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楼文苑品诗阁】总(517)期蒋志明小辑

 新用户6499dlrk 2020-08-25

蒋志明,男,生于一九六五年十月,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人。系河南省作协会员,信阳市作协理事。著有《心路》、《故园寻梦》、《情到深处》。

清明忆双亲
蒋志明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清明节又如期而至,人们又不约而同地前往祖坟墓地虔诚的祭拜已逝的先人。我这几夜都没睡安顿,盘算着如何去祭拜我的父母。

      前几天,我逐个联系姊妹几个,共同协商清明节祭拜父母的一些细节,同时不由自主地令我回想起父母生前的一幕幕往事来。记得我儿少时,家境十分贫寒,父母咬紧牙关,节衣缩食,艰辛地供养着我们姊妹五个,且把我们一个个地送进了学堂,顺利地完成了学业。记得童少时娱乐节目极少,精神生活贫乏,父母便急中生智,想尽千计百策地逗我们姊妹们开心。于是,猜字谜、逮麻雀、垒小房子、田园观光、亲子游戏等便成了我们姊妹们常玩常乐的项目。父亲颇有智慧,文字功底丰厚,经常的出一些简单的智慧题考我们,我们姊妹几个开动脑筋,如谁先猜出,母亲便有一个熟鸡蛋作为奖励。

    随着时光的慢慢流逝,我们姊妹五个先后都长大成人了,父亲也在国家的拔乱反正下得以恢复银行的工作,日子也随之如芝麻开花节节高。父亲重新上岗于豫南小镇的一个金融机构,属于最基层,与风华正茂时考入省人民银行的反差太大,可父亲十分珍惜这失而复得的岗位,日夜兼程地忘我工作着,废寝忘食,乐此不疲。母亲也乐滋滋的忙碌于我们姊妹几个的生活起居。那时,除大姐成家外,我们小姊妹几个都是在校学生,可想而知,母亲照顾我们是多么的艰辛啊!一日三餐,缝补浆洗,采购生活用品,料理家务,照看小孩等,可谓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可母亲整天乐哈哈、笑咪咪的,一种幸福感和满足感写在脸上,溢满心间。

   后来,我们姊妹几个在自己的辛勤努力和父母的周旋下,一个个地走上了工作岗位。几十年过去了,弹指一挥间。现如今,大姐已退休了,小弟于多年前单枪匹马南下闯业,妹妹也于前不久光荣地退休了,目前尚有我和哥哥仍勤奋地耕耘于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无悔奉献。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二00五年秋,父亲先后生病住院两次,直至二00九年七月二十七日凌晨零点四十四不舍地离世。母亲因一辈子和父亲相依为命,恩爱有加,父亲的突然离世,对母亲的打击太大,因经不住痛失老伴的煎熬,于父亲去世半年多后也病逝。母亲去世的前夜,我们姊妹几个寸步不离地精心守护着。最后几天,母亲已陷入深度昏迷,一句话也说不出。我守护在母亲的床前,用小勺一点点的喂母亲喝水,母亲已没有什么知觉,只是嘴唇微动,双眼紧闭,几乎没有了生命特征。也许是大夜吧,或许是等着姐妹的到来。果然,次日清晨,姐、妹刚到一会儿,母亲就仙逝了。我正在陪给父亲祭拜周年的亲朋好友,大姐一声呼叫:志明快来,妈不行了。我火速跑到母亲床前,母亲几分钟就走了,我的大脑顿时一片空白,内心更空了。看着十分平静的母亲,我的心揪得很紧,心酸心寒心痛。

   父母去世后的好长一段日子里,我都没缓过神来。有时怀念双亲了,我便独自一人静静的来到父母的老房内,抽上两支烟,静静的坐在父亲坐了几十年的靠椅上,儿时点点滴滴的往事像潮水似的涌上心头。静座于农行老平房的家属院内,什么都想,什么都不想,任思绪放飞,任心情徜徉,默默的凝视着父母生前室内的一切,我泪流满面,父母生前的一幕幕往事像放电影似的呈现在我已模糊的双眼前,仿佛父母仍健在。

   清明节又临近了,我的心海又沸腾起来了。思父心切,念母心疼。愿天堂的双亲幸福安康,相知相伴,幸福永远,携手相随。

情系农贸街
蒋志明

 提起农贸街,大家不要以为就是某城市的一条街而已,更主要的它还是一家我曾经工作过的信用社的名称。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我曾从县农信联社机关办公室副主任就任农贸街信用社主任,仅此一年有余的日子里,给我的感受颇多、颇深。初来乍到,对基层工作一时难以适应。长期呆在机关按部就班的八小时,养成了我较为内向的性格,特别是久待办公室内,一直从事文秘工作,一种浓浓的书生气令我对基层工作一筹莫展。好在刚参加工作时,在豫南小镇寨河农村信用社曾干过一年有余的信贷工作,与农民朋友们一起摸爬滚打过。抱着:笨鸟先飞、开弓没有回头箭的劲头,我如今迈步从头越,短暂的几天内,迅速地理出工作头绪,与副手和员工们打成一片,融于一体,很快地进入了本职工作角色。

    农贸街是县城近郊的一个小社,仅八人且四男四女。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该社辖县城近郊五个行政村,除当地人陈老哥包两个行政村外,其余外勤各包一村,我所包的方寨村离社3公里,农户贷款涉及面广。于是,每逢春秋备耕备播之时,我便骑上单车,足迹踏遍了方寨村的各个角落。每到一处,我便详尽的了解农户的生产、生活现状和资金需求,然后一一记于心间。对于急需用款的农户,实行现场办公,高效运行。如此,得到了广大农民朋友们的十分信任和交口称赞。

    工作之余,我经常和社内的同事们一起闲聊小酌,一起畅谈小社的美好前景。刚入社不久,鲁中华老弟调入北城信用社,向自娥老姐调入东郊信用社,余全芳小妹调入南城信用社。同时,曾宪富老哥、陈功梅老姐调入农贸街信用社。先后忙于交接,迎来送往,小社热闹了好一阵子,可谓人丁兴旺。这正应验了一句古言: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1998年的酷暑时分,每当太阳公公西沉时,我们几个信贷人员相约于街头的小吃摊前,要上两桶扎啤,几个小菜,边喝边聊,天南地北的神侃,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好不惬意。如今回想,更加令我怀念起那美好岁月的喜怒哀乐和苦辣酸甜。

      那时的农贸街信用社处于各项业务经营的快速发展时期,内外勤人员均忙得不可开交,整天都是迎着朝阳入社,披星戴月离社,忙而有序、苦中有乐的同事们,为了信合的明天而不知疲倦的付出着。辛劳的收获、回报的甜蜜让我们乐此不疲,笑逐颜开。当我们看到客户们的一张张笑脸后,乐得大家笑开了花。曾记得:大家闲暇之时,一起掐着指头计算农贸街从建社之日起的社主任:肖应庚、李应根、王家胜、晏淞、蒋志明、吕勇、李辉、上官晓冬、张秀玲等。这些原农贸街信用社的当家人中,有的后来成了农联社的一把手,有的成了农联社的中层干部,有的调入了其他社任职,有的仍然坚守在农信系统的前沿阵地。曾老哥和张老姐前些年退休于农贸街信用社,可谓是该社的员老了。

      如今,农贸街的信合人一代接一代的传承着农村信用社几十年的优良传统,为了信合人的美好未来而摇旗呐喊,奋斗不息。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一晃近20年了,但在农贸街信用社工作的几百个日日夜夜里,所经所历令我感慨万千,许多往事依然难忘。现任社主任的张秀琳和座班主任兼主管会计张桂林两位小妹热情有加,还有肖中伟老弟,偶尔特邀我到社内做客,我十分感动,也顺便再次地深切感受一番曾经为之付出过的小社,寻觅往日的身影和足迹。当我下乡路过农贸街信用社时,一种说不出的情感由然而生,很亲切,很怀念,很执着。每逢旬报、月报、季报、年报时,我最关心的是农贸街信用社的数据,可谓情深意浓。

     农贸街信用社啊,是你让我慢慢的成熟起来,是你锤炼了我的意志,是你让我学会了许许多多机关难以学到的东西。在未来的岁月里,我将永远忘不了农贸街信用社那感人至深的一景一物,忘不了那段曾经过往的美好岁月,忘不了农贸街信用社那令人一生一世都梦萦魂牵的一草一木。

西楼文苑

《西楼文苑力于传承与发扬中国文化,定时推送,分享经典,领略中华文化之瑰丽。西楼文苑长期等待有爱心的老师加入  ,主编 群管 顾问  虚位以待,共同创造一个纯文学的平台,感谢您的支持。

约稿

1:作品必须本人原创,不可一稿多投。一个月未见播发,可自行处理。

2:本平台可发诗词,诗歌、散文、随笔、杂文、小说、字数不限。

3:作品赞赏费用,三天内的百分之六十给作者,百分之四十用作平台运转。低于10元的赞赏金不再发放给作者。

4.同题诗的赞赏金不发放给作者,留作平台运转。

投稿渠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