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邹忌讽齐王纳谏》,我的说课分以下几个环节进行。说教材《邹忌讽齐王纳谏》是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本单元是文言文单元,从不同角度描写了古人的政治军事生活和社会生活,赞美了古人的智慧和责任感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其中的一篇以讽谏艺术闻名的一篇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选自《战国策》,本篇课文围绕“讽”这个字,记叙 了邹忌从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小事中悟出治国的道理,进而讽劝齐王纳谏,使齐国大治的故事。其中的以小见大和设喻的说话艺术很值得学生探 讨学习。说学情学生在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本单元的几篇文言文,积累了一些重点的文言字词,对于文言文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课标提到九年级的 学生能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品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与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 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欣赏文学作品,能从中获得对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阅读文言 文时,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能够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说教学目标依据本篇课文讽谏艺术了得和字词运用准 确的特点,和本单元对于学习文言文的要求,并结合学情分析,以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定下以下三个教 学目标。1、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并结合注释,了解课文大意,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2、学生通过再次朗读课文并进行小组交流讨论,理解课文中 邹忌是如何“讽”齐威王的。3、学生通过学习劝谏艺术,联系实际,想一想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劝说别人。其中,学生通过再次朗读课文并进行 小组交流讨论,理解课文中邹忌是如何“讽”齐威王的。这一教学目标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说教学方法说教法启发法:课堂中教师对学生有效 的启发可以让学生领悟关于生活的道理。本节课教师通过启发法让学生联系实际,想一想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劝说别人。提问法:课堂中重要内容 的提问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本节课教师通过提问重要字词的意思,让学生能够积累文言字词。说学法自主学习法:学生学会 独立思考才会学到真正的知识,本节课学生通过借助注释让学生理解“讽”字的意思,并且能够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探究法:学生可以 通过小组讨论进行答疑解惑,相互学习,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朗读法: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理解课文中邹忌是如何“讽”齐威王的, 并且可以锻炼学生说普通话的能力。说教学过程本篇课文一共两个课时,本节课为第一个课时。本课时主要讲解课文中邹忌是如何“讽”齐威王的。 为了突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的教学环节如下:提出题目,直接导入本篇课文围绕“讽”字展开,(板书“讽”字)那么同学们知道“讽 ”字是什么意思吗?题目中的“邹忌讽齐王纳谏”又是什么意思呢?那么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本篇课文,去看看到底讲了一个怎样的有趣 故事。采用解题的导入方式,明确直接。同时向学生提问题目的意思,让学生带着目的去朗读课文会更有效,会更快解决他们心中的疑问,并且还可 以让学生对整篇课文有大致的了解。初读课文,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在这一环节中一定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要独立思考才会学到真正的知 识,这一环节通过借助注释让学生理解“讽”字的意思,并且让学生能够独立地了解课文大意。课标提到九年级的学生能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 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品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与作用。”并且在“阅读文言文时,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1 )首先教师让学生朗读课文并结合注释,说出“讽”字的意思,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可以积累“讽”这个字(“讽”的意思是讽谏,用含蓄的话委婉地 规劝。)(2)然后教师让学生通过刚才的朗读并结合注释,能够独立概括出题目“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意思,并对课文内容有大致的了解。这一环 节可以锻炼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纳”意思是采纳接受。“谏”意思是规劝国君或尊长等改正错误。所以“邹忌讽齐王纳谏”意思是邹忌用含蓄 的话委婉地规劝齐威王,而齐威王采纳了进谏并改正了错误。)(本篇课文主要叙述了邹忌从与徐公比美这件事中得到了妻妾客的“私我”“畏我” “有求与我”,同时从这件日常小事中想到了国事,于是向齐威王谏言,“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并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最后齐威王广开言路的故事。)再读课文,理解“讽”的过程(1)课标提到九年级的学生能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 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在“阅读文言文时,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所以教师让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并进行小组交流讨论,概括出课文中邹忌是如何“讽”齐威王的。(邹忌抓住私事和国事之间的相似点,拿私事去比 喻国事,利用以小见大,设喻的方式。他以妻妾客的“私我”“畏我”“有求与我”这三种情况来类比齐威王身处的环境“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 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从而劝谏君王广开言路。)(2)课标提到九年级的学生能够“在通读 课文的基础上品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与作用。”学习文言文篇目教师一定要让学生积累课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通过不断的积累学 生才能在文言文的阅读方面进步。所以教师让学生仔细品味语言,分析“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王 之蔽甚矣”这四句话中的“宫妇”“左右”“莫”“四境之内”“蔽”这些重点文言字词的意思。(“宫妇”:宫里侍妾一类的女子。“左右”:君 主左右的近侍之臣。“莫”:没有谁。“四境之内”:全国范围内。“蔽”:蒙蔽,这里指所受的蒙蔽。)(3)课标提到九年级的学生能够“对课 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欣赏文学作品,能从中获得对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希望学生能够在讽谏的过程中学会 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去劝谏别人。所以教师让学生联系实际,想一想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劝说别人。(言辞委婉,可以从自身事实出发,让对方愉快 地接受。)总结延伸这时候教师及时进行总结本篇课文围绕“讽”这个字,记叙了邹忌从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小事中悟出治国的道理,进而讽劝 齐王纳谏,使齐国大治的故事。同时鼓励学生为自己需要劝说的朋友写一封信,做到言辞委婉。既巩固了知识点,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布置作 业读一读,熟读课文。这个作业是让学生对已学内容进行巩固加深。写一写,学生为自己身边需要劝说的朋友写一封信,做到言辞委婉。这个作业锻 炼学生的写作能力,课标提到九年级的学生“能够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说板书设计在学完课文后,借助板书进行回归课文,总 结知识点。本篇课文围绕“讽”这个字,记述了邹忌这个人抓住私事和国事之间的相似点,拿私事去比喻国事。他以妻妾客的“私我”“畏我”“有求与我”这三种情况来类比齐威王身处的环境“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从而劝谏君王广开言路。这样板书,体现了课文“讽”的方式,展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简单明了。(板书如下)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大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