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陆游很悲愤的一首诗,开篇14字就千古流芳,结尾英雄迟暮太伤感

 江山携手 2020-08-25

文/顾无

【引觞漫谈】

今天读诗词的时候看到一个数字,不禁吓了一跳。

陆游作为南宋著名的文学家,存世的诗词竟然有10000多首。虽然知道宋代因为印刷术等方面的进步,诗人的作品留存变得更容易了,但还是被这个数字所打动。

杨万里写作20000首,存世只有5000多,陆游存世10000多首,谁又知道他在一生的时间里,究竟写了多少首诗歌呢?

更何况,陆游自己坚持的文学理论是“盖人之情,悲愤积于中而无言,始发为诗。不然,无诗矣”。也就是他写诗,是唯有动了真感情,心中的悲愤憋不住的翻涌时,才会动笔的。

现在看他最著名的几首作品,除了《游山西村》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带有一种欣喜之情和哲思之外,其余几乎写悲愤的。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等等等等,句句都混合着血与泪,都是陆游内心世界的呈现,从它们的题目也能看出,往往只是一个瞬间,一个不经意出现的事物,激起了陆游内心深切的情感。

【临其诗境】

不仅如此,他还专门写过一组《书愤》,上文中列举的第四句,就是《书愤》一系列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句。

这一系列诗的创作时间大概都在陆游的晚年,闲居山阴别业,终于有时间可以静下来,心中所想却还是战场杀敌,收复中原之事,是遗民之泪,是白发之憾。

当一个人真正在为自己喜欢的事情奔走的时候,他往往是沉默的。因为不需要言语来表明自己想要什么,自己在做什么,自己的实践行动已经说明了一切。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诗人笔下的事物往往是自己想要的而不是已经得到的,他们创造一个虚拟的世界,就是为了实现自己在这个世界没有实现的梦。

很典型的例子是陶渊明,陶渊明是隐士吗,也算,但还不是真正的隐士,因为他的心中还有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也就意味着他还没有完成自己真正想要的。

如果他的终极目标就是做个隐士,那他也就不必写诗。

如果陆游晚年心情平静,再无家国感慨,那他也不必写诗。

广告真相!老公自从吃了它,每次都是50分钟,实在受不了【经典原文】

书愤二首

宋代:陆游

镜里流年两鬓残,寸心自许尚如丹。

衰迟罢试戎衣窄,悲愤犹争宝剑寒。

远戍十年临的博,壮图万里战皋兰。

关河自古无穷事,谁料如今袖手看。

【条分缕析】

这首诗的前两句是一体的,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真切写照。

在镜子里发现了岁月的痕迹,曾经的峥嵘岁月一去不返,如今的自己已经是两鬓斑白了。虽然头发白了,但是一颗丹心,依旧在胸中熠熠生辉,燃烧不灭。这是一个对比,下一句的对比与之类似。

老了就不要逞强了吧,不要再去试当年紧窄的戎衣,如今髀肉复生,已经穿不上了。可尽管如此,心中的悲愤依然融入进了宝剑之中,散发出阵阵的寒气冷光,我心,未老!

我们可以看到陆游一直在一个矛盾里徘徊着,他感伤的发现了自己身体已老,可是又倔强的不愿意承认,不愿意承认自己的一生即将要过去,自己已经没有了亲自上马,恢复中原的机会了。

广告速看!北京航天村日本西格玛中国总代理第三句,是回忆与梦想的结合。曾经远戍十年,保卫边疆,也曾经亲临过激烈的战事。一辈子的志向,就是要扬鞭万里,在皋兰与少数民族大战,复我河山。

万重山河,千里画图,英雄无数,世事也无数。自己现在,怎么就落得一个只能袖手旁观的境地呢?

最后一句的问句尤为有力,英雄迟暮本身就给人以浓厚的悲剧色彩,何况一生所求还没有完成呢。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这两句都给人一种迷茫的感觉。一世的英雄,两鬓斑白之后,面对着苍茫世事,挠了挠头。

我这一辈子,到底干了什么,就要结束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