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一名手夹香烟、头戴鸭舌帽的新疆小哥的民间舞视频传遍专业舞蹈人朋友圈,引发民间舞爱好者和学院派人士的广泛围观。
从这件事的发生到评论区的热议,笑冰觉得这是一件好事,原因有两点,第一,舞蹈从业者越来越关注舞蹈的发展;第二,舞蹈文化有望进入深度耕耘阶段。在武林秘籍公众平台的留言栏,我们看到评论区达成了一个共识“这样的民间舞有看头”同时作者在文末提出的:是我们的舞蹈出了问题吗?不是!是我们的思维出了问题,是我们的教学出了问题,是我们的,传承,出了问题。也引发了舞蹈爱好者的争论与探讨。有的朋友说是学院派把舞蹈的魅力抹杀了,有的朋友说学院派就该有高度,我想这个问题不管争论多久,永远都不会有答案,因为两者都是对的,要弄清楚这个问题的核心,我们必须回到舞蹈的本体上来,舞蹈是什么?“言之不足、咏歌之;咏歌之不足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这句话精确而形象地诠释了舞蹈表达人类情感的用处,是人体的一种本能,也是情感外化的直观体现形式。大多数人认可的“舞蹈长于抒情而拙于叙事”也是以此为支撑,舞蹈从历史到今天的存在价值一直不曾改变:1、娱神;2、娱人;3、娱乐,视频中的新疆小哥跳的就是新疆的民间舞,而在大众中流传的民间舞除了娱神目的的舞种,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娱人、娱己,跳出来他心里舒畅观众也感受到了快乐,所以广受大众喜爱。而学院派则需要将没有固定套路的民间舞分类整理、加工,形成可标准化执行、观赏性更高的可复制型艺术种类,如此必然降低了舞蹈的自由性,加高了大众理解舞蹈的门槛,但是,当学院派选手把舞种的精髓全部吸纳之后便可完成观赏性和娱乐性更高的节目。然而,遗憾的是,当前学院派舞者虽然很多经过10多年的训练,但仍然很少有人能将舞蹈精髓吸纳后达到自由发挥的层面,是什么原因呢?笑冰个人觉得还是在于教学的方式出了问题,当前中国舞蹈教学是以组合形式贯穿课堂,动率组合、步伐组合、基本舞姿组合、**舞步组合、**组合......这样的教学对于掌握舞蹈的特点是非常便捷的,但是一旦运用到舞蹈作品,将会出现灾难性的后果,因为,他所掌握的动作全部被技术化、标准化、模块化了,而舞蹈需要的是什么?需要的是自由、需要的是无障碍。那么被模块化的后果是什么呢?学生在表演时脑海中第一概念是这个动作到不到位;民间艺人第一概念是这个动作是否符合我的心情;学生在表演下一个动作时脑海中想的是如何衔接流畅;民间艺人在表演下一个动作时想的是如何用下一个动作升华自己的情绪;学生想的永远是技术层面的事,民间艺人想的永远是情绪层面的事。为什么民间艺人看似不到位的动作如此广受关注?我们又得回到前面来看这个问题,舞蹈是什么?舞蹈的根基是情绪是情感,显然,之所以学院派在这一轮PK完败,原因就出在了情绪上面。那么,学院派如何能够完成逆袭呢?我觉得只需要做一件事,那就是:把模块化的内容扁平化。为什么要扁平化?就是为了消除模块边缘的落差!如何扁平化?模块与模块之间多连接!在课堂上拥有两个模块以上的内容以后就可以:动率组合+步伐组合;动率组合+**舞步组合;基本舞姿组合+**舞步组合;动率组合+步伐组合+基本舞姿组合+**舞步组合+**组合;...逐渐过渡到各模块间能够自由转换调用,如此意味着扁平化完成。
唯有如此,学院派模块化的教学所带来的表演与动作脱节的弊端才可能消除,跳舞不是跳动作、是表达无法言语的情绪;学舞蹈也不是学动作,是学习不同类型的情感表达方式;谨以此文献给喜欢舞蹈的各位同仁们 。展示舞者风采、广交天下舞友 传播舞蹈文化、共享舞蹈世界 公众号:wudaodaiyan 广告投放:0731-28240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