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楼文苑品诗阁】总(619)期张少仲小辑

 新用户6499dlrk 2020-08-25

张少仲,网名平平淡淡,1949年生,湖北汉川人。现居武汉。中专学历。当过知青、教师、公务员。曾在各类报刊发表报道、通讯、论文百余篇。爱好诗词、散文。

彩溢开街一一阅读中山大道(一)

                文/张少仲

           楚地钟灵雄紫汉,河图溢彩胜天街。武汉这座每天不一样的大城,承蒙大自然的格外眷顾,长江东去,汉水西来;群山环抱、龟蛇对峙。具有行云流水、刚柔相济的独特魅力。我虽未生于此,却长于此至斜阳晚钟已67年了,与我所爱的已然是故乡的城市朝夕相伴,是莫大荣幸。昨沐暖阳惬意漫步汉口中山大道,这里留下我太多的人生记忆,一草一木令人沉醉,一砖一瓦令人回味。       

       中山大道是城市的主脉,这是一条长十几华里、横贯汉口、与长江几乎平行的大道。这也难怪,武汉本是沿江生成的。然而,就是因为这条并非东西走向的江,却把汉口人的方向感弄得晕头晕脑,故习惯把上游称"高头",下游称"底下"。中山大道犹如脊粱般,占尽了城市从"高头"到"底下"的四个繁华地段。靠近汉水是古老、原始的汉口华界,往"底下"走从六渡桥到江汉路、被中山大道和长江包围的地区,是汉口最大的租界和繁荣地带。    

  

       2014年,以地铁6号线建设为契机,实施中山大道综合保护和改造工程,改善交通环境,恢复建筑风貌,促进文化回归,提升城市品质。至2016年12月底开街,中山大道穿越百年沧桑,以全新面目涅槃回归,彻底告别过去空中蛛网、错杂喧闹,呈现一条演绎人性、风景如画的长廊。武汉美术舘段意义非凡,设计师思考了一年,精心打磨路段的每一个细节,人来到这里会自然舒缓、驻足休憩,感受历史气息与现代生活交融,让快节奏的城市生活慢下来,让心灵放松。只见美术馆侧边道路全部作步行,铺装135块小石矴,其缝隙用灌缝手法保证密实度。在4点7公里长的路上,像这样的小细节不下百余处,施工者与其说在修路,还不如说在绣花,他们用一颗匠心改造百年老街,需要的不仅仅是细节用心,更是处处为步行者着想的人文之心。我轻松走在这条路上,看到周围建筑颜色的和谐,感受到脚下的舒适踏实,真喜欢到此路多走走。        改造工程打造的是"地铁十公交十慢行"生活。路上只留有公交车来往窄道,大部分都改为步行道;从一元路至武胜路80个路口,全部设计成弧形,让路于行人;每隔100米,有小游园或休憩地方,和以往寸土寸金、植物稀少的旧街不同,平均每隔6米,有一颗树或小面积绿植。1600余株法桐等树木交互散落,银杏树旁植有红枫,如拾取秋日落叶,那画面一定会很美,现冬日黄红色调搭配,一定会感到温暖。共修缮老建筑38处,改造70栋,设置艺术雕塑7座,地面用材和周边建筑相呼应,如芝麻灰的石材和老房外墙同一色系,而红色步砖,一方面跳跃于色彩,一方面也呼应巴公房子等旧色调。回归后的中山大道既是古老与艺术同有的风景大道,又是浪漫与时尚共奏的商业大道;既是老武汉沧桑的记录,又是新武汉变迁的折射。漫步其间,尽可触摸时光痕迹,忆味老汉口的繁华往事,体验大都市的悠然慢生活。        

       上世纪若从高处俯瞰中山大道,高低不一的密集房屋中,暗红色水塔和江汉关钟楼总会竞先跃出,那么醒目。因为水塔是本民族自强在汉口的象征,而江汉关钟楼则隐示城市曾是租界历史。故水塔当是地标建筑,建于1909年,高7层共40余米,它使武汉当时属全国第4座拥有自来水供应的城市,此刻重现百年老墙。沿街的租界老建筑更是中山大道一景。1863年汉口开埠,英、法、俄、德、日国先后在此修建了高大气派的租界建筑群。如洞庭街矗立着一幢巨大的红砖头垒砌的老房,中间留空,三面楼体环围,如一艘行驶大船,这就是老汉口人叫的巴公房,因为房主巴诺夫是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表兄。此房建于1910年,集古典建筑精华,立柱拱门方窗露台,现人事消失,美丽寂寞的俄罗斯建筑,夹杂在中山大道旁,朝霞夕阳静默无声,不知道它想说什么。 

                这是一条彩色的河流。开街后中山大道集文化商业于一身,旅游、购物、美食、阅览、健身、娱乐一条龙,时尚世界品牌用品和汉味传统美食广场店铺生意兴隆,书城、酒吧、影院顾客盈门。人潮涌动的街头,学子青春洋溢、家人和谐温馨、恋侣牵手甜蜜、白发凝视回忆,这里处处已留下我们的足迹,时时承载了我们的情感,大家频频拍照、合影⋯⋯傍晚,是中山大道最美的时候,璀璨闪烁的霓虹,琳琅满目的橱窗,熙熙攘攘的人流,把这条路装扮得如此流彩纷纭,如此激情浪漫。        

       没有一条街道,像中山大道般承载过武汉近现代城市发展的印记;没有一条街道,像中山大道般牵动着万千市民游客的心!

穿越百年一一阅读中山大道(二)

                文/张少仲

       江汉朝宗风雨识归舟,黄鹤飞舞倏忽鉴百龄。中山大道贯穿汉口市中心,如今涅槃归来,沿街异国风情汇聚,武汉老字号云集,看见新街道更具时代新风尚,虽然徒生新感觉,但是走在这条历经110年风雨老街,还是更觉得犹如穿越时空隧道。中山大道来自明清,走过开埠,传奇着老汉口一代又一代商脉文脉,是无数老汉口人心中永远不可磨灭的记忆和乡愁。    

       穿越到100多年以前,沿中山大道的线路会呈现出一条半月形的城垣,那是清代同治年间为对抗太平天国所建的土城堡。咸丰年间(1864)为挡住后湖水患和防止捻军攻击,在汉口袁公堤外再筑城堡。1905年京汉铁路建成,城堡城墙阻碍了城市交通商业发展,时任湖广总督张之洞拆除城堡,在老城墙地基上修筑马路,取名后城马路。既济水电公司也于次年在此建设了汉口水塔。

    1925年武汉国民政府在此路南洋大楼办公,也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中央政府所在地,并三次拓宽此路,1927年北伐军攻占汉口后,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将后城马路改名为中山马路。1931年8月洪水如猛兽奔入市区,此路水深一人多,一片汪洋。1937年日本侵华,此路一时成为全国宣传抗战活动中心。1938年10月汉口沦陷,此路被日军炮火摧毁殆尽,抗战胜利后中山马路改名中山大道。1949年5月16日人民解放军从中山大道入城,后经多次扩建改造,使这条百年老街成为国内一流、武汉特色浓郁的繁华商业景观街。        

       穿越到100年以后,我漫步中山大道,眷恋花楼街。几里长街,迤迤逦逦,东接商贾如云汉正街,西连名店林立江汉路,在一派喧嚣市声中,巷外秦汉,弄里桃园,花楼如其名,别有一番恬静与温馨。这里曾有我的祖屋,是四代生活过的地方。近读先三叔父撰文,他与四叔父系孿生兄弟于抗战前在此曾失踪过,曾祖父报警及报刋登寻人启事,幸喜后来终由父亲寻见,双童失踪案当时还震惊了老汉口。祖屋也早以祖辈赌牌输给了他人。时过境迁,现在的花楼在哪里?登上佳丽广场顶楼,似乎能看到那条古老小街的痕迹。它分明是中山大道的一块旧招牌,过去是那么质朴安祥,不由人生出些许联想、感慨;历经悠悠岁月的它,如今已裂变出富丽堂皇的大洋百货、休闲舒爽的沃尔玛超市、豪华气派的万达影城、时尚便捷的地铁站台。徜徉其间,花楼老巷古朴的祖屋和石板小路难以寻觅了,夜深人静时的打更梆声也销声匿迹,可是那许许多多祖辈传说和儿时故事,却会总在我的心里流淌。      

 

       穿越100年以后,我漫步中山大道,眷恋老字号。这条百年老街闪烁的古今繁华,既兴起了老通城、叶开泰、亨达利、精益、四季美、盛锡福、初开堂等一大批汉货老字号,也托起了中山大道的金字招牌。叶开泰药店由徽州入汉,开业于明崇帧,其精制膏丹丸散优质效高,行销海内外。位于亨达利钟表店隔壁、江汉路地铁站入口处的叶开泰药店,是与我共读初中的杨其林学兄在此执掌经营20余年的地方,他不辞辛劳为武汉中医药材事业做出了不凡业绩,堪引同窗骄傲!       

       早晨见面,武汉人问的最多的一句就是:"您家过早冇?"我很喜欢用豆皮的美味填充早上空空的胃,让新一天展开笑颜,尤其是老通城的豆皮味道至今也抹不去。我当知青时回汉,第一时间就得赶到中山大道大智路口的老通城品味豆皮。前些年曾流传过这样一句活:"不到老通城,不算到汉口。"老通城不过是这条百年老街上的一家餐馆,从20世纪40年代号称"豆皮大王",它凭什么被夸大作大汉口的标志呢?1929年老通城开办,挺立中山大道长达半个世纪,竟引领着这一片的市面繁荣,书写民族历史光荣篇章,毛泽东两次亲临使其名声传遍全国。如今尽管为让位于过江隧道建设,原先的老通城酒楼已不存在,但汉口人还是喜欢说起它的怀旧话题。老字号不仅是一个商业符号,更是百年老街和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永远留存在人们的记忆中,尽管当下已经品尝不到了老通城三鲜豆皮那外黄内鲜的正宗味道了。

韵动大城一一阅读中山大道(三)

                 文/张少仲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大城之路匠心所筑,开街后的中山大道越来越美了!细细琢磨这种认同感,这条百年老街眼下的美,除了缘于竞相矗立的高楼商厦、不断延伸的地铁站台,因这条老街不仅呈现商业繁华外,而且不啻是一部厚重的文化典籍,处处氤氲着文韵诗意。故我更多地钟爱于在老租界建筑聆听中西合璧的怀旧曲,在老里份珍视街头博物馆出展的老照片,在老字号荣宝斋欣赏优雅的书画及四宝,在老书店呼吸历史深远的悠悠墨香。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武汉三镇就城邑史而言,武昌𦘦始于汉末魏晋,汉阳发端于隋唐,以中山大道为核心的汉口起步虽说最晚,为明清孕娩,因通江达海的码头经济,却陶冶了三镇中最为朝气活跃、别具一格的城市文化,可谓"五百年前一荒洲,五百年后楼外楼"。沙漠深处的迪拜文化有个性但单薄;美利坚以一路鲜血一路法规崛起的文化成本不扉;日本文化道尽了文明与野蛮的纠结。武汉文化带着黄河文明沿汉水南下,伴熊罴而友凤凰,濡楚韵融荆蛮,先民先辈雕塑了城市文明雏形,是我们当今高铁、互联网时代文化的奠基者,不可小觑。中山大道是城市的脊梁,城市文化又是中山大道的脊梁。       

 

       林语堂说:"如果说宗教对人类心灵起着一种净化作用,使人对宇宙、对人生产生一种美感,对自己的同类或其他生物表示体贴,那么诗歌已经代替了宗教的作用。"在中山大道与江汉路步行街交汇处,创始于1949年的新华书店江汉路店,以崭新时尚和诗意雅韵接纳了我久违眷恋的目光。在这书香读武汉的小资环境氛围中,大城文化伴随书籍的出版和市民的阅读,始终展露出她的幸福表情。略微打开近现代文学作品,郁达夫《江城秋忆》、瞿秋白《印象汉口》等通过名家笔落,已变成了一种精神的仰望,以武汉为题材撰写的文章多不胜数,我此刻触摸到了大城的历史风情和文化积淀。用心默读一句句凝练优美的语言,从文字上浮现岀来的真挚情感说明:武汉拥有地理气候之美和悠久历史文化,这些都是适合人类精神的养料;更让我懂得的是:一座城市、一条老街之美,在于拥有令人感动的人文关怀,如中山大道改造工程细节莫不如此,这是一种无可抵挡的魔力,这一切与是否拥有光鲜的外表无关。以散淡平和心态游逛学苑路,站在琳琅满目书架前,手捧一本散发油墨馨香的书,聚精会神地阅读,你尽可翻找,乐而忘返,便是最好的休闲与享受。看见周围越来越多的读者、顾客,我深知,在武汉从容度日、优雅漫步的人,已然将阅读当做一种现代慢生活的象征了。         

       百年老街汉口中山大道是一座天然的历史文化博物馆。在愈走向文明和现代的快速车轮下,我们确实该偶尔放慢脚步,在这座博物馆里,细细读一读她和自己的风情、历史、人生;深深问一问有多少人在繁琐的生活之余,去欣赏陶醉?是否庄周梦蝶、陶潜忘菊的情怀已远去?我此次漫步中山大道,仿佛行走其间,生命就有了一种无以名状的感动和温暖,不经意间就把自己投放到老街旧事这一陈年老酒中浸泡。究其原因,就是为了寻找、欣赏一种文化,为了抒发生命深处蛰伏的盎然诗意,为了在纷繁的时世中寻求一种平衡。有喧闹就要有宁静,有张扬就要有含蓄,有浮躁就要有内涵。正如于丹所说"徜徉在明月清风的意象中,感受对中国文化的温情与敬意。"       

       有位武汉作家说得好:"人无能可活,人无神则死!"

        古稀老人如此,百年老街亦如斯。中山大道正韵动着有文化,有精神,有坚韧的大城灵魂,太多的老街真善美的故事,正等着我们去捜寻,去解读,去行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