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虽然前面冠以“宋”之名,其实真正引入文坛是在唐朝。刘禹锡、白居易等人都曾经写过词,而唐朝灭亡后,李煜等人的创作又让词的发展越来越成熟;苏轼扩大词境、提高词品、改良词风、以诗歌入词,词终于完全雅化。 苏轼作为一众宋词创作者的顶流,其作品历来被广为传唱。每到中秋节,少不了要提一提他写的《水调歌头》;每到赤壁说三国,也少不了提他写的《念奴娇》;苏轼的作品备受大家喜爱,因为苏轼经历坎坷,却始终以乐观豁达的心境面对一切,让现代人也能受到鼓舞安慰。 也是因为国民度太高,苏轼作品中不少句子都经常被现代人挂在嘴边,例如“天涯何处无芳草”等。不过很少有人知道现下流行的一些网红句也是根据苏轼的词改编而来,譬如“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这句,最初版本出自苏轼的《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王巩在宾州期间,两人还经常写信来往。元丰六年(1083)年,王巩奉旨北归,与苏轼饮宴,苏轼发现好朋友非但没有因为被赶到荒凉之地而气色恹恹,反倒面红精神头十足,一问之下才知道: 当年王巩被贬,家中歌姬侍妾四散,唯独柔奴坚持跟着王巩去了宾州,以美妙歌喉抚慰王巩的苦闷。王巩在她的陪伴下振奋精神,访古问道,作诗著文,自得其乐。而在回来与苏轼聚会时,王巩又叫柔奴出来唱歌。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便是源自《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中“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这一句,比较起来,苏轼的原版明显更有一番清新韵致,天生丽质的柔奴低首一笑,笑容里似乎还带着岭南梅花清香—— 这女子万里归来,容颜看起来却更年轻了,就像凌雪盛开的傲骨梅花,独有一番魅力,让人赞叹。其实,这首词也是苏轼在抒发自己内心所想,无论经历多少风雨,苏轼总能在生活中寻到一丝慰藉支撑自己,没有谁的人生是毫无压力的,若能像苏轼一样随遇而安,也许我们会发现生活并没有那么糟糕,出走半生,回头一看不过如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