾府的核心资产出了问题。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贾府是靠军功起家,在和平年代,要迅速转向科举和联姻。
像贾府这样的人家,权力的上限就是财富的上限。
所以,贾府的核心资产不是什么土地,而是权力。

而权力,是由人来驾驭的。
所以,一个家族最核心的资产,其实就是人才

在联姻方面,其实贾府是有非常明确布局的。
比如四大家族的联姻。

贾府最大的支柱之一,就是进宫的元春,即元妃。
元春,是贾母亲自教导的,所以才有那样的见识。
在《红楼梦》中很少出场的老太妃,是江南甄家的。
贾家和甄家是老亲,老太妃就是元春在宫里的后台。

随着老太妃和元妃先后薨逝,贾府的后台就倒了,连太监都经常过来敲诈。

在科举方面,贾府也有布局。

宝玉有个早逝的大哥,叫贾珠。
贾珠娶的李纨,是国子监祭酒的女儿。
国子监是当时的最高学府,所以李纨是书香世家。
贾珠要是在,中举是没啥大问题的。
王夫人不止一次的说过,要是贾珠在,宝玉这样的打死了她也不可惜。

李纨对儿子贾兰不遗余力的培养,根据判词,贾兰应该是中举了。
但是只是这一支,不能保证贾府的复兴。

林黛玉的母亲叫贾敏,是贾母最爱的女儿。
王夫人曾经说过,贾敏那才叫真正的千金大小姐,现在园中的都比不过。
贾敏嫁的林如海是个什么人物呢?
世袭侯爵,科举中了探花,官职是盐政,是个肥差。
可惜林如海和贾敏都死得太早。

宝玉那点才能,是元春进宫之前教的。
但是宝玉讨厌“仕途经济”,不是个做官的材料。

贾府重视面子,不重视里子,没有资产经营能力,入不敷出,人才凋零。
由于搞的几乎要破产,不免贪赃枉法,这就注定了贾府的没落。

就算是这样,贾府也未必没有复兴的机会。

秦可卿死的时候,托梦给王熙凤。
说最重要的是两件事情:
一个是在祖坟边多买“祭田”,二是利用祭田的收入办“义学”。
所谓“义学”就是家族的学府,家族子弟、姻亲都可以入学。
宝玉闹学堂那一段,就讲过贾府的“义学”。
那些人都不好好上学,简直遭透了。

封建社会讲究孝道,所以即使抄家,只要不是谋逆,祭田是不会被没收的。
这样家族子弟读书,几代之中,总有中举的那一天,家族可以复兴。

不要以为这个做法过时了,不过现代的做法不一样了而已。
你看范冰冰,被搞的只有生活费了,当然她的生活费比较高。
没关系,还有范丞丞嘛。

一份底线资产+家族血脉+教育,是一个家族复兴的关键。

这个才是一个家族最底线的资产。

这点应该是曹家没有想到的,也是曹雪芹最后悔的地方。
曹雪芹晚年“举家食粥酒常赊”,这个时候才想到这一点,写进了《红楼梦》。

四大家族的原型,其实指的是历史上的曹寅和李煦两个家族和相关的家族。

曹寅的长女曹佳氏,嫁给了清朝的铁帽子王,即平郡王的嫡福晋。
曹佳氏的儿子福彭,是乾隆的宠臣,军机处行走。

负责抄曹家的那个大臣,被曹佳氏和他的儿子们整得被充军了。

曹家被抄家之后,如果真的像秦可卿说的那样安排。
再加上还有上层关系,何至于落到子孙流散的地步?

五、结语
真正的巨富,一定是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而并不是某个人的。
如果没有一定的经营管理能力,就算CEO也会被系统抛弃。
对于一个家族来说,生意做的再大,也别得意,还应该注意底线资产。
底线资产+人才+教育,才是一个家族延续和复兴的关键。

大家奋斗来奋斗去,不就是为了挣一份底线资产,不用下一代从头来过吗?
最后,多生,总是没错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