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只看境界 不分高低 文化类型 90年代初,北京舞蹈学院研究员罗雄岩提出了中国民间舞蹈五中文化类型 农耕文化型 草原文化型 海洋文化型 农牧文化型 绿洲文化型 如何分布 在中国56个民族中,汉族占总人口的90%以上,主要居住在黄河、长江、珠江三大流域和松辽平原 北方流传秧歌,南方流传花灯 北方的民间舞,多聚古代燕赵秦的古朴刚劲之遗风 南方的民间舞则以绮丽纤巧、婀娜多姿而见长 艺术特征 ♫. ♪~♬..♩ 载歌载舞,自由生动 巧用道具,技艺结合 形象鲜明,情节生动 自娱性和表演性统一 主要表现内容 生产生活类 反映各种生产劳动的民间舞蹈特别多 汉族的《秧歌》《跳春牛》《推小车》《采茶》《织网》等; 壮族的《扁担舞》; 瑶族《拉木歌》; 黎族《打柴舞》; 蒙古族《牧马舞》; 鄂温克族《狩猎舞》; 布依族《织布舞》; 纳西族《哦热热》; 佤族《杵臼舞》; 赫哲族《扑鱼舞》 表现爱情类 汉族的安徽花鼓灯“小花场”中的“抢手绢”; 江苏的面具舞《男女欢喜》; 回族的《花儿》 壮族的《抛绣球》 彝族的《跳乐》 民间习俗类 汉族的元宵节 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 维吾尔族的“古尔邦界” 藏族的“望果节” 彝族的“火把节” 傣族的“泼水节” 白族的“三月三” 高山族“丰年祭” 等节目中所跳的舞蹈均为民俗舞蹈 各民族贺吉祥、结婚、生子、祝寿也有舞蹈活动 像 维吾尔族的《夏地亚纳》 藏族的《果谐》 苗族的《踩锅堂》 纳西族《阿里里》 广东的《娶新娘》 湖北的《喜花鼓》等 祭祀类 祭天地、祭神灵的有: 湖南的《巫舞》 江西“社戏”中的《开山神》 广西壮族的《师公舞》 京族的《跳天灯》 独龙族的《牛锅庄舞》 祭祖先、祭神人的有: 瑶族《盘王舞》 侗族的《多耶》 祭物的有: 甘肃的《祭龙船》 蒙古族的《祭马舞》 纯艺 舞蹈界-驻场编辑 星座:双鱼座 微博:1502920534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